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染山河(68)
明白他意思的陆离赶紧应声,二人一到屋子里才放松一些。本来陆离和西垣来燕国是为最后灭燕作准备,去年刚拿下蓟城的王翦因粮草问题上报了嬴政决定来年再战,但后来韩国故地发生叛乱,他们平叛之余就没有功夫管这燕国。见秦国左右不能兼顾的燕王才放松了紧惕,非要把亲族从东边的安平搬来这靠近蓟城的辽阳,迁移的路上正给了嬴政一个刺杀的机会。现在燕国王族里只剩了国君,王族血脉没了后人,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经过这一次,西垣也不禁佩服起他们这位大王来,之前燕国人料定了秦国不敢在冬日进攻,嬴政就偏要在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攻燕,这次燕王认定只要自己把太子丹的头颅送过去,自己就可保得性命可为燕国留一点血脉,但偏偏嬴政就是个不留后患没有*的人。
说了些军务上的事,西垣也将话题引了回来,问道:“你这两年在宫里呆得多,这赵衍到底是什么来头?”
“我不知道。”
“不知道?那大王是怎么看上他的你总清楚吧?”
“我能清楚什么,看上了就是看上了。”陆离斜了他一眼,“这个你该去问大王。”
“得了,问你就是白问!”
“大王不就是一起兴起?之前为了一个萧默珩闹得满城风雨寻死觅活的,后来那人死了不就忘了。这个赵衍不就跟那萧默珩一样?大王腻烦了自然就不会管他。”
“呵,听你这意思是大王喜欢他了?”
“那还能有什么解释?”
西垣的神情一下变得认真的说道:“咱那位主子可不是一个轻易动情的人,但这情既然动了他也绝不会善罢甘休。何况这萧默珩就是当年的嬴景臻,大王为他做了多少啊?你现在说大王有新宠了,这个人还跟萧默珩一点关系没有,长相性子都差得这么远,我可不信,我怎么都不会信!”
“那还能怎么办?这人都已经死了,难道你还能把他从土里挖出来拉在身边吗?”
听到这一句西垣倒变了神色,他想了想,一点不带玩笑的说了句:“别人是不能,但是咱们大王可不是一般人,没法准他真有法子呢?”
陆离瞪了他一眼,此后二人也没再多谈。
第六十三章 韩国刺客(二)
现下正值隆冬,这北方边地更是奇寒无比,连着风天下来易县都是大雪封天的,真要把人的身子都冻透了。可这天地再冷也比不上百姓们寒透的人心,才短短两年下来这立国数百年的燕地就被秦国夺去了大半。最可笑的是,他们那位年过半百的燕王居然为了保命而亲手将太子丹的头颅砍下来送给了秦王。怪只怪那太子丹几年前派人去咸阳刺杀,嬴政向来是个恩怨分明之人,这下拿了燕国他又怎么会放过主谋呢。
如今韩、赵燕三国相继覆灭,天下已有大半在秦国之手。
“客官,您的酒。”
那小二把酒壶拿上来,这是他们这小店里独有的烧喉烈,酒劲儿大得很,就是那身形威猛的汉子喝下几口下去也一准说胡话,但这李楼上的客官可不一样。他约摸二十六七,虽然穿着一身布衣但依旧自成风韵,特别是那长相眉清目秀的,甚至可以说得上俊美二字,可他每次来只是一个人坐在这角落里,既不说话也不会友,喝过几旬酒之后会弹上几曲,到天黑也就走了。虽然这人奇怪,但店家和小二们都很待见他,因为每次只要他一弹琴店里的生意就会好上很多。这人的琴艺很好,就算是不懂音律的人听到他的琴音也会走进来看看。
“哦?在这样的地方竟还有人弹这曲子。”
路过的青年摘了斗笠,露出一张历经风霜但依旧年少的脸,好久都没听人弹过这首《广陵止息》了,传说这曲子是为描绘聂政刺杀韩相一事而作,全曲分四十五段,因为曲子跌宕冗长所以鲜有人能弹出些琴韵,而这一人,是他这许多年来听过弹奏的最好的。青年忍不住推开门搜寻起这弹琴之人。
小二见了,忙上来问:“客官,您要点什么?”
“一壶热茶。”
那人听后翻了个白眼,热情也去了大半,有谁到这里还只要一壶茶水的,连个吃食都不点。但青年并不理会,他放了手中的剑便在离那人不远处坐了下来。
茶水久久未上,想来是那小儿嫌弃他的寒酸了。但青年并不在意,他闭着眼睛,那神情很是享受但又有些悲伤,其间他握着剑柄的手越抓越紧,最后连骨节都被挣得泛白了。直到一曲终了,他才走上去欲坐到那人身边。
“这不是你坐的位置。”
“哦?”青年笑了笑,但还是在他对面坐了个稳当,“既然先生所等之人未到,那我坐上一坐又有何妨?”
那人收回目光后一句话也不说就开始收拾起自己的琴囊。
“怎么,先生要走?”
那不起身,已将包好的古琴抱到了怀里。
“当年聂政为报父仇不仅自毁容貌,还入深山中苦学琴艺十余年。不要说韩王了,听闻当他身怀绝技返回韩地时已无人得。”
听得他这话,弹琴之人立马停了步子。
“后来聂政方成为名满天下的琴师,等终于有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他才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了韩王。这故事,先生一定熟悉得很吧?”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的是,这秦王可不是不当年那个痴迷于音律的韩王,高先生要是想效仿恐怕是不能如意了。”
那人转过身来,终于正眼瞧了瞧青年,问道:“你是什么人?”
