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现代耽美>

组合解散,我爆红了!(125)

作者:远上天山 时间:2024-12-15 09:13 标签:爽文 娱乐圈 无CP 逆袭 天之骄子

  游戏虽然残酷,却有它存在的意义。
  这一轮游戏里,其他人都辛辛苦苦在躲藏,“常青”依然靠幸运度过了难关。
  据他所说,这一轮被惩罚的倒霉蛋身边掉下了一个会发光的球,而拿到这个球之后,游戏方就默认他成功躲藏了。
  后来揭示,这个球是游戏的道具之一,只是参与者们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常青”好运到爆棚,一不注意就把球握在了手中。
  而在一开始,他明明是体力最弱的那个,旁人已经确定好了躲藏位置,他还辛辛苦苦地去找地方——这一幕其他参与者们都是看得到的。
  之后第三轮、第四轮……自然有人察觉到了不对。
  但这时候,“常青”已经逐渐露出了本来面目。
  实话说,这几个游戏的设定就颇为烧脑变态,高行川偏偏要将顺序打乱,把游戏和人物的回忆进行混淆,加剧整部片子的复杂性。
  但好在这些情节不是杂乱出现的,情节的排布都有其合理性。
  当然,《诡诈》的演员们倒也不是光会背台词,在拍摄中,高行川和几位编剧会不断地对剧情内容进行修改,演员们同样也可以对剧本提出意见,只要能呈现出更刺激、更有趣的成片效果。
  拍摄本身是干巴巴的,但成片中展现的游戏却很有趣。
  ……
  作为剧中演员之一,陆煦也会经常和岳徽、和其他演员一起讨论剧本。
  《诡诈》场景不多,空间很省,就是特效花钱多一些,不管是邹云被砍断双手鲜血四溅的画面,还是躲避失败者坑洞直接爆炸的场景,都是要借用特效来完成的。
  不过高行川之前拍的那部电影也是低成本,在省钱这件事上,他很有经验。
  《诡诈》不可能和《侠客》一样一帧帧画面慢慢磨,高行川对艺术的追求也和张治珍不同,他追求的是观众看到电影那一瞬的快感,而不是自己看到成片的刺激感。
  《诡诈》节奏很快。
  演员们围在一起讨论剧本的好处是,大家之前虽然没有合作拍过戏,不了解对方的表演风格,可在对剧本的理解日渐加深的情况下,演员们之间逐渐形成了默契。
  岳徽很少NG,陆煦也基本不会NG,在两位主演的带动下,《诡诈》的拍摄非常顺畅。
  尽管剧本中游戏的设置复杂了一些,看到当天剧本的一瞬,演员们一开始并不理解,可随着讨论的深入,游戏环节被完整地解剖开,自然地,演员们都可以更深层地解读剧本,做出不同的应对。
  由于《诡诈》剧情相对复杂,陆煦每天画游戏环节图就要花不少时间,他压根没有空闲关注外界,除了吃了会《侠客》剧组的瓜之外,他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看国内外和《诡诈》类型相似的影视作品。
  这一类型的电影国内拍的不多,国外却是有代表作的。
  当然,陆煦也没有忘记为《18岁那年》宣传。
  这部剧的热度走势稳到不可思议,从13000+到14000+,大结局这集则突破了16000+,几乎和《尸声》相当了。
  “有件事大家好像都忘了,在《识骨之途》之前,剧集热度破13000+没那么容易。”
  “……陆煦太火了,会让人以为剧集热度破万是常态,但是认真看每年的热度榜就知道,破万已经很难了。”
  大结局那集,黄路宁匆匆跑回家的脚步和家中温暖昏黄的光线成为了这一年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大结局之前,《18岁那年》的关注度被《侠客》抢走了一点。
  只是《侠客》是烂到举世瞩目,烂到热搜霸榜,一年里,能凭借一个“烂”字走天下的作品并不多,《侠客》恰好占据了一个位置。
  因为陆煦,《18岁那年》和《侠客》产生了一点关联,不少观众都知道,陆煦推了《侠客》之后接的刚好是《18岁那年》。
  一部是大导电影,另一部则是阵容平平的电视剧,陆煦究竟为什么那么选,在《18岁那年》大结局这天,热搜榜上的长图似乎可以窥见一二。
  这天的热搜榜,有一个词条是“重来一次的意义”,还有一个词条是“黄路宁终于幸福啦”。
  第一个词条里,很多观众发了落泪的表情。
  而第二个词条里,有很多观众在恭喜只生活在电视剧里的黄路宁。
  “那又怎样?黄路宁还是幸福啦!”
  无所谓,因为黄路宁幸福就很好。


