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13)
看似简单的这些准备工作,但做起来还是比较费时间的。
……
第三天,风和日丽。
今天对这些孩子对周复礼都是比较重要的一天。
一群孩子早早的就来了,帮周复礼将孵蛋的老母鸡喂了之后,就开始备菜了,将菜串成一串一串的。
还有就是炒底料,其实现在的锅并不适合炒,只能以后专门去定制一口锅了。
忙活得不可开交。
周复礼穿上了一件月白色的锦缎衣服,额头用一条白色的束带束着,至于是装饰还是用来遮掩“伤口”,就靠别人自行脑补了,反正他是不会主动解释的。
周复礼出来的时候,看得一群孩子一愣一愣的,他们的形容词不多,只觉得小圣人真好看,跟戏文里面的仙人一样,绝对是他们大晋最好看的人。
今天十分忙碌。
他们还得将炉子,木墩,菜等搬去那个路口。
不过时间也算充足,洛阳离这里有些距离,第一批人怎么也得快接近中午十分才到。
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抬炉子,年龄小一点的搬凳子……然后再回来搬菜。
得来回好几趟。
他们要去的地方,就是进村和上山的三叉路口,旁边几步路有个小山包,那里风景好,摊子就摆那里。
这个山包的确是个好地方,临近洛水,视野好,河风吹拂,十分舒爽。
不仅低头能看河,抬头还能看山,苍翠青山就在身后,周复礼帮他们选这个位置不是没有原因的,读书人思想浪漫,有才华的诗人更是情感丰富,虽然这里是边缘山村,条件有限,但怎么也不能让别人不满意不是。
将炉子摆开,用木墩子当凳子将炉子围起来,旁边是陈列满菜品的木架子,一串串的菜摆得整整齐齐的,看上去特别的赏心悦目。
这些串下面还铺了菜叶子,看上去特别的讲究。
炉子的火得先生起来,不然等会慌手慌脚的生不起来火就搞笑了。
将入风口遮住大半,这样火不会熄灭,也不会浪费柴火。
旁边还准备了好几壶茶水,也就普通的凉开水,里面放了在山上找到的薄荷叶。
吃完串串喝上一杯放了薄荷叶的茶水,绝对如同在炎热夏天啃上一口冰西瓜。
除了围着炉子摆放的那些木墩凳子,山包边上还摆了一排,方便等待的人休息。
跋山涉水有个地方休息多好,当然来他们这坐坐喝点水,总不好意思什么都不吃吧?
一切准备就绪,就剩下翘首以待了,还专门派人去远处盯着人来了没有。
等待总是煎熬的。
还好快接近中午的时候,小板凳跑了回来,隔得老远就满脸激动的喊道,“来了来了,我看见好几辆马车……”
“注意表情注意表情。”一群孩子也激动,但小圣人说他们是专业的,不能将人给吓跑了。
“快将锅端炉上,熬起来,让香味飘过去勾引他们。”
几个孩子还一个劲将锅里面冒起来的白烟向外面扇。
的确香,那味道随着河风向四周飘去,挡也挡不住。
来的几辆马车,正是今年来洛阳参加春闱的学子,准确的说来前面几辆马车上大多来自金陵。
自从金陵出了一个周复礼之后,金陵才子的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大晋,金陵读书人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说一句自己来自金陵,马上会吸引来一堆目光,迎来很多上前结交的读书人。
当然名声之下,让他们更加勤勉,他们可不想辱了小圣人好不容易给他们挣来的“金陵才子”的称谓。
既然是来拜见小圣人,他们金陵读书人当然得是第一个来。
马车上也有一些这些金陵读书人结伴而行的好友。
一路上都在讲周复礼的故事,虽然他们都听过无数遍了,但听来自金陵的人讲,又是一番感触。
“大晋十三年,大魏国的大学宗庄晏借游历之名,游走我大晋各大书院,以文斗之名挑战我大晋读书人。”
“庄晏这人虽然傲慢,但的确才学惊人,一时间压得我大晋读书人抬不起头来。”
“庄晏以横扫之姿欺压我大晋读书人,但他也没有猖狂多久,途经我金陵之时,当时年仅十三岁的小圣人就代表金陵白鹭书院出战……”
“那庄晏一开始还以为我金陵文坛在故意折辱他,嘲笑我金陵人不知礼节,他哪知小圣人当时虽然年少,但的确已经是白鹭书院第一人……”
“那一场文斗至今还历历在目,那庄晏自己受不了失败的刺激,吐血三升,倒地不起,当时我金陵文人吐气扬眉的吼声,差点将房顶都给掀了。”
看着讲得满脸激动,就差唾沫横飞的青衣读书人,不由得问道,“李斐,你怎么跟亲眼见过一样?”
