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王发家史(12)
“我去买吧。”柳予臻主动揽着这差事,刚好楼下不远处就有超市,他买了啤酒回去,就听到林峰痛苦地抱怨。
“蔡哥,你说我倒霉不,我那苗圃园里种了那么多花,好端端怎么就长虫了,还偏偏是你们单位订的那一批,蔡哥,我对不起你啊,这单生意黄了是小事,重要的是让蔡哥你没了面子,这生意是你帮我拉来的……”林峰本来想上门道歉来着,结果越说越伤心,这单生意不小,他好不容易托蔡选的福搞到手,结果竟然要黄了。
蔡选也愁眉苦脸的,这事出了以后,单位领导肯定对他有意见,但他跟林峰毕竟是兄弟,当初读书时林峰也帮过他不少,很讲义气,他总不能此时责怪林峰。
林峰在饭桌上不断地自责,蔡选不断安慰他,柳三玲都要听不下去了,转身一看柳予臻在埋头吃饭,想起自家爹妈夸他是种地的天才,于是说:“小臻,听你爷奶说你种菜种的好,要不你看能不能帮帮你林叔,反正他那批花要毁了,干脆死马当活马医吧。”
她话一出,林峰和蔡选都看向柳予臻,蔡选知道柳予臻就是个混混,虽然妻子一直说他种菜种的如何好,但固有印象很难改变,他反正不信柳予臻会种地。
但林峰信啊,他现在都走到绝路上了,柳三玲突然出了个主意,哪怕这主意不靠谱也要试试,再说就像柳三玲说的那样,死马当活马医,反正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黄了这单生意。
这么一想,他眼睛亮起来了:“小兄弟,你一定要帮帮我!”
☆、第十五章
柳予臻还没来得及准备什么,就被林峰给带走了,蔡选和柳三玲不放心,也跟了上去,一行人来到林峰的花卉苗圃基地,数日前,这里的工作人员还是一派喜气洋洋,等着做成这单生意后发奖金,但现在,原本即将长成的花卉出了岔子,大家都情绪低迷。
“老板,找到办法了吗?”一个穿着工作服的男人见林峰带着几个人过来,以为他找到了挽救的办法,立刻跑来问。
林峰刚才全凭一肚子酒壮胆,把柳予臻拉了过来,现在酒醒了,恢复了理智,说实话,他也不知道身旁这个过分年轻的青年靠不靠谱。
“蔡哥,你老婆的侄子可靠吗?”他悄悄问蔡选。
蔡选一脸复杂,要是以前的柳予臻,他肯定会回答三个字——“不靠谱”,但现在么,看着大侄子那副沉稳的模样,他突然不确定起来。
“这事不好说,论经验,他肯定不如你,但……”想起自家老婆说柳予臻是种地天才的话,一向相信科学的蔡选竟犹豫了。
柳予臻莫名其妙被拉到这里的时候是懵的,他好端端吃着饭,就被人当成了救星,要来救助这里大面积的花卉,一时间还有点手足无措。
但看着林峰和柳三玲一脸期待的表情,还有蔡选的犹豫,他决定帮一次忙。
“林叔,我能先看看情况么?”柳予臻问。
“当然可以。”林峰马上带他走了进去,指着大面积的花卉一脸心疼的说,“这批花卉原本都快长成了,结果突然长了蚜虫,你看看这些叶子都变得斑黄,蜷缩起来,花朵也有些畸形,你知道的,现在大家都比较忌讳农药,我就先用棉签把它粘掉,可不顶用,又打了农药还是不行,现在这批花算是毁了。”
柳予臻是知道的,蚜虫是养花卉遇到的最常见的虫害,林峰种花多年,很有经验,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有一套处理的办法,其实他的作法是大多数花农的常规作法,但不知道是蚜虫太猖獗还是对农药有了抗药性,竟然除不掉,造成的后果越来越严重。
他环视一圈,这批花远看就已经很糟糕了,叶子大面积被毁坏,变得枯黄,花朵也蔫蔫的,说起来他有的也只是理论知识,不会比林峰做的更好,但现在他也是有金手指的人了,就让林峰拿了农药来。
林峰虽然让人去拿农药了,但他脸上带着犹疑:“这……不管用吧,我之前已经喷过一遍了。”
柳予臻摇摇头:“这些花的情况太糟糕,除了喷农药没有别的选择,你之前用的是什么药,换一种,免得有了抗药性。”
林峰就让人换了一种药,柳予臻不让别人动手,亲自操作起来。
林峰等人看得目瞪口呆:“我们,不需要帮忙吗?”
