古代发家实录(139)
幽州地界,风气一片大好。
因为沈黎鼓动女子走出家庭,去赚钱、去专门的女子学堂学习文字,所以幽州的女子,竟然也给幽州带来了不少税收。幽州本来对女子的限制就少,如今风气更是让人觉得放松。
第133章
“大娘, 来点羊肉罐头吗?你看这生产日期,新鲜着呢!一罐也不要多少钱,就十文钱, 给家里孩子贴贴秋膘吧!”
“不喜欢羊肉啊,那还有猪肉的、鸡肉的,要来点吗?看, 这还有新到货的梨子罐头、山楂罐头、柿子饼!”
“鸡蛋!鸭蛋!便宜卖喽!买点给家里的老人孩子吃吧!”
蓟城有专门的集市,吆喝声此起彼伏, 显示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赚了钱的小贩、买到心仪物品的客人,脸上都洋溢着愉快的笑容。也有因为价格稍微高出预期, 与小贩讨价还价的客人,也有皱着眉头嫌弃客人挑三拣四还不愿意购买的商贩,但是只有一些小冲突,大家都在努力遵守集市的规约, 一旦将要发生冲突, 立马就会有管理者前来解决。
恶意占据他人摊位, 恶意打价格战的行为,都被严令禁止。小贩们在官办的集市贩卖商品, 都觉得非常放松,不会因为卖的比别人好,就遭到围堵和报复, 因为这样做的人,现在已经被扭送到矿区挖矿去了。
见小贩实在热情, 妇人们就开始挑拣自己需要的东西。她们特别喜爱新开设的集市, 官办的集市干净,货物又齐全,小偷又很少。有小吏在集市值班, 这些小吏身边还跟着三四个捕快,几双锐利的眼睛在集市来回巡视,让企图偷盗的人无法下手。
如今蓟城富裕的人家不少,对于吃,那确实舍得花钱。原先还有人觉得,能吃饱就行,现在随着家里的余钱越来越多,就不再像以前那样节省,该吃的东西,该穿的衣服,都愿意去买。而且,现在城中住户,已经不满足于吃饱,还要求吃好。
所以村户人家都争相涌入蓟城贩卖家里种的蔬菜、粮食。至于那些养家禽的人家,那就更受欢迎了。村户人,本来不愿意养家禽的,现在都开始养殖了。这城里愿意养家禽的人家不多,就算有人养,也是留着下蛋,自家吃的,很少有人会卖出去。所以想吃鸡鸭鹅的肉,大多是到集市上购买。乡下的地方够大,圈一块地,养些家禽,确实算不上麻烦。村中的孩子注意着家里的鸡鸭别跑丢了,钻林子里就可以了。集市里卖家禽,不一会儿就卖掉了,收益也高。
同样好卖的还有罐头,不过罐头因为成本较高,工坊较少,生产数量不多,所以价格还是偏向昂贵。各地商贩向幽州下订单,许多都会排到了明年。
为了解决西南的粮食、药品的价格问题,沈黎也思索良久,价格问题还是要靠价格战打下去,只要去西南做生意的商贩,愿意降低价格贩卖粮食,那么西南本地的商贩,非要提高粮食价格的后果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卖不出去。
沈黎为了成立新的商会,制定了许多优惠条件。首先就是保证入会的商贩,可以进入罐头厂学习如何制造罐头;其次,入会的商贩,可以得到进货优先权;最后,在幽州地区,只要不作奸犯科,做生意享有减税优惠。
但是,入会的商贩必须要听从作为商会会长的沈来秋的调停(实际是沈黎),对部分商品的价格不能无底线提高,尤其是正在备战的地区,所贩卖的粮食的价格,必须跟平时的粮食价格持平,或者只略略涨价。并且对一些贫穷的地区,部分商品要给予一些价格上的优惠,比如罐头和布料。现在的西南地区,正在准备战事,加入商会的商队,去西南做生意,必须降低价格,尤其是粮食、药材、布匹的价格。
另外,对于罐头工艺,有些商贩想到改进的办法,也必须和幽州商贩共享,每个参会的商贩,有义务对罐头生产的工艺保密。如果泄密,商会会给予惩罚。
以上所有的条例,都必须签订协议,具有律法效用,违约者,将要赔付上万两白银。不过,违约金再高,也比不过罐头的利润让人心动。参加商会的商贩足足有上千人,可以说,大昭有实力的商贩,都前来加入沈家的商会。
具体的条例,在今后的合作中,还将进行补充,后面补充的条例,需要派出各地的商人代表参加商会会议。在会议中商量着制定新的条约,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洽谈与协商。
