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崽家长永不认输(66)
曾经她还想过高家的萍萍和自己家老二老三年纪差不太多,人漂亮文静又有本事。
当初她和刘二娃他妈吵起来维护高雪萍未必也不是没有想留好印象给自家俩儿子拉拉分的小盘算。
但是,随着高晋年的契兄弟陆柚骑着自行车回来,然后开始卖土豆,高雪萍也多了很多人找她做衣服,肉眼可见高家起来了,她就觉得自家俩傻儿子配不上人家了——虽然高雪萍父母双亡,可人家自己有本事,无血缘的继兄和陆知青也都是有本事的,人现在接触的都是城里人(对于村里人来说,县上市里都统归为城里),说不定以后就是嫁到城里的命呢!
于是,痛失一个好儿媳人选(bushi)的桂芬婶就更失落了,但她从来不是容易颓废的人。
与其矮个子里拔高个,不如趁着她和孩子他爸还能干,给几个儿子都攒一攒。
她就不信了,只要她肯干,还成不了事!
只不过地里的那些活儿他们已经都是每天满工分了,实在是没有再挖掘的了,所以得另辟蹊径才行。
而身为整个村子里和高家往来最多的,桂芬婶很快就知道陆柚卖土豆赚了钱。
虽然陆柚不可能给她一个外人说赚了多少,可是看桃子梨子身上的新衣服吃的小零嘴,后来还来她家买土豆的举动,桂芬婶心里都门儿清。
只不过她也晓得闷声发大财,自己也不是那种讨人嫌的碎嘴子,所以在一边靠卖土豆赚点小钱外,也暗示过陆柚生意好了如果需要帮忙的话,她家里还有三个壮劳力的儿子可以随时待命。
陆柚:“……”
谁说这年头的人不精啦?
不过get到意思之后,陆柚也没觉得有什么,这也变相说明了自己生意的成功?
只是考虑到章思满和高晋年的关系更好,所以在有扩大生意的想法时,先给章思满说了,如果章思满不愿意,到时候给桂芬婶那边递话也不是不行。
不过高晋年在听完陆柚的打算后,却道:“不管小满那边做不做,其实都可以给爱党他们说一声。”
桂芬婶虽然姓王,但她夫家姓高,生了三个儿子按照当下流行的“国”“党”“军”起名。
高爱党就是桂芬婶的二儿子,小时候也是当过一段时间高晋年的跟班的。
只不过后来高晋年跟着牛棚里的那些老师教授们学习,担心人太多动静太大会引起心怀不轨之徒的注意,便独来独往,和高爱党他们渐渐往来得少了。
其实高晋年也不是故意的,当时年纪尚小的高晋年少年也是想过和关系还可以的村里小伙伴一起学习,然而可惜的是,爱党同志是彻彻底底的学渣,是小学都没读两年就哭着喊着宁愿回家种地也不想去写字背书的那种。
既然如此,那便不要勉强,于是高晋年自己努力学习本事,后来又在外面结交了章思满、安斌这些人,有了新的伙伴圈子。
不过虽然渐行渐远,但也并非完全不再交集,高晋年自然知道高爱党三兄弟都是踏实不偷懒品性说得过去的好同志。
而且独木难成林,他虽然姓高但总归不是落霞村的[高],陆柚更是从外省来的知青,如果要在落霞村继续落脚发展的话,最好是拉扯点本地人。
就比如和落霞村村长有堂亲关系的桂芬婶一家。
当然,这些思虑都只在高晋年自己心里转过,并没有掰碎给陆柚讲——在他看来,陆柚只需要开开心心做他的小生意赚小钱钱就行了,这些人际关系和其他问题,当然是交给他这个做契兄的来解决就行。
所以高晋年给陆柚鼓劲:“这生意本来就做得,等我这边改进一下凉面凉皮的调料,应该更不愁卖,所以完全可以把让桂芬婶那边也掺一脚进来,不用担心,到时候就算小满和爱党他们一起做,也不会影响什么的,而且,还能扩展你们的受众。”
高晋年比陆柚更了解他们县里的消费水平,国营饭店的饭菜又要钱又要票,这么多年也没少过顾客,而且在前些年风声紧的时候,黑/市里的那些桃酥、枣糕、米糕之类的,也从来不缺人买。
陆柚看高晋年是带着“强者光环”的,所以听他这么一说,完全没有任何怀疑地就相信了。
