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129)
张同昶一回京,《干儿谣》立刻被人想起来。
吏部侍郎回答:“张太岳权倾朝野,大晏士气最为低迷。朝臣不思奉国,奔竞之风盛起,纷纷入张家门下作张太岳‘私人’,朝野只知张太岳,不知晏天子。”
赵盈锐慌得去看摄政王,摄政王一点表情都没有。
小皇帝一愣,礼部侍郎冷声道:“于侍郎说得对,朝臣奔张太岳门下入幕私人,丑态也是一群干儿子的丑态,趋权附势。不也有不愿意与世沉浮的邹忠介公?与张太岳作对,落得个瘸腿的下场。再说张太岳区区臣子,如何与天子比肩?张太岳一死,干儿子们竟然也一句话都没有,猢狲一般散掉,还是邹忠介跛着一条腿上下奔走。这倒是给你我做个警醒,少做谗佞之举,正心诚意,佐君惠民,别给人当干儿子,须行得正做得直。”
朝臣开始吵,摄政王手肘撑着扶手,捏鼻梁。小皇帝左右看看,柳随堂缩在后面,他只能问摄政王:“六叔?”
摄政王微微倾着上半身向皇帝陛下:“张太岳有功亦有过,臣的意思是,张家家破人亡,流放千里,如今也只剩一人,算得上抵过。当年清丈土地,国库税收翻番,这是大功。陛下应赏罚分明,功过是非条条明晰。过已赎,该是还功了。”
小皇帝点头:“这也是。”他清清嗓子,底下吵成一团的朝臣立刻安静。皇帝陛下稚声稚气道:“朕看,应将张太岳的谥号与加封归还,特赦张允修遗孀为诰命。但不荫子孙,张同昶还年少,是否能为国所用还看他自己。”
张太岳平反,土地清丈办法,就平反了。
武英殿上一阵沉默的惊悸。大晏全国土地清丈,又要来了。
何首辅一直不说话,这事儿沾不上他。倒是刘次辅额角有汗,他总是担心四川总督耿纬明给他的信摄政王很有可能看到了。虽然有密语,也没走官驿,是信得过的人悄悄送进京的,但他毫不怀疑锦衣卫的能力。四川天府之国,土地肥沃,耿纬明经营这么些年,没少捞。当然,更没少孝敬刘次辅。更何况,刘次辅出身西北大族,白敬和陆相晟下一步绝对是清算西北,刘家绝对要受波及。刘次辅手心冒汗,他身后的杨阁老难得来听政,站着不吭声。杨阁老曾经是兵部尚书,很不得摄政王的心,大约自己也知道,所以韬光养晦养病去了,不碍摄政王的眼。前段时间都察院李至和彻查吏治,摄政王主张精简吏编,凡是养病多时不上朝不做事的,全都不必再来。杨阁老立时病好,不在家装死,在朝上装死。徐阁老是个读书读傻的,满口仁义道德,不给皇帝陛下讲学就在朝上给摄政王讲学,每每奏本都要教训摄政王一顿。摄政王就那么听着,什么反应都没有。
何首辅暗暗心惊,摄政王下一步就得整内阁。他偷偷抬眼看摄政王的半侧面,其实朝上人精都看出来了,摄政王眼睛大概是出了问题,只不过谁都不会点明。摄政王坐在武英殿上,威严如神像,捏着赏罚生死。
何首辅揣摩,摄政王其实是个宽和的人,不踩那几条线,一般没事。徐仁静个迂腐的呆子天天骂摄政王,还不是活蹦乱跳的。徐仁静肯定也不是真傻,摄政王唯一在武英殿大发雷霆,就是因为一个御使提了三大案,被拖出去一顿廷杖。徐仁静骂归骂,可是从来没提过任何三大案有关的人事。
三大案其实说起来哪个案子都不重要,顶多是丢脸,但是被借着三大案由头斗死的朝臣实在是太多了。何首辅心里清楚,大晏朝廷上下,再也经不起内耗了。
点将录王都事收了一大堆,但都没了下文。摄政王不管是哪个党,有用即可。他甚至可以不管是男是女,何首辅有种预感,于国有利的人,不男不女都成。
官场倾轧无法制止,只不过,别耽误正事。
何首辅偶尔也问问自己,大晏会怎么样呢。如果真有一天,大厦倾覆,他能躲开吗。
张同昶归京之后,一个叫王修的都事把他们安顿得很妥当,帮祖母寻了风水好的地方安葬祖父,让张同昶安心读书,不要辱没先祖盛名。张同昶很神往,先祖的盛名,从未见过的曾祖父,上国柱,文忠公。
一切事情都归置好,张同昶决定上街逛逛北京。
张家的祖籍在荆州,曾祖父曾经是荆州军籍。曾祖父显于北京,祖父生长于北京,北京对于张家的后裔来说有种情怯的依恋。
张同昶用浓重的荆州口音问路,一路走到祖母初遇祖父的河边。张家的彩灯船每年元宵节都要水流而下,祈福天下太平,与京城同乐。
张同昶一个人站在河边的柳树下,发了很久的呆。他向人打听,现在北京元宵节还有彩灯船吗?对方回答,啊?彩灯船?
