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穿到古代的教书匠(17)

作者:夏夜鸣蝉 时间:2018-01-01 16:42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但这话也分怎么说,如果说得过于严厉,再加上自己知县的身份,怕是会打击这些孩子的向学之心,但若放任不管,很快唯读书论和学习无用论就会在这块土地上蔓延,搅得这群淳朴的百姓无所适从。
  崔瑛斟酌了一下语气,看着台下站的那些比自己身体小不了多少岁的小孩子,微笑着问:“读书好不好?”
  “好!”底下的小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
  “好在哪儿?”
  “能看懂告示,吏员不欺负我们家了。”小孩子们互相看了看,一个个子最小的孩子才乍着胆子回答。
  “很好,你很注意观察自己的生活。”崔瑛笑着点点头。
  “嗯,教了俺妹儿,她能给人算帐了,这次回来,俺娘许俺妹儿吃肉了。”一个黑壮壮的小子憨憨地说。
  “你很关心手足,这是你的慈心。”崔瑛特别赞许地取了一块蜂糖给他道:“奖励你遇到好事时心里有姐妹。”
  那男孩儿喜的脸上放光,双手接了糖,喜滋滋地道了谢。
  这一下,其他的孩子胆子便大了起来,这个说有工钱能给家里买东西吃了,那个说自己可以不用下地做农活了。话说的多了,孩子们心底那瞧不起不识字的人的小心思就有些显露出来了,不是这些孩子品性不好,只是周围的人都是如此说,他们也就如此信了。
  “很好,”崔瑛两手向下压了一压,示意孩子们安静,才接着说道:“大家都说了读书的好处。但读了书要会用才会有好处,比如大家学会打算盘,得用在算土石比例上才有人请你们去做工,如果你们只会打算盘那是没什么用的,对不对?”
  “对!”
  “是这个理。”
  小孩子们高声应和道。
  “那今年夏忙,你们要学会另一个本事,敢不敢试试?”
  “敢的。”
  “先生直管说。”
  “明府说的咱们肯定用心做。”
  杂乱的声音接着应和道。
  “我这里有一种脱粒机的图纸,成品是这样的,”崔瑛指着衙门里壮班的力役搬进来的一台脱粒机说道:“最难制的轴我已经命匠户赶制了,其他的东西就用山上的竹子绑绑钉钉就成做成,你们的任务就是到各个村里去,赶在农忙开始前督促各家制出这么一台机器来,以便抢收小麦。”
  装作没看见那些小孩子眼中的犹豫之色,崔瑛饱含深情地说:“每一粒小麦都是浸着你们父母兄弟的汗水长起来的,晚收一天就多一分收成泡汤的危险,我需要你们用你们所学到的东西,帮助你们的父母、乡邻,让他们的辛劳不要化为乌有。”
  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从五六岁上就跟着父母在田间地头打转,怎么会不知道农事的劳苦呢?被崔瑛几句话一说,眼中的犹豫便化作了一抹坚定。
  “不光是脱粒晒场,还有加强水稻、棉花的中期管理,册子上都有,不懂的可以去竹山村问王虎,或者到这里问张雷。这件事除了能让你们学有所得之外,也毕竟是为官府做事,但凡用心做的,本官自会给予奖励。”
  这话一出,所有的孩子眼前均是一亮。
  “册子就在这里,你们自己找同村或邻村的人结成伍,互相帮衬一些。”看着一个个跃跃欲试的面孔,崔瑛又叮嘱了一句,“有不懂的一定要多问,千万别不懂装懂,向父兄、乡邻求助并不丢人,若是不懂装懂,误了农事,本官也是要重罚的。”
  将事情交待完,崔瑛又嘱咐了张雷一些注意事项,托他向王虎递个口信。王虎如今一心扑在农业增产上,如今在这六安县里也是一个有名的种田好手了。崔瑛县里的杂事太多,只去竹山村查访顺便处理家里田地时才与他稍聊了两句。之前嫩生生有些小油滑、有着大志向的男孩儿如今被阳光晒黑了脸庞,沉默寡言的如同普通老农,只提起农事时眼睛里的光亮才透着青年人的朝气。
  崔瑛让那些学生多去请教王虎,也是帮王虎正一正名声,因着那年她娘亲偷了五担肥土,王虎也没少糟白眼,念了大半年书,刚拨得顺算盘的小家伙都被人请去算帐了,只王虎从没有人叫过他。王虎的娘许是明白自己到底给儿子带来了什么,这两年天天将自己关在屋里,连找人说话都远远得站在人家屋外,不敢进屋。
  张村长说起他们娘俩儿是又恨又怜,崔瑛本也觉得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便借这机会让王虎在县里也积攒些好听的名声。
  “怪不得太子常赞你施施然有长者风,你这一番话恩威并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些孩子怕是要带着家长用尽全力了。”叶知秋和崔瑛一边往县衙里走,一边侧过头对他说。
  “没什么,师门基本功了。”崔瑛干笑两声,应和道。他难道能说他当班主任那两年,这种对全班的思想教育每周就有一次,一次他得说满四十分钟?这还没算上某些学生犯了错之后的思想教育,不说得他深切反省自己三观都对不起自己考得那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从一开始细心列讲话提纲到后来张嘴就来,一个结不打得从上课说到下课,说得学生绝不敢再犯错。
  “农事交给这群小孩儿了,你接下来要做什么?”叶知秋不知道崔瑛心里想什么,也就是一带而过,并不细究,他跟崔瑛东跑西颠了大半个月,天天与各色人等打交道,也被逼出了几分鲜活气儿,再加上他本来就负责将崔瑛的施政节略记录下来以便推广,逢五逢十的就得写信给柴荣父子俩,说说见闻,如今不仅不再惜如金,连好奇得主动问话都学会了。
  “知县百里侯,劝农桑,兴学风,平狱讼,兴渠途,农事了了,农忙也没时间疏浚河道,修补路桥,明天去县学里看看,后天去狱里清清卷宗,拉拉杂杂的碎事趁农忙做了,后面才好抽出精神来想办法敦厚风俗、富民强兵。”崔瑛显然是早做好了规划。
  然后,第二天崔瑛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短打武人比长衫文人还多的县学……
  
