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之从高考开始(96)
这些材料都属于船用复合材料的范畴,也是目前各研究所研究的重点项目之一,当然,只要是新材料,一般都用于小型舰艇上,比如扫雷艇、巡逻艇和小型登陆舰上。
林叙刚好要做一个扫雷艇的订单,这属于专业对口了。
“那我改天找温老师问一问。”林叙道。
“早点问,别被人家给抢了。”顾大成提醒他,“先下手为强。”
林叙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
他之前在导弹艇上做了一些特殊涂装,这也属于复合材料的范畴,不过这只是小打小闹,算不上很专业的使用。
相对来说欧美国家对复合材料的使用更加成熟,比如用玻璃钢造船,而过年50年代虽然用玻璃钢造过一艘船,75年左右也尝试用复合材料改装扫雷艇,可惜这项工作中断了好几年,到现在也没有重启。
顾大成的提议,林叙相当感兴趣。
客观来说,目前的国内造船业,造船的技术已经渐渐提升了,以前是纯组装,现在则包括设计图的设计,包括一些设施的使用,都开始逐渐国产化。
然而材料这方面却始终是造船业的短板。
船舶系有《材料力学》这门课,课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材料该如何去使用,但问题在于,其中许多材料至今无法做到自主研发和生产,即使生产出来了,成本也相对高昂,甚至不如直接购买划算。
南江厂本质上也是造船的,不是生产材料的,交大船舶系和好几家研究所倒是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有海洋性能实验室,不过测试一种材料的性能本来就是一项昂贵而繁复的工作,周期又长,很难立刻出结果。
林叙发现,他越是了解造船这个行业,就越是了解行业发展的艰难之处。
技术是无价的,然而技术产生之前进行的种种尝试却是昂贵的。
幸运的是,他所在的国家有很多人,在这个年代,西方人只需一个人就能做完的事,他们有十个人愿意一起做,直至将一个难点完全攻克。
说实话,即使林叙亲眼见证了未来造船业的发展,在眼下的工作中,他依然会觉得很多任务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但这些任务偏偏被完成了。
所以当他沮丧的时候,那些未来一个个被攻克的难关、在未来创下的一桩桩成绩反而成了他的动力来源。
他们技术科的同事经常和林叙开玩笑,说林叙永远信心满满,好像根本不会被难处打倒。
林叙却只想说,他的信心不是盲目的,而是来自于整整40年的积累和数以亿计的人的努力。
……
第二天,技术科的员工们都来上班了。
年后的气温比年前高了一些,不过水依旧很凉,又等了半个月,那艘造好的散货船终于要下水了。
船坞上人山人海,就算在饭点的食堂,林叙也没见过厂里这么多人。
而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停在那艘巨大的船上。
林叙原本躲在后面,却被科里的同事看到,把他提溜到了前头来:“这种场景你没见过吧?咱们新船下水都是这样的。”
“大家都要出来看看,毕竟是咱们亲手造出来的船!”
第72章
回学校
由于船台的限制, 这艘散货船船头和船身是分开制造的,在一开始, 不少人都担心船头船身接不上去,好在经过缜密的计算,这一操作最终完成了。
正式下水的那一刻,船坞上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除了这艘船是由厂里亲自设计、亲自制造的之外,也是因为这是一艘南江厂从未造过的6万吨级大船。
从3万吨级到6万吨级散货船,短短几年,南江厂已经在腾飞了!
大家的情绪都很激动,这份激动也感染了林叙。
他用力鼓着掌,只盼试航之后, 这艘船能够完美交付。
“咱们真造出来了,咱们真了不起!”
“下水了,船要正式启动了!”
黄浦江畔的2号船台边, 一艘大船缓缓驶出, 碧波荡漾, 岸上的工人们目标紧紧盯着那艘大船,看着它驶出熟悉的节奏,看着它离得越来越远。
试航平稳,船又开回来了。
下水仪式是一项重要仪式, 为了展现出南江厂的造船成果,在和船东协商之后,南江厂这边出示了一份新散货船的立体图。
眼下厂里没有画图设备,立体图都是技术科的同事们在图纸的基础上画出来的, 还专门上了色, 为这事,大家也忙碌了挺久, 不管怎么说,宣传图是这艘船的门面,他们造出的船,既要好看,也要好用。
“试航成功了!”
“林叙,我们成功了!”
船返回的那一刻,小组的技术员们激动不已。
即使没有人了解他们的辛苦,他们自己却明白,这艘船究竟耗费了他们多少心血。
在一开始,这个项目的主管是全厂最年轻的,别说是其他人,小组的技术员们甚至都会质疑林叙的水平。
而之后,先是夜以继日的设计图设计,和PC公司的磨合,再到制造时一个接一个出现的问题——现在回过头看,谁也不敢想象,他们究竟是怎么把这些问题一一解决的。
或者说,最开始,他们都不敢想象这艘船成功造出来的样子。
“林叙!!”
一群人把林叙围成一团,即使一开始看不惯林叙的陈辽都忍不住和他碰了碰拳:“太好了!”
和这艘6.4万吨的船相比,他们个体的力量实在太过渺小,可这艘船却是诞生自他们手中。
林叙同样心潮澎湃,他只造过小船,造大船也是第一次。
这是全国最大的散货船。
这是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亲手造出来的船。
被分到这个项目的技术员,经验最丰富的一位参与过“世沪”号的设计,可即便有过造大船的经验,对方的情绪依然激动到无法自抑。
放在10年前,别说6万吨级的大船,3万吨级的散货船他都不敢想,他们这一代人是怀揣着“为国造大船”的梦想进厂的,然而,在“世沪”号成功以前,他根本无法想象自己居然可以参与到6万吨级大船的设计。
他原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突破,可他发现,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能亲眼见证大船诞生,他都感到幸福。
……
船只经过一次次检测,最终通过了验收,林叙在南江厂主导的第一个项目也完成了。
这艘船被命名为“南江”号,成为了南江厂巴拿马型散货船的规范船。
有了第一次设计的经验,在之后,全球各地的船东再来南江厂下订单,厂里也有信心完成。
“南江”号通过验收的tຊ这天,林叙宿舍办了场聚会,大家带着酒和小菜过来,烤鸭、香肠、干切牛肉这些摆盘摆好了,还有花生米和瓜子,水果大家平时买得不多,还是带了些苹果橘子过来。
“有了造这艘船的经验,咱们厂后面应该能再接到订单吧?”
“林叙,后面你还参与巴拿马型的设计吗?”
林叙手头已经有了军船的安排,暂时不会再参与巴拿马型散货船的设计,不过海军订单交给他这事,技术科里知道的人不多,林叙也就没有特意提。
但他还是给出了答案:“应该不会。”
这艘巴拿马型散货船的特点,厂里已经基本掌握了,也就是说,后续的设计和制造没有需要公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