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启用域名:www.fuxs2.com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开局为李世民剧透玄武门(151)

作者:三傻二疯 时间:2023-08-25 09:12 标签:爽文 无CP 宫廷侯爵 直播 轻松 古代幻想

  杜如晦微微一笑,却只是轻轻咳嗽。
  “那就多谢公主的美意了。”他缓缓道:“既然公主如此说法,那老臣心中也算有个底了……殿下在宫中日久,最得圣人的垂怜。不知圣人可曾向殿下展示过什么超出寻常的典籍文章么?”
  李丽质……李丽质微微瞪大了眼睛。
  显然,皇帝疼爱子女无微而不至,绝不会吝惜这上苍所赐的天幕机缘。长乐公主与太子及魏王在宫中久居,彼此都曾听过父亲或有意或无意泄漏出的天幕消息。宰相们频繁入宫议政,对这秘密也是心照不宣。
  只是心照不宣归心照不宣,被杜公直白揭露,还是猝不及防。
  李丽质犹豫了少顷,承认道:“是的。”
  “老臣想来也是如此。”杜如晦道:“那么,殿下知道‘朱元璋’这个人么?”
  “……知道。”李丽质低声道:“陛下——阿耶曾向我提起过他,说他是后世一位再造华夏,混同南北的君主,因此对他极为赞许。”
  “陛下的评论实在是中肯。”杜如晦喃喃道:“不错,以老臣之见,这位洪武皇帝朱元璋一生最大的功业,也恰恰在‘再造华夏,混同南北’这八个字……公主可能不太明白,但如天幕所说,在这位乞丐出身的开国皇帝之前,华夏已经是衰微而不绝若缕。彼时,长江南北分裂三百年有余,而燕山以北的所谓‘燕云十六州’,则已被胡人统御五百余年之久了。五百年的腥膻胡风呐……”
  “天幕说,当朱元璋起兵的时候,长江南北的人心已经近乎是分裂独立,彼此视为‘南人’、‘北人’,相互敌视攻讦,目为异类。至于同为汉人的回忆,则已经是飘渺遥远,再也不可追寻了。而朱元璋……朱元璋就是要在这样的境地下,再次统合南北,重塑华夏。这样的功业……”
  说到此处,杜如晦再次轻轻咳嗽。待喘气已毕,他仰头瞻视窗外,眺望那澄澈如水的天空,如此端详片刻,终于低声开口:
  “……真是艰难呐。”
  “老臣卧病在此,再无作为。生平最后要办的大事,是希望为朝廷教化这陇右诸州,涤荡此地腥膻蛮夷之风,复归于华夏。只是老臣的心志虽尔雄壮,但到任后稍一举措,却是无处不觉掣肘,事事都难料理。”杜相公一字字道:“这还不过是被胡人沾染了百年的区区一道之地而已。朱元璋时北方被夷狄所踞五百年之久,他又是怎么扭转乾坤,混同南北的呢?唉,事非经过不知难,果然只有自己上手了,才知道贤愚不肖,竟是这样天旋地隔的差别!”
  这句话说得掷地有声,却也真是毫无遮掩,字字锥心,锥得李丽质都有些坐立不安,只能硬着头皮安慰:
  “……相公太过谦了。”
  “谈何过谦?”杜如晦摇头:“若以天幕的评价,能在历史地位上与这朱重八相较的,皇皇大唐之中,也唯有你父皇可堪一比了。更何况,人家还是乞丐出身……与这样的人物相提并论,只能叫老臣惭愧而已。不过,见贤思齐焉,老臣特意上奏,请求陛下告知当日洪武皇帝朱元璋再造华夏的种种举措。而陛下赐给了臣一封密函……”
  说罢,他抬手按动榻前小几的机关,从暗格处抽出了一张绢帛,双手奉予长乐公主。
  “公主不妨一看。”
  李丽质不明所以,为方便老臣细听,接过绢帛后直接念出了声来:
  【朱元璋与南北榜案】
  她停了一停,纳闷这“混同华夏”怎么能与大案有关。但还是读了下去:
  【明洪武三十年,已经走到生命尽头,老病而垂危的洪武皇帝朱元璋主持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恩科。翰林学士、湖南大儒刘三吾等主持殿试,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无登第者。于是舆情哗然,天下侧目而视,称此榜为“南榜”——科举榜上竟无北人姓名,非南榜而为何?
