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貌废物被迫登基后(62)
他从未想过,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是谣言吧。
他想。
就像他看的那本野史。
世人总爱在一些宏大而凄美的遗憾后添加一段风月。
李昭钰誉满天下,他死之后,怀念他的人不少。他和云殷的事大家都知道,潜龙殿一夜,至今仍被无数人诟病。若是有人想岔了,也不是不可能。
他这么对自己说。
不过只是一句谣言。
就算云殷喜欢男人,就算……
云殷和他说过,他喜欢男人。
他想。
……所以。
他是怎么知道自己喜欢男人的?
-
这个念头一出,李昭漪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
他发誓,他对李昭钰一点恶意都没有。
他是羡慕云殷和李昭钰这些人旧日的情谊,其实不止是李昭钰,还有常梓轩、颜珩舟他们。因为羡慕,有的时候他甚至会刻意地避开他们都在一起的时候。
他是说,他们一起出去的时候。
他们也会一起出去。
皇家马场,又如这年元日过后,去郊外看雪。
再过几日便开了春,颜珩舟即将要回江南。他们也约好了,到时候云殷带着李昭漪微服一起去。
只是大多数时候,碍于李昭漪的身份,以及他们并不算太熟悉的缘故。在一起的很多时间,都是李昭漪默默地听,他们聊。
其实这些人都很好。
他们会找一些李昭漪也能参与的话题。
但李昭漪想。
本来,以他们的身份,相聚就不容易。参云殷结党的折子日日都在他的书案上,这种情况下,碍着他在,他们还不能尽兴地聊一聊彼此,那也太累了。
所以他主动和云殷说,他想休息,就不去了。
他羡慕,也清楚地知道他们之间的隔阂。所以他识趣。
但是这也只是羡慕。
他从未想过做什么。甚至,他从未主动问过云殷他们之间的旧事。因为他知道,问了之后,除了更加羡慕,这并不能带来任何结果。
但是现在,他却在……
他却在揣测云殷和李昭钰的关系。
李昭漪觉得这对云殷和李昭钰来说都太不尊重了。
他几乎生出了愧疚。
他对自己说,李昭漪,你不能这样。
这只是一个谣言。
你不应该这么在意。
这样默念了几遍。
他的心终于短暂地安静了下来。
只是,李昭漪不知道的是,有的事情不是他想躲开,就能躲得开的。
*
李昭漪去过书坊这事到底没瞒过云殷。
这事也不是云殷故意。只是影卫负责保护李昭漪,这也算他们的职责。
知道之后云殷有些意外。但是对上了李昭漪略显慌乱无措的眼神,他还是把所有的疑问都咽了回去。
李昭漪太乖了。
他的乖不仅仅是听话,是完全的温顺。
以至于他难得露出了一点温顺以外的东西,云殷根本不舍得多质问他,生怕这一点棱角也给他吓跑了。
他只是道:“去就去了,没事。”
“陛下想买什么,让影卫去也可以。”他道,“自己去的话,多带几个人。就那么几个护卫,还是不太安全。”
李昭漪有些迟疑地点头。
云殷看着他,少顷,叹了口气。
他不知道拿李昭漪怎么办。只好拿一贯的方式哄他:
“陛下想出宫么?过些日子,去郊外的温泉别院逛逛,解解闷?”
李昭漪说:“好。”
他们去了温泉别院。
只是,在别院休憩的时候,李昭漪无意中,翻出了一些东西。
其实也不是多珍贵的东西。
是一些信件。
以及一些陈旧的小玩意儿。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把生了锈的佩刀,上面刻着云氏的标记。
李昭漪起先只是随便翻了翻,正好云殷出去布置外面的防卫安全了。翻了半天,他只觉得这些东西看上去被保存得很好,主人看上去也很爱惜。
刚好,德全来添茶。
李昭漪随口一问,德全愣了愣,却道:“陛下。”
他想了想:“如果老奴没记错的话,往年冬日,太子殿下,应当也随着先帝一起,来别院这里住过一阵。”
-
云殷自外间进了书房。
李昭漪坐在桌前,侧脸宁静秀丽。
他的桌上摆了一卷书,但看上去却似乎并没有在看,只是怔怔地坐着,在出神。
这个样子有点呆,云殷看笑了。
只是他刚走到近前要说点什么,余光却瞥到了桌上的那把佩刀。
他停顿了两秒,没多想就道:“这刀……”
李昭漪立刻回过了神。
他站起身:“我,我没动它,我就是想找本书看。”
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没有乱动,他还往后退了几步,好像现在退后,他就和面前的这堆东西毫无关系。
云殷愣了愣。
很快,他回过了神,他说:“……动了也没事。”
“这刀。”他想了想,“应当是之前春猎之时,臣借太子殿下的。那会儿他心血来潮,说要自己烤肉。臣便借了把刀给他,后来他也没还给臣。”
他自然也不可能主动去要。
看到了这把刀,他才想起来,李昭钰应该也来住过一阵。
住的刚好还是这座别院。
他和李昭漪一样,不喜欢被一堆太监宫女伺候,也不喜欢那种走不到头的别院。只喜欢清幽安静的小院。这么一想,兄弟俩在这方面还真是有点儿像。
他拿了刀,起来看了眼,垂了眼眸,眼中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怀念。
他已经许久没有想起李昭钰。
斯人已逝,活着的总要好好活着。
……但不可能不遗憾。
有的时候他也会想,若是李昭钰顺利登基之后,把李昭漪放出来。没了皇位的束缚,他和李昭漪会不会有一个不一样的开始。
只可惜没有如果。
他想得出了神,落在李昭漪眼底便是被触了伤心事。
他手足无措,他说:“……还有信。”
他把信推过去,像是什么烫手的山芋。
云殷回过神,瞥了眼。
他顿了顿:“这应该是臣在边关的时候写的。”
他想了想:“那会儿应当是未及弱冠的时候,边关战事告急。臣有时便会给殿下写信,也了解一些京城的情况。没想到他还留着。”
留的都不是机要,皆是些家常。
其实总共没几封闲扯的。云殷本身就不是会诉苦的人。
是那个时候李昭钰身处权力的漩涡,总会觉得迷茫。说来也很奇怪,他和云殷其实很多观念都不相同,但是遇到真正难以解决的危机,他下意识地还是会找云殷。
他自己后来开玩笑也说过:“你们领兵打仗的,保家卫国,我也是被保护的一份子,可能因为是这个原因吧。总觉得你比其他人都靠谱。”
所以会潜意识地产生一些依赖。
不过按照书信来回的速度,要真出点什么事,他也来不及赶回来。
所以,也仅仅是一些言语上的慰藉和开解。
现在想来,李昭钰留下,大概也是为了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和安慰。毕竟那个时候,他确实称得上是举步维艰。
*
云殷看完了这几封书信。
说没有被影响是假的。
他十四岁去边关,数经生死。十多年来,在京城和边关辗转,所为的不过是当年和李昭钰他们一起描绘的,所谓“盛世太平”的念想。
时过境迁,那些往事和豪情都埋在尘土之中。
燕朝在无可避免地走向末年。哪怕他和李昭漪尽力挽救,或许也不过是回光返照。
十年后,百年后。
朝代更迭,历史变迁,都是自然的规律。
想到这他就觉得讽刺。
一些人的错,却要另一些无辜的人承担。
若是当年睿德帝没有那么昏庸,对李昭钰没有那么猜疑,那么后来,燕朝或许也不会到如今这样积重难返的地步,李昭钰的结果也不会那么惨烈。只是年少之时,谁也没有堪破朝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