至于想退出商会的商贩,将收回一切在幽州享有的优惠,并且,将用市价向幽州罐头工坊购买生产罐头的工艺,价格约为四千两。这种购买是强制实行的,有契约的保证,想赖也赖不掉。
这是沈黎思索之后下的决定。虽然一旦罐头的制作方法共享后,就势必会影响此地罐头工坊的生意,但是生意的垄断,对于整个市场的运行,并不是好事。他知道幽州地界部分罐头工坊已经有人开始提议,要提高罐头价格,因为罐头可以说是幽州独一无二的东西,提高价格可以增加利润,但是这并不符合沈黎建设罐头工坊的初衷。
他的初衷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救助百姓。在岗位不够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岗位,避免百姓因为没有工作,也没有田地,而活活饿死。现在幽州的经济复苏,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都在朝着非常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必要对罐头的方子藏着掖着。
更何况,沈黎的眼神冷了冷,已经有人开始向外透露罐头的方子了。若是再过一段时间,恐怕,跟幽州抢生意的人,很快就会以更加低廉的价格,跟幽州商贩打价格战,占据市场。幽州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所以乘早让更多亲近幽州的商贩挤占市场,对罐头工坊的发展反而有好处。而这也让幽州地界的商贩明白,沈黎不是他们做生意的守护神,能够赚取多少银钱,就看他们以后在市场上有什么优势,而不是靠着一棵大树,就以为从此便可以高枕无忧。
沈黎明白,创造财富的不是他一个人,也不能靠他一个人。财富属于人民,财富最终也只能靠人民创造。
第134章
“新印的官报上有招聘启事!丽人织造坊开始招收女工, 招收女工!会用新式纺车,会简单刺绣的女工,一个月六十文钱打底,做多少工给多少钱, 做六休一, 有租房补贴, 有节假日礼物, 速来报名!速速来报名!”
一个个头不大,声音清脆的报童在一个村子的中央吆喝,
“哎,哎,你这小报童先别走, 让我瞧瞧这幽州官报的招工信息!”,一个村中的女孩开心地拦住报童。
“不能瞧, 你得花一文钱买!”报童赶紧捂住自己手里的一沓官报。
女孩跺了跺脚, “瞧你小气的,哼!”
解开荷包,她给报童递上一枚铜钱。
一拿到官报,她立马浏览起中间招工的消息。
丽人织造坊她是知道的, 工钱出了名的高。村中许多媳妇都想去,若是有人被招上了, 那简直是值得全家人庆祝的事情。
沈大人为了提高女子们学习识字的热情, 特地开设了许多适合女子从事的工坊。在这些工坊里, 没什么力气的女子,通常会从事不费体力的事务:给罐头贴上商标和说明书、织布或者设计衣裙头饰的图样等等。
当然一些有独门手艺的,那就会直接成为工坊里的大师傅,工钱高得让村中的男子都嫉妒。
可是……丽人织布工坊在城西啊, 城西是不是离家里太远了?若是真的被招进去了,不知爹娘愿不愿意我去这样远的地方。姑娘思忖着,还没开始进行考核,就开始思索考核过后的事情了。
她很自信,因为她是全村识字最多的姑娘。村里的女子书社,里面教她的女先生最喜爱她,因为她学得又好又快。
女红她做得也极好,还特别喜欢设计些新奇的图案。新式的织布机,家里出嫁没多久的姑姑就有一架,她娘早就叫姑姑教导过她如何使用了。
只要家人同意,她去丽人织布工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爹,你看看吧!”女孩将官报拿回去,眼巴巴地看着她爹,“招工的消息都出来了,您就叫我去吧!反正姑姑离蓟城城西不远,她会照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