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一生孤注掷温柔(226)

作者:阿堵 时间:2020-01-18 10:46 标签:情有独钟 天之骄子 穿越时空 灵魂转换

    然而不如此便不是李子释。固然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却愈艰难愈明慧,愈惨烈愈慈悲。
    他从九天之上堕入十丈软红,李子释从此不是游离于尘世之外天外飞仙,终成为红尘之中普罗大众,再不能免于求不得爱别离之苦。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爱也是苦怨也是苦,思也是苦忘也是苦,茕茕孑立,绝壁之上孤立无援,一颗心如同被滚热的油煎熬着,一副肩也似要扛着山岳,要泽被今人,要不愧先贤,要惠及后世,唯独不能有半点利于自己。
    坚持一份无望的等待,让人坚强,也让人苍老,等一个希望,或者一个噩耗,便秋水也穿,生生不见讯息。不敢欣喜也不敢绝望,越是久就越是无望,越无望越不敢绝望。苦于情爱而不能离于情爱,不能超脱也不敢超脱。看得太清楚透彻,如果这一点眷念也失去,还靠什么活着?不能死,所以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坚忍,即便生已无可欢,却要等着,等到最后的结局,在倾颓之际保全最多的人,让这锦绣河山不用被鲜血染遍,使白骨不见蔽平原,便苦苦打磨着,煎熬着,然而奋力地舒展着生长着,将苦难包裹成明珠。
    这是一种千锤百炼而来的智慧,浴火于山水穷境,重生于战火纷劫,而涅槃于俗世情爱。他原本是昆仑美玉,外润内刚,终于在世事洪炉中淬炼得剑一样利,水一样韧。