  为笼络人心而开的恩科竟然出了这样前所未见的异闻,皇帝自然不满之极,于是令张信、戴彝、王俊华等再次阅卷,选拔北人中文理出色者入第。而诸儒臣核查数次,却回报称刘三吾评判并无差错,并指斥北方士子的策对“文理不通”、“多有悖逆之处”,不录取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当然,这份奏报再次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快便有官吏上书,弹劾张信等故意选取鄙陋不堪的试卷来迎合刘三吾。这笔笔墨官司再次打到了皇帝那里,而接到奏报的朱元璋再没有花心力去调查什么是非曲直,他径直下旨:刘三吾流放;张信、戴彝等二十余考官凌迟处死;被刘三吾取中的状元榜眼探花则一同戍边。同年夏日,皇帝亲自策问,再取北面士人六十一人,号为北榜。
  洪武年前最后一场大案,至此终于告一段落。】
  读到此处,李丽质不由停了一停。
  杜如晦咳嗽着问道:“殿下以为如何?”
  到底是皇帝的女儿,长乐公主倒没有被朱重八那一气凌迟二十余人的狠辣手段镇住(好吧的确很惊悚),而是犹豫了片刻:
  “这南北榜案,似乎不止是一场考试的问题……”
  “殿下很敏锐。”杜如晦点了点头:“殿下再往下看吧。”
  【显然,作为洪武皇帝此生最后一次的大案,南北榜案绝不缺乏热度。而由于朱重八处事一向的严苛、狠厉,不留余地,此案在程序上其实是有问题的——不管刘三吾张信等人舞弊的嫌疑多么大,他们毕竟是在调查尚未出结果之前就被判处了极刑,这样的不留余地,难免令人诟病。
  也正因为如此,自晚明以来,为此案辩驳的声音便不在少数。不少人都曾指出,刘三吾选中的状元榜眼探花皆非湖南人,看不出偏袒家乡的私心;再审的考官张信与刘三吾多有不睦,似乎并无迎合刘三吾的动机。而南方士人这样罕见的优势,也不是没有缘由——在蒙元百年暴政之后,北方的人口经济都已经濒于崩溃;乃至于徐达率军北伐之时,在原人烟密集的华北平原上看到的竟是一片荒野,可谓凋零已极。文化随经济一同衰退,有这个结果很奇怪么?
  这些解释是否合理呢?其实很合理。毕竟吧,就算休养生息到了永乐帝的时候,北方的人口都只占天下区区三成不到,其余建设则更加凋敝。而且天下儒宗一向在江南,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巨大优势,总不能忽略。
  那么,既然如此合理,这些解释又是否正确呢?
  正确个屁!
  ——某种意义上,所谓的人口、经济、文化都不过虚浮的掩饰而已;其实整件事情归根到底,只有一句话:科举科举,皇帝重视之至的抡才大典,难道真是给你们这些大儒用来考验文化用的么?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有儒生觉得科举就是普普通通正常不过的一次考试吧?