第97章 097 大结局反响
  《尸声》和《识骨之途》两部剧多少带些刺激和惊悚,《18岁那年》则一路平平淡淡,以至于剧集最终热度破16000的时候,不少业内人士都坐不住了。
  没追过《18岁那年》的特意把这部剧找出来研究了一遍,分析它能火爆的原因。
  “……温馨是《18岁那年》的主题,剧集篇幅虽然不长,却写尽了平凡人生活中的点滴。在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的视线始终被黄路宁牵引着,希望他的改变能有意义,希望爱他和他爱的人能够幸福。”
  “电视剧未必要轰轰烈烈,但一定要有打动人心的点,大结局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可我脑海中依然在回味黄路宁一家人相处的日常。”
  “结局太温馨了,让我在这个冰冷的世界里体会到了一点暖。”
  多数网友的点评虽然不够专业,却给人一种感觉——黄路宁就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某一个人,这个人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细细说来,那也不是什么巨大的改变,没让地球停止转动,没让科技一日千里,可在看到这个人故事的日子里,心总是暖洋洋的。
  “我爱陆小狗演的每一部剧!”
  “现在《18岁那年》是我心里的top1了!”
  “对比《18岁那年》和《旭日初升》,选对演员真的不一样。”
  《旭日初升》惨败后,剧组忙着甩锅给金木,谁都不想为剧集的失利负责。
  客观来说,《旭日初升》的剧本绝对不比《18岁那年》差,甚至金木为前者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比后者更多。
  可结局却截然相反。
  不止如此,就算《18岁那年》大爆了,剧组上下也没有人抢功。
  穆迁在微博里感谢金木的创作,感谢陆煦、韩霄和周琳等演员的努力。
  金木则感恩演员们把文字转化为深刻的故事。
  正在《诡诈》剧组拍摄的陆煦则写了一篇关于黄路宁的长文,他说自己先被《18岁那年》的故事打动,之后才发现这个剧本是金木创作的。
  “平凡角色演绎的难点在于距离感,我一直设想,黄路宁是生活在我身边的某个人,某天我下楼吃饭,会遇到在隔壁饭桌狼吞虎咽的他,会遇到他地铁角落打盹的他,也会遇到因亲人的离世而泪流满面的他……”
  陆煦很少写出这么感性的文字,这条微博发出来之后,立刻被《18岁那年》剧组其他人转发了。
  “我超爱黄路宁的!”
  “作为观众,喜欢的角色被演员如此珍惜,这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再想想隔壁《旭日初升》,我都不想说……”
  《旭日初升》都是很久之前的剧了,可就是因为和《18岁那年》的几位主创都有关联,剧集又被拉出来批了一顿。
  某家营销号甚至还取了“同一编剧、不同演绎”这个标题,把陆煦和顾思年的演技进行对比。
  可以说,对比相当之惨烈。
  顾思年气到摔碎了几个杯子:“到底有完没完!”
  他也就《守望者》和《旭日初升》两部剧扑了而已,好像他这辈子都被打上耻辱柱了似的。
  “我再扑,也没有《侠客》扑吧?”顾思年发起了牢骚,“这热搜会不会是野海经纪买的?”
  以顾思年对陆煦的了解,陆煦基本不会干这种事,他的经纪公司飞扬演艺则未必,不过眼下《18岁那年》正火,剧集自身的热度就足够了,没必要通过踩《旭日初升》提升影响力。
  《旭日初升》好歹也是金木的剧。

上一篇:讲不出再见

下一篇:还能咋地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