   
    ☆、县学

  六安的县学一向不怎么样,吕蒙正在这边三年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安置流民,劝课农桑上了,县学人少,除了教谕之外都是从前朝考到新朝也没考到个功名的凡俗儒生。除了拨些钱粮让他们好好学习之外,也无力再多做督促。
  崔瑛到县学是一清早,按县学之前的规矩,得在卯正前在签到薄上签字,然后读上一整天的书。如果一个月内无故不到的次数超过五次,教谕和巡导就可以将这生员抓到绳愆厅去打上一顿板子了。
  崔瑛卯正来到县学时,卯正刚过,也就是现代七点左右,县学里只听到一声声“嘿!哈!”的呼喝声,崔瑛听得眉头一挑,对叶知秋说道:“这县学生还能早起练武,锻体养气,我该谢谢这位请辞的钱教谕。”
  叫开县学的大门,那两个门子有些局促,眼睛不停得向门里面瞟。崔瑛感觉有点不对劲,到县学里一瞧,忍不住乐了。二三十个光着膀子露着腱子肉的青壮在庭院里呼呼喝喝地打拳,一边一群穿着洗了发色的长衫的读书人跟小鸡崽子似的缩在树底下轻声地读着书。
  “这怎么活似一群山匪恶霸占了别人院子的感觉?”崔瑛冲叶知秋吐槽一句,走向那群读书人。
  “你们谁是斋长?”崔瑛问道。
  “我是,你是哪家的娃娃?”一个三十多岁的瘦高个儿微微弯下腰对崔瑛问道。
  崔瑛心里有点微妙,十六岁的崔瑛在同龄人中绝对称不上矮,这种身高上的压制再加上明显哄孩子的语气,他挺久没遇到过了。
  “您是小县……是县尊当面吧?”一个更年青一些的书生犹豫了一下,咽下那个“小”字,小心地问。
  “嗯,我是。”崔瑛不意外有人能认出他来,县令掌管百里,这县中的税收、赏罚、县学生的发解试资格等等全都握在县令手里,他入城那天,有心人就应该能认得他了。
  “见过县尊。”这群书生也不敢当他是小孩子了,连忙作揖行礼道。
  “这场中之人,也是县学生?”崔瑛问那斋长。
  “不是,他们是南城勇胜武馆的镖师。”那斋长面有惭色地回答道:“县学里每年拨发的钱粮只够糊口的,便是多用两张纸都难得很,教谕连回乡的盘费都凑不上,逼不得已才将这院场赁给武馆做早操练。”
  崔瑛简直目瞪口呆,庐州自古是四战之地,百姓重武轻文也是有的,但让镖师到县学里操练,这实在是超出常理了,就算是武馆想要场地,如今这又不是现代,城里的土地寸土寸金,南城富户本来就不多,场地多的很,根本没必要在县学里租场地,何况还是只用晨读的时间。崔瑛眉头皱了起来,这镖局感觉就是专门来下县学的脸面的。
  “叶哥,这总镖头是个什么来头?”
  “这赵老镖头是殿前指挥使赵匡胤的的远亲,最是乐善助学的,前朝时县官昏聩,不让他应发解试,他才转而习武的,如今见着县学冷清,找了个藉口给这些穷酸们些钱罢了。”叶知秋还没说话,其中一个门子便恬了脸上前搭话。
  那群书生里有人面色麻木甚至有几分感激赞同的意思,有几个则气得发抖,却什么也说不出。
  崔瑛心里有数了,这个门子甚至那总镖头怕是没少给这群书生气受,但大面上恐怕也就是门子说的那样,怎么说都是他有理罢了。
  “县学拮据正常,兵灾带了许多流民,安顿百姓,发展生产总是要花钱的,但你们这些读书人竟是也自己挣钱的本事也没有么?”崔瑛皱着眉头问道:“蒙学的小孩子出去几天还能挣百十个大钱并一身衣裳呢,你们不拘是去书铺帮着抄书还去给人带带帐目,也应该能挣出一份钱来吧?”
  “这个,”那斋长有些腼腆地解释道:“一个是学里管得严,点卯不到得挨板子,二个是咱们实在不大会拨弄那个算盘珠子,”他顿了顿,又有些艰难地说:“咱们这县里就一个书铺,只卖些四书五经,时文诗集什么的,俱是从他处进来的雕板书,足够卖了,也不需要人抄书。”
