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三国当谋士(15)
吕布张了张嘴,却未立刻作答,而是征询性地瞥向燕清。
燕清心里暗叫不好,涉及军中机密的就轻易不答,还特意转眼问他意见,这不就明摆着对贾诩还不够信任吗?
生怕寒了要主动献策的贾诩的心,燕清面不改色,迅速睁眼说起了瞎话,不着痕迹地解围补救道:“清点战果一事,主公已尽数交于了清与伏义,又因详细数额太过庞大,哪怕是清,一时间恐怕也说不上来,只约莫记得有近三百万斛。若文和不弃,便等清亲去取来竹简,与你细说。”
贾诩也不知是真被他瞒住了,还是故作不知,笑眯眯地道:“只知大概足矣,不必劳烦重光多跑一趟了。诩倒是还有一问,不知这些粮食中,我军决定留几成给陛下?”
燕清淡淡一笑,丝毫不避讳他们要扣下大头的目的:“长安人员凋零,除太尉手下那些人马,几乎无兵可用。陛下与宫人外,不过剩些四体不勤的朝廷官员,三成已是绰绰有余。”
贾诩却摇摇头,道:“诩却认为,留下一成足矣。”
吕布皱起了眉,只努力不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燕清巴不得问也不问就让贾诩全盘接管,只可惜暴露不得这份意图,便强忍着激动,淡定一笑,温声质疑道:“文和何出此言?我军兵马精而不众,哪怕只取其中七成,也够应付近三十年的损耗了。而宫中堪用者寥寥无几,征西将军皇甫义真却未老眼昏花到这个地步,会信了丧心病狂的董贼只藏了这些个钱粮,何苦做些贪得无厌的举动,徒惹陛下生厌?”
一成的粮草,虽足够让小皇帝那帮人宽裕地过个三年五年,但这绝对不会让忠心为主的皇甫将军接受的。
贾诩晃了晃羽扇,无形中带出几分老奸巨猾来,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开始顾左右而言他了:“河北的袁本初与公孙伯圭之间战况胶着,又隔着弑弟夺弟的深仇大恨,早晚得分个胜负不可,偏偏双方都粮草不济。”
燕清对文人这种迂回玩猜谜的考验智商把戏,早渐渐习惯了,本身也没指望贾诩会直说,可听到他这么说后,还是条件反射地看了眼吕布。
……果然。
吕布虽一如既往地绷着张脸,可明眼人都看得出他盯着贾诩的眼神有多危险,简直随时随地要伸出大掌来,好把这吊起他胃口又故意卖关子的混账军师给一下拍扁。
燕清默默地移开了视线,看回若无其事的贾诩,虽公孙瓒在前期占尽优势,可他好歹是知道些东汉末年历史的人,叹道:“公孙瓒虽勇猛刚烈,却自私短视,气度狭小,骄矜自满,差袁绍多矣。”
其实两人本质上是半斤八两的,可袁绍好歹会做个样子,麾下的谋士又比公孙瓒的能耐一些,关键时刻偶尔劝得住人。公孙瓒却是一路不停作死,都没个部下拦得动。
就连忠义刚勇的赵云赵子龙,都在看穿他的本质后,失望透顶地弃他而去了。
听燕清间接夸奖了袁绍几句,原先还颇一头雾水的吕布不善的目光登时转移了对象。
燕清直接就给云淡风轻地无视了,只当他在卖萌。
贾诩颔首赞同,旋即道:“正因如此,那多出的两成粮草,应暗中卖予公孙瓒,助其解了这燃眉之急。”
燕清先是一愣,很快回过味来,见贾诩还是微微笑的模样,心里莫名地有点发寒。
史上交战许久的双方都粮草异常短缺,不得不暂且停战,而修生养息的这段时间过后,就是公孙瓒狂走下坡路,一去不复返的悲剧开端。
贾诩当然看得出公孙瓒的强势不过是短短一时的,可他却不想叫袁绍轻松解决了这东北边的最大威胁,转头就有空来折腾他们。于是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势均力敌更久一些,叫家大业大的袁绍继续疲于奔命,既无暇惦记刚走马上任的豫州牧,也无法在长安宫中的皇帝身上动些歪脑筋。
否则吕布一朝空降,极易被这些动堪好几万精兵的州牧盯上,又不想与旁的拉帮结派——无论是站在蹚浑水无益的角度,还是要宽恋恋不舍地暂放走救命稻草的小皇帝的心,吕布都尽量避免结交他们为好——还想独自闷声发大财,就是件难如登天的事了。
燕清心里瞬间认可了这个主意,就剩下怎样叫皇甫嵩不对他们的趁火打劫发难了:“此计甚好。只是征西将军那处,不知文和可有对策?”
贾诩笑道:“好办。只看主公可愿舍下二成金银财宝,作为交换了。”
粮食吃不完只能堆在粮仓,那些个被董卓强行从富商大族手里搜刮来的奇珍异宝,却是王公贵族的最爱,有这些来补偿饱受创伤的国库,想来也不会有太多牢骚了。
燕清深知不久后因突发蝗灾的缘故,绝大多数的稻苗都遭了秧,使粮食的价格飙升到个极其恐怖的高度——‘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以至于食人的惨案频有发生。就算他有心要设法杜绝蝗难的发生,可对一支部队而言,有充足的粮草供应永远是最重要的,对这种取舍,哪有可能会犹豫?