张同昶从河边返回内城。内城的小孩子疯跑,笑嘻嘻地念着童谣,张同昶站着听,听着听着脸色发白。什么意思?什么叫……干儿谣?
张同昶踉踉跄跄回家,儿童清凉的嗓音笑嘻嘻地在他脑袋里盘旋,张太岳,满朝干儿,千岁千千岁。
不对,不是!不是!
张同昶冲进四合院,王都事来送东西,看到少年人白着脸瞪着眼,眼泪满面。王都事把张同昶拉进厢房:“这是怎么了?”
张同昶信任王都事,哆嗦问:“什么叫干儿谣?”
王都事一愣,张同昶抓着膝上衣襟:“都是诋毁,都不是真的,对吧!”
王都事深深一叹,都是真的。他到底没回答,张同昶脸色更白。先祖明明是为国尽忠死而后已……
王都事拍拍张同昶的背:“太岳公清丈土地,使国库收税翻了一倍,一手拉住岌岌可危的帝国税收,平民反而减轻了负担,能好好活下去。你只要记得,这是真的。”
张同昶抓住衣襟流泪,王都事安抚他:“先祖留下的毁与誉,都是恩赐。”
“摄政王殿下很欣赏太岳公,他说大晏应该感谢太岳公,这也是真的。”
少年人,终于要学会分辨真假,然后,全盘接受。
张同昶用袖子一抹脸。
王修拍着张同昶的背,喃喃低语,像是说给少年人听,也像是说给自己听:“人活一世,但求无愧于心,当世毁誉都不重要。只要有清平隆洽之世,天日昭昭,人心昭昭。”
王修眼前浮现李奉恕一个人坐在武英殿的样子,他轻声道:“在所不惜。”
第149章
王修看见李奉恕站在一团无尽的黑暗里。一个人, 孤立无援。
王修大叫:老李!老李!
李奉恕听不见。
王修往李奉恕身边冲, 明明那么努力地跑,李奉恕还是站得那么远,茕茕孑立。王修急得不行,胸口沉重地压着,压得他喘不过气, 他玩命挣动, 爬也要爬回李奉恕身边。
他不能让李奉恕孤零零一个人。
李奉恕看不见, 似乎也听不见, 只是那么遥远地站着, 微微垂着头。
王修心如刀绞,胸口越来越沉,他急疯了,热血往头上一涌——醒了。
胸口箍着李奉恕的胳膊。
王修吐口气, 做梦。他看看箍自己箍得死紧的结实臂膀,不轻不重拍一下。李奉恕最近喜欢从背后搂着他, 也不嫌热。
天还没亮, 王修也没听到夜空空旷的更鼓声,不知道什么时候了。李奉恕睡得很沉,没醒。王修心焦是真的,李奉恕的眼睛丝毫没有要好的迹象。
太医院看不出明堂, 压根没有症候, 就是看不见。王修一开始还是乐观的,以前乡下也有人动肝火眼前黑了好几天, 黑翳一褪就好了。李奉恕就是气性太盛,肝火一上来伤了眼睛,等调养好了,也就能看见了。这几个月下来,王修越来越绝望。李奉恕就是看不见。
老李很恐惧,王修明白,李奉恕真的很害怕,虽然他没表现出来。李奉恕尽量恢复以前的生活,武英殿御前听政,牵着飞玄光去京营训练,回来在菜地忙活。李奉恕试图让所有人相信一切都如常,没有问题。
王修亲眼看见李奉恕在菜地里被一把锄头绊了一跤,摔得半天爬不起来。所有在附近的下人们瞬间屏息凝神,简直要原地消失。王修沉默地看着李奉恕费劲地站起来,带着衣襟上一大块土渍一瘸一拐摸索着摸到回廊坐下,直愣愣地发呆。王修站在不远处,不想打扰老李。老李一向最好面子,这种狼狈至极的样子谁都不能知道。王修看别处,眼泪蹭蹭往外冒。
那天李奉恕在回廊下坐了很久。
王修躺在床上,勉强翻个身,李奉恕躺在他身边,热气滚滚的。他体温高,还爱箍人,王修做梦都梦见中暑。王修看李奉恕,李奉恕闭着眼,呼吸匀称。他长得孔武有力,睡相倒是恬静。王修借着月光仔仔细细端详李奉恕,都觉的李奉恕凶,大概因为五官太深,加上又黑,太阳底下一站脸上一半是影子。其实很好看的,晚上就算被他箍醒了睡不成,看他的脸也赏心悦目得没脾气。
“英俊吧。”李奉恕闭着眼,突然说。
王修吓一跳:“你醒着?什么时候醒的?”