那青衣读书人腰一挺,胸一抬,“不才,在下曾就读白鹭书院,有幸和小圣人同在白鹭书院学习过,那一场文斗也的确是在下当场经历,当时的热血沸腾外人也道不出其万一。”
迎来一片惊讶,只知道这个才识几天的友人来自金陵,没想道还有这等经历,“幸会幸会。”
李斐赶紧拱了拱手,“不敢不敢,不瞒大家说,我以前在金陵是出了名的不学无术,是小圣人那场文斗让我自觉应该发奋读书,可惜那场文斗后,小圣人就被陛下带去了洛阳。”
这下轮到洛阳的读书人兴奋了,“小圣人来了洛阳,那也是精彩无比,那庄晏不服输,第二年又带了他大魏无数名士前来一雪前耻,可惜气势汹汹的来,却无一不是惨淡收场,灰溜溜的离开。”
“第三年,第四年……其他国家的名士也参与了进来,没想到这庄晏开启的挑战却成了我大晋每年一度最盛大的文坛盛事,小圣人的称谓也是这么在一场一场精彩的文斗中传出来的。”
如果是他人称上一句小圣人,那是谁都不服的,但周复礼,哪怕他国文人,也说不出个挑剔的理来。
这一路上都是停不下来的谈论声,作为大晋读书人,每每谈起,哪一个不是热血沸腾,连路途的颠簸都忘记得一干二净。
周复礼在他们眼中,在大晋读书人眼中,就是一座丰碑,读书人的丰碑,礼教的丰碑。
这时,声音却突兀的停顿了一下,“你们闻到没有,什么味道”
“好香,难道是附近村子炊烟的味道?”
“不可能。”他们大晋的村子什么样他们又不是不知道,再说这食物的香味,连他们自家都没有,又怎么可能出现在普通的村落。
这时,他们已经靠近路边的小山包,香味越来越浓郁。
还没有反应过来,几个穿着粗布麻衣,但洗得干干净净的孩子就跑了过来。
这些孩子昨晚上可是彻底洗漱了一番,还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因为小圣人说了,他们做的是吃进嘴里的食物,得干干净净的。
一群孩子开心得不得了,但跑过来后又发现不知道该怎么说,毕竟是第一次。
憋了半天,小嘴一张,“上面有凳子可以坐着休息,河风吹着特别舒服,还有茶水可以喝,不要钱。”
“对对,我们还有串串。”七嘴八舌又补上了一句。
茶的确不要钱,反正都是白开水,小圣人说了,不管别人吃不吃串串,都先将茶端上一杯。
马车上的人的确颠簸得有些疲累了,而且赶了这么久的路,听到茶自然地就觉得有些口渴。
至于要不要钱他们倒不是特别在意,只是村头摆的茶铺子?也不知道这么偏僻的地方以前都是卖给谁。
还有传来的香味实在让人好奇,如果他们看得不错,香味应该就是从旁边的山包上传来的。
想了想道,“各位,我们一路颠簸,多少有些精神不济,就这么上去拜见小圣人,难免有些失礼,倒不如在这里先行整顿一番”
其他人一想,也有理,拜见小圣人前,怎么也得整整衣冠。
于是三三两两下了马车,向旁边的山包走去。
走上山包,不由得一愣。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