    子释对弟妹的教育之漫谈
    作者:newagua1
    71章2009-06-04
    (1)勿以圣人之心自居,挑剔普通大众
    “子周,圣人求仁得仁,死而无怨。但是,这世上,多的是芸芸众生。你想做什么样的人,可以自己努力。不要因为别人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生气。”
    “顾公子说的是,为的可不就是这浩然正气。不过,子周,世上有人偏不要这浩然正气,你也没法强迫人家,对不对?”
    ——正如有学问、有知识的人,很容易隐隐自觉高人一等,有道德追求的人,很容易以高道德去苛求别人。子周性情耿直,从小就心怀天下,面对官员贪生怕死、唯利是图、无义无节的现状,充满了“天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悲愤。中国古代的儒生一贯认为执行政治的人才是关键,而最关键之处即是道德。“以德治国”是他们对政治的核心认识,其余不过是细枝末节。也因此,子周们面对亡国、乱世,第一指责的对象就是当朝的官员,其次就是逃乱而不团结抵抗的平民。
    作为现代人,子释很了解政治的糟糕不能归咎于政客们的道德。而现代的历史研究也表明,中国古代社会的平民由于其平铺分散、无组织争权传统,与政府的关系通常处于“被剥削被压迫”的角色,只有在“青天大老爷”存在的时候才是“被保护者”。于是这些与政府利益联结不深的平民,无论是和平还是战乱时期都是弱势者的平民,在当朝腐朽的政府要崩塌的时候,他们通常毫无伤感,只不过郁闷自己的悲惨遭遇,唯一急切的事情是保住自己和家人。这并非中国平民团结与否、承担国家兴亡责任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平民对政治权利的参与程度”的问题,是“平民与官员通过一个合理的制度把彼此的利益紧密结合一起”的问题。
    但是这些东西,跟年幼的子周说有用么?别说跟子周说,即使是跟这个年代的任何一个人说,都远远超出了他们的历史认知。我们了解这些,因为我们知道西方崛起的历史,我们知道中国历史循环直至近代救亡的历史——这一切,即使强大的事实摆在面前,强大的东西方历史比较、各个天才学者的研究都摆在面前,也是让我们好几代中国人花费一生去理解的内容。这些东西,穿越者子释在逃亡的时候,有必要解释么?又能解释清楚么?
    于是子释化繁为简,直指道德本心:如果子周你真的追求道德,你追求的是自己的道德,应该向内看,而不是向外挑剔一个一个的普通人。眼睛时时盯着别人的错误、不足,会让自己的纯善之心也蒙上尘垢,变得愈发狭隘。面临问题的时候,总是问自己“我能做什么”,还是指责一群人“你们该做什么”?子周欲要在圣门修心,总会遇到这个关口。而子释这句话,只不过四两拨千斤,给子周看看:道德不是一个逼问责任的死角,而是一个开放心灵的过程。
    (2)护养其纯善之心
    看着面前两张纯真无邪的脸,子释叹息。世道如此残酷,两个孩子的正直善良更加可贵。也罢,乱世偷生,命如危卵,何必非要为了苟延残喘而扭曲本性?只要他们肯坚持,自己能护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 于是拍拍他俩的手,道:“还有得送,想送就送吧。等没得送了,自己还要饿肚子呢,也就只能忍心看着。”
    ——话说言传不如身教。子释作为长兄,很多时候考虑到照顾弟妹,并不能做到那么“主动”“舍己为人”。然而弟妹坚持的时候,他所做的就是支持,还有这句鼓励“等没得送了,也就只能忍心看着”,这句话明确的告诉弟妹:把自己的粮食给需要帮助的人是对的,能给予的时候还是有福气的,不能给予的时候更惨,因为自己连帮助他人的能力都没有了。
    子释作为家长有自己的责任在,使他做事情像一个“大人”一样,不免要考虑太多;可是他给弟妹的言行支持,绝对是“身教”的榜样,充分表明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3)区分社会理想和历史现实
    “你忘了,在那之前,元武帝伍德年间,平武帝隆庆年间,曾经两次大肆屠杀蜀州夷族首领,也杀了不少各族百姓——要不然,文德哪有那么好推行?古人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讲……当日蜀州各族,何尝不是如你我一般,平白飞来兵刀之祸?‘始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所谓‘不得已’,也就圣人一句话的事……”
    ——子周目睹乱世惨象,开始怀疑圣人鼓吹的“文德”的作用。子释并没有让子周的悲愤之情去全面否定文德的作用,而是让他反思:不同地区、民族的人们在争夺更好的生存权利时,我们的祖先前辈们都采取过什么办法去解决矛盾,缓和矛盾,融合彼此的生活。很不幸的是,战争始终是无法避开的一环。既得利益者多数不愿意减少自己的利益,可是又肯定有人希望重新分配利益。此时,流血牺牲不可避免——这是历史事实上的不可避免,至于将来如果遇到利益的博弈,是否可以避免战争?这是给弟妹的开放性问题。
    可是仍然幸运的是,人类的文明让人们除了战争之外,还有一个辅助的手段,就是文德。文德不能彻底解决一切问题,但是可以帮助减少流血牺牲,可以帮助人们用理性的手段,让大家都过着比较太平的生活。这是子周曾经的理想和希望,也确实是一种理想和希望,只是,必须立足于现在战争的现实。
    (4)承道统,立性命
    严肃起来,叹口气:“我虽然不在乎,却不忍断了前辈斯文道统。子周他……天生就是合格的圣门弟子。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恐怕……有他的路要走。我自己不思进取,终归无权逼他自甘碌碌……”
    又听他接着说道:“鸢飞戾天,未必有机会。最好,也不要有机会。然而,经纶世务,什么时候都免不了。我这一双弟妹天赋聪明,总不能叫他们浑浑噩噩做人。无论如何,至少得让他们懂道理,明是非,辨真伪,知进退……”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人活着,有本事不用没关系,却不能没本事。这是做人的底气问题,其中天壤之别,境界完全不同……”
    ——如果我是子周的大哥,爱他护他,也许会希望他能不要出去做官,希望他放弃服务那个终究要灭亡的朝廷的理想,希望他一生平安…… 也许会像有些人想的,干脆别学那么多所谓圣人之道、治国之理了,做一个平凡普通人吧。子释不过是个现代人,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是他生活的时代,毕竟有所隔阂,而现代价值观能让他看开改朝换代(虽然看不开诸多受苦受难、流血牺牲)。可是他毕竟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别人身上。 一者,子释是华夏文明的热爱者,自认有义务承传道统;二者,每个人,都有接受文明之耕耘的权利(为“文”所“化”);三者,活着,不能是一个“活物”,而是能有所为的人,很多人也许因为“懂的太多”而痛苦,可是更多的人因为无知无能而痛苦,何况,这两类人痛苦的内容、层次是不一样的:前者很多时候还有选择的自由,后者则多数无法选择。 一个合格的传承者要做的是什么?至少,就是像子释那样,让被教育者了解到前人走过的安身立命的道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说的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太高,那么至少,让他们知道已经有前辈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智慧、方法,可以怎样看待世界,怎样更好的活着。

    东边日出西边雨
    作者:语无伦次
    67章2009-05-08
    故事进行到六十六章,东边(长生那边算东北)可算是看见点曙光了,西边(子释这是在西南)还是一派屋漏偏逢连夜雨的惨淡光景……就用这个标题凑合概括一下局势吧。
    ●顾长生——得是什么眼神,才能把一只北极狼认成萨摩耶? (大家可以自行百度一下那狼和犬的照片&资料)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