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文坛马甲指南(90)
这时被吵醒的老人走出来,旁听了一会儿,讲了一个本地怪谈。据说这里有个葫芦仙,喜欢用颜料涂在外壳假扮人类。可一次葫芦仙被小孩子嘲笑根本不像人,大家都是在忽悠它而已。葫芦仙大怒,把小孩子吞进去。小孩子拼命求饶,葫芦仙便提出要求,如果找到一个人类作为替代品,葫芦仙就放了小孩。
于是,如果这里谁看到一个小巧的葫芦,就代表被吞了小孩的葫芦仙盯上了,要及时化解小孩子的怨气,让小孩子心甘情愿待在葫芦里。否则七天后葫芦仙就会来索命。
老人讲得唾液横飞,大学生们听后反应冷淡,纷纷表示该睡觉了。其中一个女大学生却表情难看,趁同寝的人都睡了,拉着好友的手悄悄来到房间的另一侧,打开自己的书包,里面俨然是个浓妆艳抹的小葫芦。它上面涂着扭曲的人类妆容,像把一张脸活生生擀平了贴上去。
女大学生着急道,她以为这是特产才买的。
同伴连忙问在哪买的。
女大学生说在村民开的小卖部,就摆在玻璃柜台里,现在想来这帮可恶的村民是要把诅咒转移到她身上。
同伴说故事只是故事,让女大学生不必理会。
可第二天女大学生身体更加虚弱,还连连做噩梦,她甚至看到葫芦的影子。她与同伴想出了很多办法,都没有好转。那个小卖部还关门了,更加使人疑神疑鬼。直到晚上,女大学生忽然神采奕奕,说她找到办法了。
同伴正想问是什么办法,就听见隔壁男寝传来混乱——一只滴着血的小葫芦正挂在他们房间横梁上!
女大学生说这是她问到的转移诅咒的偏方,谁知此刻另一位同寝室友也尖叫起来,她在书包里找到了第二个鲜艳的葫芦。
接二连三地找到葫芦,几位大学生摒弃前嫌,决定一起破除诅咒。他们坐在一起,认为这里的村民大有问题。破除诅咒的关键是让小孩子没有怨气,可小孩子的死亡万一是另有原因呢?他们藏在夜色遛出住宅,在附近的破旧木屋找线索。
大学生们还真找到了不对劲,十几年前村子闹饥荒,发生过多起血腥事件。传说里,小孩子是被葫芦仙吃掉了所以心怀怨气,但现实中究竟是被什么吃掉的?葫芦难道不也是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吗?
大学生们沿着线索找到十几年前的乱坟场,挖出了小孩子们的尸骨。他们当着村民的面揭发过往的罪行,并一把火烧掉屋子,实施迟到的正义。第七天的日出来了,所有人安全活着,诅咒破除了。
一身轻松地回到城市后,女大学生和她的好友打电话,一趟不那么愉快的路途过后,她觉得某个同行的男生还挺帅的,问好友怎么看。这时传来敲门声,女大学生一边开免提一边追问同伴的看法,但同伴那边信号不好,断断续续的,几秒后干脆挂机了。女大学生嘟囔一句,打开门,门框一般高的人皮葫芦直接倒过来。
几日后,一位警官来到被烧毁的村庄,他之前整理宗卷,发现这里每年都有游客因心脏病发死亡。他下车四处张望,忽然他踢到点什么,拿起来一看,一个小葫芦,上面涂着一个小孩子的笑脸。
……
“我承认蓝星有很多种文化,所以放出这个故事一点都没有恐怖预警吗?我看克系小说觉得有趣,看哥特小说觉得神秘,看这个,是实实在在把我吓到了啊!”
“结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还有个小孩子?”