吕布方才一直安安静静地作壁上观,这时接收到燕清使的眼色,迅速开口表态了:“文和先生若还记得布当初是如何答第二问的,便不会多此一问了。”
第17章 吕布掷樽
从长安到后来被曹丕改名为许昌的许县,可有段不短的距离,就算只是单独一人骑着匹日行千里的良驹,日以继夜地赶路,也得耗上整二十日的功夫。
更何况吕布军中还带了大量既拖慢行程、又极惹眼的辎重,在路有饿死骨的官路上招摇过市,就算那些个饿绿了眼的饥民和打劫行商路人的流匪有自知之明,不敢惹这些全副武装的兵老爷,旁因连年征战而粮食短缺的诸侯也不可能看在小皇帝的几分薄面就视而不见,轻易放过。
尽管吕布向来有来一个杀一个,随时要横扫天下的超凡霸气,一点不介意被人找麻烦(平日里也的确都是他去寻人是非来得多),可无论是燕清还是贾诩,都半点不想还未到情况不明的豫州就已元气大伤,损失掉来之不易的物质基础,便好生商榷了几日。
当带着比去时还壮大了不少的部队、显然收编了不少曾为牛辅效力的兵卒俘虏为己用的张辽赶回来,不辱众望地献上丰厚战果时,两位军师也终于达成共识,定下了化整为零、改换旗帜、易装而行的策略。
董卓精心养起的那些人马虽虚浮不悍,比起黄巾起义的那些个乌合之众,还是好上何止百倍的。吕布嫌弃地精挑细选了一番,倒也勉强拾掇出五千余人,加上他原先的那批人马,加起来也有万余之多。
别看这年头就算随便拉出在一州内烧杀劫掠的黄巾军,动不动都能号称百万,可那也就数字瞧着唬人,跟经过专业训练,又有精良装备和强将指挥的正规军,是无从媲美的。
否则曹操去年又怎么带着为数不多的人马,镇压住在兖州作乱的“数十万黄巾军”,名正言顺地得了一片沃土招兵买马,又舒服地当上了一州刺史呢?
是以,吕布麾下已有的这些个身经百战的老兵,绝对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强大力量,也是燕清和贾诩半点不想提早暴露的底牌。
既然现今是袁绍一势如日中天,常人不敢轻易招惹,就扮做他旗下的兵将好了。万余人分散成七八只队伍,单个看上去也不过一千出头,分头出发,总比浩浩汤汤地带着上万的大军横行过境要来得安全得多。
好在东汉末年在军队的分辨上还是极粗糙的,消息传递又极滞后,衣甲擦光亮点,再换上袁家旗号,会最先发觉他们的又只是斥候,只需能暂时糊弄住,就算他们回过神来想追赶,凭吕布帐下各个都是急行军的好手的能力,早带着粮草溜号,根本不见人了。
只是在这领兵的人选上,吕布与两位军师的意见则产生了巨大分歧。
依吕布的意思,重光与文远先生的安危乃重中之重,路途又很是遥远,哪怕是交由高顺和张辽,他都无法全然放心,还是跟着他最为合适。
燕清却毫不领情,坚持自己有足够的自保能力——想当初他单枪匹马不都从长坂坡平安无事地来到长安了么,依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倒应该给做事容易掉链子的李肃当个督军。
而贾诩虽是个货真价实的弱质文人,可他的能耐从来不在拿着兵器上阵杀敌,而是运用计谋杀人于无形上,统率力也颇高,独领一军毫无问题,只消带个武艺较高的副官,再安排些个亲卫保护,许是最稳妥无恙的了。
倘若只有燕清一人,吕布虽说不过他,可届时把脾气一横,强行镇压了非带上他不可,燕清再气急败坏,木已成舟,也是无计可施的。
然而如今还多了个军师贾诩,此计便不成行了。
贾诩虽觉吕布一片护下爱臣之心感天动地,却极认同燕清之见,帮着他来说服起主公来了,吕布心里又气又苦,着实拗不过打算豁出去,大不了原形毕露来个一意孤行了,却被贾诩及时用‘主公切莫意气用事,当以大局为重,否辜负了重光的良苦用心’一句堵死,唯有臭着脸勉强同意了。
“如此甚好。还望主公早些安歇,以身体为重。”
刚捊完虎须,燕清当然不会傻得留下,还颇够义气地带上方才帮腔而功不可没的贾诩一同辞行,哪怕背上狠狠挨了无数眼刀也淡定自如。
在廊上刚行了几步,贾诩就似笑非笑地调侃了:“遂叫重光如了愿,诩却讨了嫌。”
燕清莞尔,知他不过说笑,也轻松回道:“若文和不嫌,临行前可否邀汝来清房中一聚,共饮几杯,以示赔醉?”
贾诩微微眯起了眼,仿佛认真考虑了一下,松口道:“非是佳茗名品,诩定不往。”
燕清哈哈一笑:“赶巧不如赶早,不妨现在就来清房中,亲自品鉴?”
“正合吾意。”
贾诩眉毛一扬,大大方方地颔首作揖,欣然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