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在古代行商这些年(85)

作者:手帕望明月 时间:2019-07-31 10:30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

  后来又陆续来过几封信,最后一封信里发了好一通脾气,之后将近四个月没有音信了。
  宋阿南抽出怀中的信纸。
  那是宋菽四个月前来的最后一封信,笔迹急促,洋洋洒洒三页纸,全是抱怨他的。
  宋菽一贯温和,除了那次他偷溜出门没有报备,再没发过这么大的脾气,今次这遭,也实在又是自己惹出来的。
  事情很简单。
  宋菽到了临州后大展拳脚,生意蒸蒸日上。他心里高兴,时常跟阿南分享,每每收到捷报,也要祝贺一番。每封信都能写上两三页。
  可宋阿南却是个不爱多言的性子。
  宋菽写来两三页,他却只回上寥寥几字。
  次次如此,也难怪宋菽爆发。
  那之后宋阿南又寄去两封信,都石沉大海。
  万幸的是战事终于结束,尹戎要他班师回去恒州。他把北营的亲兵打发了回去,带上亲笔手书一封,自己则只带了几人,往临州城赶去。
  都生了四个月气了,要是自己再拖,没准宋菽会真的再不肯理他。
  临州城郊,宋记棉花坊。
  车间内,二十多台轧花机整齐排列,每台机器前坐了一名工人,正在加工刚刚新收上来的棉花。
  当初在相河村研制出的第一批轧花机需要三人配合,而如今的新式轧花机,只需一人便可完成。工作效率足足高了三倍有余。
  工人们一手摇动曲柄,一手喂棉,同时踏动脚下踏杆,那机子上的铁轴与木轴便能相向转动,将棉花带出,棉籽则落于桶中,很是便利。
  坊中另外几个车间则用来弹棉花和纺线织布,也有缝制棉花毯,做毛巾等物的。
  当初的宋记纸坊,已经是恒州城数一数二的大作坊,而今天的棉花坊,却比那时还要大出三倍有余。每天的产能,就是一年多前的宋菽,也难以想象。
  三年前宋阿南出征后,恒州也动荡了几日,后来百姓们发现生活上并未有大的不妥,便渐渐安下心来。
  当年七月棉花成熟后,宋菽的棉花作坊开张。
  那棉布裁的衣服柔软亲肤,透气性好,价钱也不贵,很受城中百姓的欢迎。
  后来宋菽又接连推出棉布的被套、枕套、床单,还做了毛巾、棉花毯等物,销量也都非常好。只是棉花的产量有限,他便与又来卖木棉的白一城商量,让他带了许多种子,回更适合种植棉花的南方去了。
  后来,宋菽也干脆来了江淮。
  临州离白一城的老家不远,那一带如今有许多人种上了棉花,成了宋记棉花坊重要的原料来源。
  除了恒州和临州两地,这作坊也在其他几个较为富庶的州县落户,无不受到喜爱。
  扩建棉花坊的过程中,宋菽如法炮制,又发行了不少股票。这一次不仅仅是恒州,还有临州和相邻地区的富户、大家族赶来投钱。
  宋菽手上的资金甚是充裕,除了棉花坊,也把火锅店开到了江淮各地。
  去年严卓迎娶三娘,宋菽还给了一些股份作为嫁妆。同时也给宋河夫妇俩分了一些。
  如今三娘跟严卓回了沧州,主管那一带宋记的业务。宋河和程二娘的大女儿已经满周岁,听说近日又怀上了,这段时间宋河便一直留守恒州,管着那里的业务。
  六娘和五娘长大不少,宋菽也分了些坊店给他们管理,又派了得力的助手。
  七郎八岁了,被不爱读书的六娘强行送进学堂,每天被阿姐盯着念书,没少给宋菽写信哭诉。
  连七郎都能好好写出正儿八经的信了,宋阿南是什么毛病,十个字就把他打发了?
  宋菽把揉皱又展平的信再一次揉皱了,扔到房间角落。
  四个月了。
  四个月前,三间新的火锅店在三地同时开张,宋菽忙得脚不沾地,火气正大呢,宋阿南的十字天书又送来了,宋菽忍无可忍,在信里跟他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后来宋阿南又来两封信。
  十个字变成了三十个字,也不知道那小子憋了多久憋出来的,连墨迹都深浅不一。
  宋菽把信放好,决定再晾叱咤风云的小将军两个月。
  “东家。”宋宅的管家跑进来,“州牧大人来了。”
  宋菽捡起被扔到房间角落的纸团,塞进抽屉:“知道了,请他到前厅坐,我很快就来。”
  他对着镜子理一理领口。
  镜中的他已长大不少,以往坊内的工人都比他高,如今却不是了,也不知道宋阿南现在多高。
  前厅里,临州州牧林远在管家的指引中坐下。
  宋宅他来过几次,这宅子前后三进,也不算特别大,但布置得很别致。主院里有一间房,那里面放了个叫做沙发的东西,很是柔软,他试过一次后就念念不忘。
  可惜宋四郎说还有待改进,他问了许多次也不肯卖。
  这宋四郎原是恒州人氏,出生农户,听说还是被人收养的孤儿。
  他初到临州那时正是冬天,那一年不知为何格外冷,许多贫户生不起炭火,每天都有冻死的。
  宋四郎虽是商贾,却有慈心。
  每日在城外施热粥热水,发放炭火和棉衣。要不是有他在,这临州内外不知还会冻死多少人。
  那事之后,林州牧便注意上了他。
  后来他发行股票,拉了许多临州的大小商户、富户入伙,林远从未听说过这样的事,本想这要干涉,可又觉得这样一个会在冬日施粥的人,不会做那伤天害理之事,就随他去了。
  股票发行后,宋记便开始大肆扩张,宋记火锅店、纸坊和棉花坊逐步在江淮一带打出名声。林州牧仔细思量一番,便肯定是那股票的功劳。
  这股票,还真是个筹钱的好方法。
  “州牧大人,怎么有空来在下这里拜访?”宋菽大步进门,自然地一拱手,便在主位上坐下。
  “今日我娘子生辰,去你宋记火锅店搓了一顿,我便想起与你许久未见,就来拜访了。”林州牧道。
  “劳州牧大人挂怀了。”宋菽道。与州牧一言一语拉起家常。
  这位林州牧四十上下,也出身于一方豪族,却没有豪门世家的倨傲,平日相处起来还算舒服,宋菽便与他交往颇多。
  毕竟是一州之首,能得他的青睐,平日里行事也能方便许多。
  “对了,听说你近日又在发行宋记的股票?”林州牧问。
  “确实。”宋菽派出去考察的人回来了,又找到几个适合开火锅店的地方,便打算再发一些股票,好开店,“州牧大人也有兴趣?”