柳三玲想了想说:“应该不用,听我爹娘说小臻做农活都要亲力亲为,毕竟有天分的人是他,再说,可能小臻自己有独家手艺不愿意外传。”
相比起柳予臻有种地天赋这种话,柳三玲更相信他其实是从别处学来了独门手艺,再加上确实有那么点天赋之类的,虽说现在讲究科学种田,但也许有人能够自己创新呢。
她这话比较有说服力,林峰和蔡选略微放心了点,几人坐在一旁看着柳予臻在花卉之间来回忙碌。
林峰的花卉苗圃基地面积很大,一下午的时间柳予臻没能照顾到所有花苗,林峰一直提着一颗心,见天色已晚,忙让人准备了饭菜给他,吃完饭柳予臻干脆就着灯光把所有的活计都做完。
看他如此认真,柳三玲感叹道:“想不到小臻也有如此用功的一天。”
当年他混迹街头的时候,她差点以为侄子就这么废了,整天不是上网打游戏,就是一群人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幸好侄子醒悟的早,现在用心做事还来得及。
蔡选对她的话深表赞同,他其实是不太看得起柳大牛夫妻以及柳予臻的,因为他们都是那种不思进取的人,但现在看到柳予臻即使疲惫却依然坚守着干完活,他对这个侄子有了改观。
忙到半夜,柳予臻感觉手脚都不听使唤了,林峰把自己临时住的一间房收拾出来让他歇息,柳三玲和蔡选早已回家了。
整整一夜,林峰都没有睡好,在他做了几个模糊的梦后,终于在天亮时醒来了。
“林哥,蚜虫都被杀死了!”一个工作人员兴奋地跑来跟他说。
他们努力了那么久,用尽一切办法都没有除掉蚜虫,结果柳予臻奋战到半夜,第二天就成功除掉了所有蚜虫,真可谓是一个奇迹。
林峰激动地连衣服都没穿好,他踩着鞋子狂奔到苗圃基地里,花卉的叶子虽然还泛黄,可上面的虫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困扰他的大难题被解决,他差点都兴奋地跳起来了。
“好!好!好!”他激动地连说了三个好字,忙吩咐下去,“这次你们可要仔细看好了,别再出什么问题!”
他喜滋滋的巡视了一圈,见所有花卉相比起昨天精神了许多,恨不得冲到柳予臻房里把他举起来扔高高,但柳予臻还在睡觉,他克制住自己的心情,找回理智,有条不紊的吩咐大家做该做的事。
柳予臻醒来时已经是傍晚,他伸了个懒腰,发酸的胳膊终于让他意识到昨天做了什么,想起昨天忙起来似乎忘了给爷奶打电话,他忙拿出手机。
其实昨天他一直到傍晚都没回家,柳家老两口担心的不行,害怕他又重操旧业,去当小混混,急忙给柳三玲打了电话,听到柳三玲的解释,他们才松了口气,接着就为孙子感到自豪起来。
他们孙子可真能耐,都能给人家当农业顾问了!