也是,民以食为天,现在虽然物资紧缺,却也不是前些年闹□□的时候,且马上就要改革开放,大众的钱包都要鼓起来了,这几年正是各行各业萌芽发展的起始阶段。
他是相信自己能做好这份小买卖的,只是要带着别人,承担一份责任,自然少不了一些压力。
不过,他也提出了他的顾虑:“但是桂芬婶家里没有自行车啊。”
如果是靠人的两条腿走的话,这一来一回实在是时间太长也太累了,而且天气越发热了,像是凉面凉皮这些东西闷久了也会发热发酸,味道就会大打折扣了。
到时候还没卖出去就先馊了,得不偿失。
“那就要去问爱党他们愿不愿意买自行车了。”
陆柚:“自行车肯定是都想买的,关键是也得买到。”所以他才会在桂芬婶那边主动示意的时候没有满口答应,而是想着先问一下本身就有自行车的章思满。
“这个不是问题,你忘记咱们家的自行车怎么买到的了?”高晋年一语点醒梦中人,让陆柚眼睛一亮。
“对啊!可以找小黄小杜他们!”
第53章 1980-53
“阿嚏!”小杜打了个打喷嚏, 差点把手上的焊钳给戳歪。
这一幕看得本来因为听到喜鹊叫而心里美的小黄眼皮和心脏都跟着猛地一跳:“哎哟喂,
小黄你当点儿心!这焊钳落到人身上可了不得。”
见小杜稳稳当当地把几个需要焊接的部位轻车熟路地焊接好,小黄赶紧让小杜歇会儿:“你咋打喷嚏了, 是感冒了吗?是不是这段时间累着了?”
在除了在卖给陆柚的时候开局不利栽了个跟头,之后小黄和小杜的生意可以说是相当顺畅。
毕竟这年头拿得出买自行车的人家还是有的,他们很多缺的只是一张自行车票。
自行车票是商业局发的,一般公社干部还需要按照职务大小后, 和工作时间长短来排队领取自行车票。
可一年下来,也就只有几个指标, 就算是公社内部的干部想要购买自行车,真老老实实地等着分配, 估摸着得等上十年八年。
所以有些人为了自行车就铤而走险去黑市买自行车票——100元一张,比半个自行车还贵, 这样算下来, 一辆自行车购买价格可就至少在两百多甚至接近三百,这可是大部分工人一整年的工资。
甚至还有钱也准备好了, 自行车票也准备好了,可自行车本身也是限量的——每个地区的自行车数量是固定的, 若运气不好,赶过去商店里却缺货, 要等到下次有货了才能买到心心念念的自行车。
而小黄和小杜的自行车正好解决了这种难题。
除了卖给陆柚那次, 其他人可没有看出他们自行车是由零件拼凑而来, 所以小黄很理直气壮地以一百三十元一辆的价格售卖。
顾客们看着崭新的自行车,虽然不是什么牌子货, 可不要票还比永久牌飞鸽牌还要便宜, 骑着也是完全没问题,除非是那种非得追求牌子的——不过这种人估摸着也用不着来买这种自行车——大喜之下根本不可能想到去讲价什么的, 能买到就不错了,自然欢欢喜喜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经济又实惠,组装自行车简直是居家娶媳妇的首选。
名声就是这样传播开来的,原本只有他们俩小打小闹的情况,如今也生意算得上兴隆,但生意太好也有烦恼,那就是人太累了。
尤其是作为技术主力的小杜,每天就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人都熬瘦了好多。
“我没事,你不是新找了两个人一起帮忙嘛,我现在休息时间也够了的。”小杜在外人面前沉默寡言,甚至有点社恐倾向,但是在从小一起长大的小黄面前却是正常交流的。
因为人手不够,再加上材料的确是光靠收废品不慢了,所以他们前段时间增加了两个同伴——一个负责寻找相关材料,一个负责帮忙拼接组装,而小杜就主要负责打磨零件,小黄则是对外销售人员兼机动人员,甚至连打磨零件的技术也能略微沾点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