青年喝了一口桌上的酒水,“在下张良,字子房,高先生叫我子房就好。”
那人坐回也桌边,半晌才回道:“高渐离。”
“子房久仰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不凡。”
“是吗?可我却从未听过‘张子房’之名。”
听出其中讥讽的张良淡然一笑:“子房只当先生生得慧眼,能懂我这凤鸣之音,谁知子房是错把燕雀当成了凤雏。”
高渐离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想着这人好口才,虽然年纪轻轻的说起话来却自信凛然,他若不接话倒是自己在贬低自己了。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张良跟着他起身,本来他跟高渐离只是偶遇,但看这人反应是打算结识自己了。这样也好,他听说这高渐离是琴剑双绝,就是性子孤傲了点,这样的奇人他真想打打交道。
三年过去了,这还是高渐离第一次回自己的住处。这地方隐在山中,少有人烟,不大的屋子里除了琴谱就是长短不一的剑,看来这人不仅有琴心还更有剑胆。
招待张良坐下后,高渐离才问道:“你怎么认出我的?”
“这有何难,高先生在天下素有美名,我听这一首曲子就自然认得。”
“我在那小店中弹了大半年的曲子没有一人认得,怎么今日倒被你认出来了?可见,你说的不是真话。”
“这个,先生自当高才,但子房也不是寻常人,先生怎可拿子房和那小店中的庸人相比?”张良笑了笑,却把话锋一转的问道:“但子房听曲中之意,莫非先生真想效仿聂政?”
“我这曲子只是悼念故友,并没有他意,更和当年的聂政无关。”
“先生说的故友是荆轲?”
听张良道出这两人的名字,高渐离的手不禁一颤。荆轲,这名字自那人离开后他就没听到了。可他还是装作一副平静不过的样子,为张良温上了一壶酒。
“子房还以为先生弹此曲是暗含了刺秦之意呢。”
“你错了,我没有想去杀谁,这曲子也不过是随心而起。何况当年荆轲去秦国行刺我是不赞同的,可惜他没有听我的,他一心只向着太子,想着要报答他的恩情。其实嬴政有何该死之处呢,天下诸国有哪一国不想一合天下,嬴政身为秦王不过是做了为君为王应做之事,倒是荆轲不该为了太子和秦王的国事混在其中,最后枉送了性命。”
“哦?”这回答倒是让张良惊讶得很,他端起那尚未温好的酒,说道:“听先生的意思,是怪那燕国太子利用了荆轲了?”
“王佐之人对他人就只有利用之心,难道还有其他?只是荆轲身在江湖其心仍然有如赤子,但这天下之事从来和他无关,荆轲之所以去秦国不过因为太子曾经搭救于他,他才不得推辞。而太子殿下,我没有任何埋怨之意,他虽是王公但也有些江湖豪气,如今身死真是可惜了。”
“往日挚友死于咸阳,先生心里就没有一点怨恨?”
“怨恨……”高渐离摸了摸茶杯,过了好一会儿才说:“这是荆轲自己所选之路,就算要怨我也当怨我自己,只怨我当时没有能力阻拦于他,难道我还能去怨恨他人,去怨恨秦王?”
看高渐离这样子不像是在说谎,张良失望的喝了杯中之茶,“我有一位故友也是死在咸阳,死于刺杀秦王一事上。当时我看着他行事却无能为力,当真怨恨不已。”
“哦?”
“那正是荆轲大侠行刺之后的第二天,你说巧不巧?”
高渐离终于有些动容的露出了一些悲色。
“当时我离开秦地之际就立誓一定要再回咸阳,一定要翻了这秦国的天。”
“那现在呢?”
“其心一如当时,这种彻痛我从不曾忘,我也从不敢忘!所以子房好奇,先生怎么能淡然如此?怎么能这般无爱无恨?”
高渐离抚了抚琴囊,回说:“今日我们只饮一杯茶,出了这里你我便各不相识。”
“好,既然先生心志已定,子房也不再多言。”
算了,本来今日偶遇这人张良还想拉上他一起去魏国抗秦的,但没想到高渐离是这副心思,就当是会一旧友吧。但这茶还没喝完,张良就感觉到异样的放下了杯子。他笑了笑,说:“看来,是有人不想给先生安宁了。”
张良刚说完这句就见三支箭矢射过来,这箭矢上没有箭头而是沾了火油的火矢。二人见状立刻翻身拿起了武器,但高渐离还要护着他那把琴。
“小心,快趴下!”眼见窗外将近的火光,张良赶紧拉了高渐离往一边滚去,“你说,这些人是来追杀我的,还是来追杀先生的?”
高渐离还来不及回答就见那箭矢一支支飞来。外面攻势太强,二人舞剑遮挡了一番后周围的温度越来越高,乏力之下张良双腿一软差点就被接下来的箭镞射了个正着。然而再想站起身时他完全没了力气,一下跌到在地的喘起气来。高渐离见状和他相视一眼,喊道:“留在这里不是办法,我们一定要先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