  崔瑛恍然,话本小说之所以在明清时期发展到巅峰,不仅是文人叙事意识觉醒的结果,还有自宋以来蒙学发展,使得不少百姓能看懂白话文的结果,就如今这大约在唐宋之交的时代里,能认得字的不到一成,这一成人里能有闲功夫看些话本诗集之类闲篇的更是少之又少。书店里自然只卖正经书了,这个肯定是雕板的,确实不用手抄。
  崔瑛正四处打量,想办法的时候,镖师们不知是看到有生人进来,还是晨练到时候后,都打了水,就在院子当中便兜头冲了一下凉,一边叫着“好痛快”一边往这边围了过来。
  “好俊的娃娃,老周,是你家的后生?”领头的那个中年人笑呵呵地伸手想拍崔瑛的头,同时转头冲那斋长问话道。他的手没没碰到崔瑛的逍遥巾,就被叶知秋一伸手扣住了脉门。
  叶知秋冷着一张脸,手腕上用力一扭,那人便受不住疼地跪在了地上,口里不停地告饶道:“壮士饶命,壮士饶命,好歹看在孔圣人面上,放小的一马。”
  “在县学院里呼呼喝喝地,还看在孔圣人的面上?”崔瑛挑眉道。
  “小的知错,小的知错。”那人服软服得快极了,边上一群年青的镖师却跟没看到这人的窝囊劲儿似的,一个个垂了眼站在那里,却两脚不丁不八地站着,将叶知秋围在了中间。
  “和你们总镖头说,本官说了,县学斯文之地,容不得外人放肆,从明天起你们就别来了。”崔瑛冷淡地说。
  “还……还没请教,您……”
  “本官是六安知县,怎么,我当年入城的时候,你们镖局没让你们去瞧瞧我长什么样?”
  “是小的们这双照子不亮堂,冒犯了老父母,请明府恕罪,小的这就回去告诉咱们瓢把子,定会登门向县尊请罪。”
  崔瑛给他这一连串称呼的变动弄得浑身不自在,连忙他发了他们并那个门子离开,然后才找来了县学里现在唯一的老师——一个姓程的巡导,了解一下县学的情况。
  “这个吕县尊也是尽力了,”五十多岁的巡导就是六安本地人,年轻时也曾游学四方,谁知世道不好,自己带的那些钱财被骗了个精光,家里的田地也被一些匪徒糟蹋了干净,不得已就在这县学里谋了个差事混口饭吃,他弯着腰,恭立在崔瑛地下首,有气无力地说道:“流民不得安置不是落草为寇就是易子而食,前者六安百姓要倒霉,后者更是人间惨剧,紧着钱粮安置流民是对的,只是县学里紧张些便留不住人了。”
  程巡导见崔瑛没有气恼的意思,才说道:“县学是由县里拨发钱粮的,每个县学生每日当有米二升,每月当有青衫一领,三大节庆有肉二斤,冬有柴炭钱每月三百钱,反正紧巴着能过得去,但却不能供养父母,赡妻育子,因此有些能耐的人家就舍了这身份去吴越一带碰碰运气,只留年青青没什么家累的和我这样无心走开的。”
  崔瑛这回听明白了,这县学根本就没有固定收入,全靠财政全额拨款,这财政一但断掉了,县学自然就废弛了。
  “行了,钱粮的事我来想办法,你将学生召集好认真读书,朝廷选派的教谕说话间也就到了,别到时候考较出了漏子,吃些皮肉之苦。”崔瑛将程巡导打发去带学生学习,自己转头便寻思起解决财政困难的方法了。总不能到时候成寅一来,交给他一个破烂溜丢的县学让他治学,那跟让贫困县的教师解决学生辍学一样,就是个可悲的笑话。
  “叶哥,你有什么好主意没有?”崔瑛捏着一管毛笔,强忍住照前世习惯转笔的动作,抬头问叶知秋道。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要努力攒稿,争取在不断更的情况下攒够三章,准备入V,希望小天使能与始终我同在(少女的祈祷.jpg)
因为想多攒点稿,争取V后更新时间固定一下,方便大家观看,所以最近几天更新时间会比较飘忽,字数可能也就两三千吧,但肯定会坚持日更哒,大家放心。