  说白了,科举——尤其是南北案中已经走到最后一步殿试的科举,它真正的本质,最根本的色彩,从来不是什么“考试”,而是“用人”;不是什么刷题内卷,而是“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它是皇帝网罗天下人才,收买南北人心,与整个统治阶级分享权力的手段;至于什么“儒学”、“策问”,不过是为了合理化这赤裸裸的手段,为它笼罩上的一层温情脉脉的轻纱而已。
  轻纱当然很美,但轻纱永远是轻纱,绝不可以喧宾夺主。
  而现在,主持科举的大儒们,却在一场至关紧要的殿试中,将一切北人摒除在外,而由南方包圆了所有的名额。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在朝堂至关重要的权力分割中,在这场足以影响未来数十年的关键博弈中,南方大儒试图将北人全部清除出局,一口吞下所有的蛋糕!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读到此处,李丽质都噎了一噎。
  当然,她所惊骇之处,不仅仅在于大儒那毫无底线的贪婪与无耻,更在于天书字里行间中透露出的那阴冷凌厉的现实。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这作者在18年左右写的文,我个人感觉很对我胃口,结果,怎么现在写得是直播文啊啊啊,作者像换了人一样! 游客2024-12-06回复
  • 这篇文适合听,我当听书听完了感觉还不错
    游客 的原帖:
    看可能就像在看什么历史论文,听倒是能听得意犹未尽,神奇的一本小说 游客2024-07-12回复
  • 这篇文适合听,我当听书听完了感觉还不错 游客2024-07-12回复
  • 哦,就是那篇让泥腿子刘季给秦始皇提治国建议然后秦始皇还觉得他说得太对了都应该参考!——换成皇帝刘邦我觉得很合理,但这是在? 游客2024-06-04回复
  • 前两个完整看完了 后面看多了就不想看了。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有写作文的感觉 ,很多叙述内容不管对连贯性还是对书里人物都不是必要的,而且换世界很突兀。观感就是作者输入了许多知识,也极力展示自己的文笔(包括通过回顾前朝和抒情来大灌水),但是可看性没有很高。
    游客 的原帖:
    看到96页了。。确实如此。。看累我了
    游客 的原帖:
    对,主角是在做直播唉,哪有这么做直播的,跟在参加文章朗诵大赛一样
    游客 的原帖:
    秦到后面基本看不懂了,写的有点乱了,不如唐好,可能是作者大大写的大纲和前面,工作室续写的后面
    游客 的原帖:
    坐标159,主角消失很久很久了,从秦开始就没看到主角了好像 游客2024-04-11回复
  • 看完了,其实还好,并没有叙述内容对文中角色无用的情况,只不过是现在历史向视频的味儿有点重,譬如夹杂抒情。
    换世界线描写会突兀一点,但是能看出来是多线并进。
    总之这本挺好看的,挺推荐的,个人觉得没有前面说的那么严重。 游客2023-09-18回复
  • 前两个完整看完了 后面看多了就不想看了。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有写作文的感觉 ,很多叙述内容不管对连贯性还是对书里人物都不是必要的,而且换世界很突兀。观感就是作者输入了许多知识,也极力展示自己的文笔(包括通过回顾前朝和抒情来大灌水),但是可看性没有很高。
    游客 的原帖:
    看到96页了。。确实如此。。看累我了
    游客 的原帖:
    对,主角是在做直播唉,哪有这么做直播的,跟在参加文章朗诵大赛一样
    游客 的原帖:
    秦到后面基本看不懂了,写的有点乱了,不如唐好,可能是作者大大写的大纲和前面,工作室续写的后面 游客2023-08-28回复
  • 前两个完整看完了 后面看多了就不想看了。大段大段的议论抒情有写作文的感觉 ,很多叙述内容不管对连贯性还是对书里人物都不是必要的,而且换世界很突兀。观感就是作者输入了许多知识,也极力展示自己的文笔(包括通过回顾前朝和抒情来大灌水),但是可看性没有很高。
    游客 的原帖:
    看到96页了。。确实如此。。看累我了
    游客 的原帖:
    对,主角是在做直播唉,哪有这么做直播的,跟在参加文章朗诵大赛一样 游客2023-08-28回复
  • 还是好看的!因为历史上太多遗憾了 ,所以我们总会有幻想去拯救他们 ,慰藉我们自己。
    游客 的原帖:
    ➕1,突然理解了历史上一些事件为何流芳千古,之前一直死记硬背,现在居然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尤其是关于宋的叙述。可能是我看的历史太少了,见识少,这篇小说在我看来确实好看 游客2023-08-28回复
总: 3 页/26 条评论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