“应该是小孩子的怨气从来没有化解,只要捡到它,就只能等着被索命……传说里只有这条是真的。什么化解怨气,什么七日后死亡都是编的。根本没有破解之法。没有规则,没有逻辑……代入自己都要绝望了”
“看得好不舒服。我觉得里面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女大学生想转移诅咒给男寝那边,而男寝那边也偷偷把葫芦塞到女寝的背包里。还有村民以前饥荒时犯罪,现在故意让人买到葫芦。小孩子很可怜,但也很可怕。就连看大学生放火烧屋我都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反而觉得大学生有种道貌岸然的虚伪,火光照亮的都是阴森的人类之恶……”
“看完真的心情不好,所有出现的问题都没有解决,诅咒、吃小孩、悲剧,一切还在延续。有种无能的丧气……”
“大家看了答卷后面的自我解析吗?”
“看了!原来这种文学与当时社会的经济萧条、战争、宗教息息相关。社会过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连文学也走向另一个趋向,以描写人性僵硬之恶来抒发压力,以颓废来抗争自由,以消极谋求解放。在走入死胡同且确认无路可逃后,肉体留在小路尽头,灵魂终于升上天堂。”
“这什么玩意啊!”
这份来自明幸的答卷同样呈上各个种族的桌面。众多生物分析来分析去,终于无可奈何地承认,这,也是一种不同的文学流派!
“哥特文学,日式文学……”
“已经出现两种蓝星过去的文学了,再加上我们搜集到的蓝星现代网文资料,同样多姿多彩。还有流出来的其他答卷吗?”
众生物紧盯着临时聊天室,说不清自己是想看到新的文化还是不想看到。
结果作者本人直接出来发话了。
-明幸:翻来覆去地解读人家的入职答卷……就像在门前剧透侦探小说真凶一样没礼貌……
-?真的是明幸!居然用本名聊天?
-前排合影
-我觉得我和您研究的流派非常合拍,能不能给个私聊方式
-明幸:在公共场合当众处刑还不够,就连私人空间也不放过吗
-荣格:明幸,注意身份
-明幸:好的。换句话说,一个人的每天交流额度是有限的,有的人多,有的人少,而我聊了这么久,已经需要一间空房子充电了
-荣格:明幸只是不喜欢和外人聊天而已,如果想探讨我们的研究成果,请走官方渠道
-真的很需要官方渠道,我好像突然明白自己喜欢的文学是哪一类了,迫切地想要交流
-荣格女士!我真的好喜欢你的作品,读了《白色蜡烛》更加喜欢,我也想成为哥特爱好者!
-荣格女士,您和明幸的答卷都有提到一个名词,二战,这是什么呢?
-荣格:如您所见,指代人类世界第二次大战
-原来是战争?所以是物种灭绝之战吗?
-荣格:那倒没有,仅是人类迫害人类而已,而且战争只发生在一个行星上,有大量的视距内战争
-那种规格就被称为大战了吗……
-孤立行星时期,真是有太多想不到的事。也许因为战争,那个时期的文学都围绕着恐惧吧
-荣格:也有温暖如烛火的恐惧文学
围观的宇宙生物们都惊呆了,恐惧这个名词解释还能翻出新花样?它们这回真是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深深感受到个人思想宽度与一个文明结晶的差异。
荣格拿出来的是浮灵的答卷。她的答卷和前两者有些不同,一眼看上去比较稀疏,正文只有寥寥几行。
“为了不使人害怕自己的庞大
宇宙表达爱意的方式
是在爱人面前憋出一朵小花”
有点可爱?
这就写完了吗?这个浮灵是不是走后门入职的。
答卷背面则是密密麻麻的阅读理解题,比其他人的答卷都要挤,估计是从这里补回来了。
先不论浮灵本人答得怎么样,生物们先被上面的题目吸引住。都是由长短不一的句子组成的小诗,像跳跃的阶梯。短短几句,明明看不出小说最基本的情节要素,却觉得如清风迎面。
“没看懂……”
“这些故事都没有一个明确的主角吗?”
“只看懂了浮灵的诗,宇宙拟人和人类的爱情故事?太夸张了!”
大部分宇宙生物们第一时间表示不解。就算有翻译,它们也很难和这些短句共鸣,根本看不出这些句子有什么内涵。为什么蓝星从前会追捧这种名为“诗歌”的文学体裁呢?
宇宙网文盛行,大部分生物的阅读理解等级只有2,即看懂最基础的故事情节水平。再高深的东西脑子就不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