谢谢loveleconte扔了1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7-09-13 10:29:41
头一次接到这么高级的货色,开心地觉得自己已经飞上天,与太阳肩并肩了(^0^)
谢谢以下小天使们的营养液,愚蠢如我居然好几天都忘记看后台记录了,小天使们一定要原谅我TAT
读者“霜雪”,灌溉营养液 +1 2017-09-13 09:16:56
读者“”,灌溉营养液 +10 2017-09-12 22:33:26
读者“读书以娱生”,灌溉营养液 +5 2017-09-12 22:06:43
读者“尧长弓”,灌溉营养液 +1 2017-09-12 15:32:04
读者“读书以娱生”,灌溉营养液 +5 2017-09-11 19:25:32
读者“ZY0626”,灌溉营养液 +5 2017-09-10 22:28:05
   
    ☆、县学改革(上)

  “找富户纳捐,卖县学生名额都行。”叶知秋轻车熟路地回答。
  “呃。”崔瑛一下被噎到了,这个年代,这种做法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就跟现代房地产公司投资中小学购买学区资格、有钱人交择校费进好学校一样,放不到台面上,但也不会彻底禁绝。
  主要是现在科举三级考试只有发解试、会试、殿试三级,还没有作为功名等级存在的“秀才”存在,县学里的学生并没有什么正规的录取考试,大致也就相当于一个中心学校,只要县令和教谕允许就能进去读书,里面师资可能不如世族家学,自由不如自唐代起就建立起来的书院,但胜在有国家保障,也是平民的好去处。只可惜,一个县的学生也就十五六个,非常有限。
  虽然叶知秋这样说了,崔瑛以他从教多年和在学校里长大的见识来看,逼捐和卖名额都不是什么好决定,逼捐名声不佳,买名额进来的许多学生可能学习上不够专心,但却奢侈成性,极易带歪学里的风气。
  否掉了这两个传统项目,崔瑛开始回忆之前的中国教育史内容,想想有什么有帮助的策略。县学生与蒙学生不同,他们基本上是以读书做官为毕生目标,不会愿意做与科考无关但能挣钱的项目,强行布置任务的话,会造成生员的抵触。文人的笔杆子是能秉笔直书,也能歪歪嘴就让人一世清名毁于一旦,比如周大都督,比如武大郎与潘金莲,崔瑛可不想自己明明好心做好事,结果却要担个恶名,等几百年后再由后人平反。
  “叶哥,你说我如果上书请朝廷广置学田如何?”崔瑛想到历史上宋代教育之所以发达,就是有学田制度供给学费。没有学田的时候,不论是书院还是官方的学校都是兴废无度的。到了后来,县学除了考入的学生之外,还有需要自费的学生,也就有了所谓廪生、增生、附生和例生的区别,简单讲前者是拿奖学金的,后者是花高价的。
  而在现代的时候,早些年许多学校都会设立校办工厂,从印刷造纸到做其他的都有。学生会参加劳动,但不多,一周一节课到半天的样子,也有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厂子的收入用来补充学校的办学经费。
  “你写个章程给陛下就是了,陛下让你来六安就是让你做事的。”叶知秋面无表情地瞟了他一眼,给了一个不置可否的答案。
  崔瑛摆摆手道:“还是你来写吧,我再想想。”崔瑛实在不喜欢写那种骈四俪六的章程,感觉话说不清楚,还容易弄出误会来,反正名义上叶知秋是他的幕僚,这种事不就是幕僚应该帮东翁做的吗?
  “我写章程,你做什么?”叶知秋又不是真的靠东翁吃饭的幕僚,眼皮子一抬,反问道。
  “我要想想能不能给县学生再找个活计,不能惯得这些读书人四体不勤,长成硕鼠的德性,还得想想怎么加强县学管理,培养几个进士明经来。”崔瑛乐道:“我负责做事,你负责记录,咱们宾主正是相得益彰。”


上一篇:媚骨天成

下一篇:陛下在上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