“你拍我胳膊。”李奉恕还是闭着眼,反正对他来说没差别。他微微一笑:“你欣赏我半天,什么结论?”
王修伸手捏捏他的脸,李奉恕握着他作妖的手:“别闹。”
“我是看看你的脸皮到底有多厚。”
李奉恕忽而沉默,继而幽幽道:“我连我自己都看不到了,你就夸夸我呗。”
王修连忙搂住他:“当然很英武。”
李奉恕手在王修后腰上流连着,伸进中衣,检查那一对属于他的大酒窝还在不在。
还在。李奉恕被两只隐秘的酒窝安慰着:“梦见什么了?”
王修怕他大半夜作性又起来,明天还有一堆政务要忙,只好拍着他的背:“赶紧睡吧,明天还有事。”
李奉恕把脸埋进王修怀里,不知道怎么想起来皇二子:“那个皇二子,当时去祭祀成庙的时候你见了么。”
王修轻声道:“见了。怎么还有点像你……你小时候就是那个样子的是不是。”黑黑肉肉憨憨的。
李奉恕笑一声:“不记得了。当时我还想着把皇二子抱进府来玩玩,这也……没顾上。”
赶上仁祖皇陵被毁。王修沉默,他其实挺想知道老李幼时是个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无忧无虑,没心没肺,逗一逗就笑。
“我哥皇子皇女好多,活下来就这几个。”李奉恕声音压得很低,“我这个嫂子虽然年轻气性左,她掌宫之后孩子们倒是没再出过事。”
王修静静听,李奉恕难得愿意跟他讲讲宫中的事。王修虽然能看黄册库,黄册库也不会很详细地记录夭折的皇子皇女。民间有传说成庙压根不是当年皇后亲生的,生母是被皇后给打死的。不过哪朝哪代好像都有点这种说法,后宫就是个斗兽场。成庙上位之路亦是血腥,李奉恕从来不提他怎么逃出北京逃进山东的。还什么乳母……现在小皇帝断奶后乳母就被太后十分果决地打发走了,优厚地给了个诰命,但是不许再进宫。
老李是真的恨。自从李奉恕那次为了大烟发疯,王修隐隐地窥到老李到底在恨什么,其实他要想知道,完全可以全部揭开。只是他心疼李奉恕,从来不问。
那些跟老李没关系。
王修抚摸李奉恕的背,把他捋得舒服了,李奉恕不再说话,又睡过去。
李奉恕一直对太后十分敬重,大概也是她对他哥的子女都好。李奉恕以前说过,姓李的为了权力撕撸得灰头土脸,关一个女人什么事。
王修轻轻叹气。
第二天研武堂收到驿报,秦赫云终于找到张献忠,向张献忠投书一封,劝他接受诏安。秦将军要求湖广总督兵力配合,千万不要让张献忠杀出湖广。根据秦将军的计算,张献忠现在的军资粮草和兵力不足以支撑他出湖广,但凡事都有万一,张献忠并不是很按常理行事的人。张允修自焚而死有点刺激了张献忠的“大西朝”。毕竟有一个忠君节烈的人为了拒绝大西朝自杀,后面的人得掂量一下还要不要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