  “不不不。”林州牧连忙摇手,他虽敬佩宋菽人品,但到底世族出身,免不了对商贾有些偏见。平日里有些交往尚可,要他真的去做商贾那等牟利的事,他还是拉不下脸来。
  “那又如何提起?”宋菽道。
  “是这样,临州城外的山上本有一间藏书阁,里面珍藏了诸多孤本,来来往往的读书人都爱上去一观,也是风雅之事。可是去年大雨被毁,书是救出来一些,楼却没了。本官多次想要修建,却实在拿不出钱来,就想着你这股票之法是否可拿来筹钱?”林州牧道。
  就凭这话,宋菽便知林州牧对生意一窍不通,这理解力还不及他家六娘呢。
  宋记的股票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它能带来红利,藏书阁这种不赚钱的玩意儿,谁会肯买它的股票啊,还不给当韭菜割了。
  宋菽当然不能让林州牧这么搞,不过要筹钱修藏书阁也不难。
  “您在藏书阁前立一块碑,凡事出过钱的,都能在上面刻上名字供后世瞻仰。既然是风雅之事,想必不少人都会慷慨解囊。”宋菽道。
  林州牧听了,细细思量片刻,眼睛一亮。
  “宋四郎果然才思敏捷!”
  “过奖过奖。”宋菽端起果汁,喝了一口。
  “那本官就这么办,宋四郎身为临州第一大商户,自然是要名列其中的。”林州牧道。
  宋菽呛了一口,这林州牧平日看着挺老实,怎么突然开窍了?什么狗屁倒灶的风雅事,若真按自己的性子来,宋菽才不想掺合。
  然而林州牧笑得太诚恳,宋菽被他看得实在不好意思,只好捐了十贯钱。
  林州牧抱着前开开心心地走了。
  临走前还特意说,一定把宋菽的名字放在正中间最好认的位置,供后世学子瞻仰。
  宋菽尴尬地笑笑,比起什么被后世瞻仰,他还是比较喜欢那一万枚铜钱。
  送走林远,宋菽伸了个懒腰。
  傍晚了,该吃饭了。
  然而他还没坐下,管家又心急火燎地闯了进来。
  “怎么了?”宋菽起筷吃饭。
  “东家,刚才吴什长派人来报,他们已经找到了东家要的石灰石,但途径当地部落时,被强行扣压,只有一人拼死逃了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宋菽:信都不会写,要你何用!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77章 第七十七桶金
  阿南出征时, 把吴什长那一队人留了下来。
  之后他们一直跟着宋菽,俨然已经成了宋家的私兵。宋菽来临州时, 把他们也都带了来, 有这么一队精锐跟在身边, 普通的世家或官员们,也绝不敢与他为难, 替宋菽挡去不少麻烦。
  来临州后,宋菽做生意的范围极速扩大, 然而古代物流不便,除了少数官道,全是坑洼不平的道路。为此,宋菽一直在寻找适合烧制水泥的原料。
  临州城外有一条大河名叫香水, 经过多次试验, 他们已经发现香水中的坦泥非常适合制造水泥,可惜此前用的诸多石料大都不尽如人意。
  唯有一种,便是宋菽偶然得到的一种石灰石。
  这种石灰石来自更南方的一座山里, 当地人称那座山为里拉山,里拉山的石灰石和临州香水里的坦泥一起烧制出的水泥,是迄今为止最好的。
  如果要修路,非它不可。
  里拉山路途遥远, 宋菽派了一批壮劳力和吴什长他们一起过去,采石料运回来。
  这批人出发已经两月有余。
  “回来的人在哪里?”宋菽问。
  “小的把他安排在了西厢房, 他是吴什长手下的兵,回来的时候满身是血, 已经昏过去了。”管家追着宋菽的脚步说道。
  宋菽快步往西厢房赶,边走边问:“可请大夫了?”
  “已经派人去请了,大夫很快就会来。”管家道,摸了把头上的汗,那逃回来的士兵可是东家从义成带来的精锐,那些土著竟然如此厉害,他光是想想,都出了一头的汗。
  管家胆子虽小,办事却很利索。
  宋菽前脚进厢房,后脚那大夫便来了。
  “先生脸生得很,可是刚来临州?”宋菽道。
  这大夫不是他们常请的长青医馆任老,也不是宋菽见过的任何一名临州名医,而且年轻得很,大约二十多吧,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怎么也不像靠谱的人。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