因此樊梅花接到孙子电话的时候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非常关心的问他住的怎么样,遇到什么困难了没有。
结束通话,柳予臻松了口气,有这么一对娇惯孙子的爷奶也是压力很大的。
他走出房间,远远就听到工作人员的欢声笑语,林峰脸上更是笑得灿烂,见柳予臻出来,忙让人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
“小臻,这次多亏有你,你放心,不论这单生意能不能成,叔都要好好感谢你,给你包个大红包!”他一高兴就跟柳予臻喝了两杯酒。
柳予臻饭后又在苗圃基地视察了一圈,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四天,加上所有人的精心照料,所有花卉终于恢复正常,发现这单生意可以成交,林峰简直喜极而泣,在N市一家饭店开了个庆功宴,还把柳三玲和蔡选给请来了。
“今天不但要感谢我们的种地天才柳予臻同志,还要多谢三玲嫂子,要不是嫂子推荐了小臻侄子,我这次真是要赔本。”林峰一激动,什么话都往外说,柳三玲听着他奇异的措辞,又好笑又感到自豪,她这个一向不争气的侄子这次可真给她挣脸!
不但林峰,整个花卉苗圃基地所有工作人员都很感谢柳予臻,如果没有他,他们的工资能不能按时发还是个大问题,而现在,除了工资,他们每人还能得一笔奖金。
“林叔,您太客气了,其实我也没做什么。”柳予臻站起来谦虚的说。
林峰摇摇头,握住他的手:“大侄子,你太谦虚了,嫂子说你是种地天才我开始还不信,现在我信了,叔是干这一行的,以后少不了还要请侄子帮忙,这红包你拿着。”
他给了柳予臻一个丰厚的红包,摸起来钱应该挺多,柳予臻看了眼柳三玲,见她轻轻点了下头,才接住了。
林峰更高兴了,一席人开始吆三喝四喝起酒来。
饭后,柳予臻坐车回家,林峰喝的醉醺醺的,还非要坚持把他送上车,临走前还不忘找他下次吃饭。
柳家二老好几天没见着孙子,柳予臻一进门,他们差点没把他扑倒在地,就连白弘都一脸想念的看着他。
柳予臻很是无语,“我才走了几天,你们至于这样么。”
几人立即点头。
他拿出林峰给的红包,拆开一看,里面装了两千块钱,作为“农业顾问”第一次出手,这价钱已经不低了,樊梅花别提多高兴了,催促孙子把钱收好:“你拿着零花,想吃什么买什么。”
柳予臻也没客气,卖菜的钱都在樊梅花手里,这笔钱他就自己收起来了,反正以后用到钱的地方还很多。
他拿出手机,秦屹在聊天软件上问他在做什么,看到这句话,他心里诡异的滑过一道热流,回复道:“刚做成了一笔买卖,才回家。”
秦屹很快回复他了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表情符号。
看到这个表情符号,柳予臻心里暖洋洋的,好像的确有那么点骄傲,随后他拍拍自己的脸,都多大人了,还因为一个表情符号脸红心跳的,他回复问:“你呢,听说程序员很忙,几乎累成狗,你吃午饭了吗?”
这次秦屹依旧言简意赅,回了两个字:“开会。”
☆、第十六章
忙碌了这么久的时间,柳予臻只想痛痛快快睡上一觉,他一夜好梦,睡到第二天中午快一点才起床。
大家已经吃过午饭出门干活了,樊梅花特意给他留了两只香喷喷的卤鸡腿,见他起床后就煮了一碗面,把两只鸡腿卧在上面,配上翠绿的小青菜,令人食指大动。
果然,柳予臻一点儿也没客气,呼噜呼噜把一碗面吃了个净光,吃完还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倒不是樊梅花煮的面条有多好吃,说一句俗气的话,就是有一种家的味道,那是任何山珍海味都代替不了的。
“奶奶做的饭真好吃!”抹了下嘴,他还不忘夸奖一下樊梅花。
得到乖孙的夸奖,樊梅花别提有多高兴了,给他装了一袋新煮的盐水花生让他出去玩,“别老整天闷在家里,会闷坏的。”
于是,他就出门去外面溜达了。
穿来好一段时间了,他一直在忙碌地里的事,不是种菜就是卖菜,说真的,虽然他有个金手指,但老做同一件事也会感到烦的。
柳庄是个较大的村子,但近几年村子里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去了,就连上点岁数的中老年人也不愿守着土地过日子,这年头谁不想过得好一点,年轻人结婚都要在城里买房,还愿意在村里盖房子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