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说> 穿越重生>

升官发财在宋朝 上(236)

作者:放鸽子 时间:2020-07-08 08:04 标签:爽文  穿越时空  励志人生  历史剧  

  ……他的生母,难道另有其人?
  赵祯的笔尖倏然一颤,落下豆大一颗墨珠来,毁了将写好的一段批语。
  接下来的几日,承载着这一绝大压力的赵祯,却一丝一毫都未向外人表现出来。
  特别是察觉这一秘密存在的当晚,他一如往常地在批阅完所有奏疏后,准时准点地就了寝,一言一行都与平日一模一样,起身早朝时,也不露半分端倪。
  他屏息凝神,压抑着内心泛起的万千波澜,在细细观察朝中站在前列的每一个人。
  若真有偷梁换柱之事,最清楚内情的,莫过于他的爹爹和娘娘。
  然而这两人,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将真相告诉他的——若他所想属实,遭到呵斥还是小事,最让他感到忧惧的,还是那可能给对方惹来杀身之祸。
  朝中知晓此事的,定也有那么几个人。
  赵祯本能地认为,寇相也好,王钦若也罢,甚至李迪,都有可能知晓此事。
  但又凭什么要求他们违逆官家和圣人的旨意,不惜堵上前程、乃至身家性命,也要将事实告诉他呢?
  赵祯内心的煎熬、纠结和急切,陆辞暂还不得而知。
  这位学生仁善体贴,纵使隐约窥探出了一关于自己身世的惊天秘密,也死死地忍住了情绪上的激荡,安静地在朝中筛选着帮手的同时,还不愿给对方增添麻烦。
  他虽想起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小夫子,但思及陆辞年岁不过长自己数栽,且中举也不过短短三年,平时更鲜少与达官显贵来往,定然不会知晓内情的 。
  赵祯一时半会不得头绪,只能逐步小心试探时,新晋为秘书省监,知制诰的陆辞对制举的改动意见,则已出结果了。
  首先改动的,是制举所考的科目。
  陆辞大刀阔斧地将‘景德六科’来了个大换血,直接成了‘天禧二十科’。
  他知这一提议注定引来轩然大波,给出的理由,也极其充分:毕竟当年罢‘景德六科’时,上封事者可是见‘天书符瑞’,为逢迎上意,特意夸示‘两汉举贤良,多因兵荒灾变,所以询访阙政。今国家受瑞建封,不当复设此科,’为由的。现又重新恢复‘景德六科’,那岂不是明摆着反驳‘受瑞建封’这点,暗示国家已不复政通人和,而是‘兵荒灾变’了吗?
  若真要追根究底,要担事的可不止是上书者一人,还有对此龙颜大悦,批示下去的官家赵恒。
  谁敢去追究?
  众人渐渐地,就从本能的反对中清醒过来,默默地噤了声。
  在他们并未意识到的情况下,因这道惊雷的衬托,他们不约而同地忽略了陆辞将原本明目上笼统得很的‘景德六科’,譬如‘贤良方正’科、‘洞明韬略’科等改得面目全非,成了明目简单直接的‘水利’、‘农耕’、‘数理’、‘药学’等科的举动。
  自然也没能顾上反对。
  但这还没完——陆辞紧接着,又要取消旧制中关于应制举人须先缴进所业策论五十篇、还得经两省侍从看详后,才许应举的规定。
  这下又掀起了轩然大波,对此反应最大的,自然是原该负责‘看详’的那些人了。
  这陆辞上下嘴皮一合,就生生剥夺了他们的差使,哪儿会乐意?
  反对的人太多了,不但寇准要劝,就连小太子也感到不安,又不忍伤了陆辞颜面,便将人召入自己殿中,好生劝说。
  陆辞挑明道:“若只求于策论精炼者,何必多此一举,通过制举去求?贡举所纳之才,便已足了。科举难得之才,自是以常法难律不常之人,而豪杰特起者,何屑于于区区题目记诵,明数暗数间求索?”
  赵祯若有所思。
  陆辞又道:“此回我所制定的科目,皆与实务相系,或与军谋相干,又有哪些与论题所出的九经,《论语》和《孟子》扯上干系的?”
  就如制举中的水利和农耕两科,哪儿与九经、《论语》和《孟子》相干了?
  一昧按照旧制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人不但得一口气交上五十篇,还需过看详那关,才能赴试。
  这样如何能怪应举者寥寥无几,招募不得异才?
  分明是门槛不但设得太高,还打一开始就设错地方了。
  所谓制举,选拔的就该是贡举难以收拢,或是诗赋策论等方面才能不足,却在某方面有傲人天资,过人之能的特定人才。
  还用常规条例进行筛选和拘束的话,选拔出的人才,自然会与贡举所择出的大幅重叠。
  等同于从原本就有能耐在贡举中取得优异名次的天纵奇才、或是极擅博闻强记者中,挑出寥寥无几的几位愿抛弃进士出身意味的锦绣前程、而专研一项的。
  又能有几人?
  赵祯听到这里,已被说服了大半。
  唯有一点,让他始终感到为难,却不得不说道:“若不设门槛,应举者过多,资历良莠不齐,也难办。”
  陆辞早有准备,立马抽出一叠文书,尽是关于他在知汾州时,所设的那八所学院的科设资料:“门槛自然得有。要么是在此类院校中就读超过三年,且在相关科目中,屡得上次或中上评级者,自动获取应举资格;要么是曾在实际建设上有过突出或优异表现者;要么是当地官员举荐,且拿得出举荐该人的恰当缘由或相关凭证……方可应考。”
  这样的筛选标准,自然离‘完美’还有老远的距离,也不乏有心者能钻的空子,但总比一昧地要求交五十篇策论,要来得合理多了。
  真要说来,在‘看详’这关要动手脚,可比让地方官吏肯冒担连带职责的风险进行举荐,要简单得多。
  赵祯越听越觉可行,心情也愈发激荡:“就如陆秘书监所言!只是这些院校,各地好似还不曾有……”
  陆辞就等着这话,立马跟变戏法一样拿出了提前备下的关于建立院校的花费、以及维持基本开销所需要的官田大小、种子、或是其他副业的建议书:“臣虽不才,亦整理出一些经验来,虽需因地制宜,但应可作参考。”
  在陆辞看来,若真能让出自这些官学、成绩保持优秀的学子们拥有直接参加制举的资格,从而有了为官的途径的话,对双方都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制举能得到稳定的人才供应,说不定就能与贡举一样,由‘不定时’转为‘近定时’举办。
  而类似官学的存在,也因生源和朝廷的看重,而得到了支持和维系。
  再往深处想,若能让望子成龙的平民百姓看到将郎君送到这类官学中,通过制举也有希望得到锦绣前程,而不必一昧依靠贡举,就能脱出仅为一方低微小吏的限制的话,那对‘偏科’的天才的抑制,可想而知地也能变弱不少了。
  赵祯看着摆在眼前的那几叠整合得井然有序的资料,心里百感交集。
  有震惊,有感动,有钦佩……一时间,竟都说不出话来。
  他的小夫子,到底为这制举的改动,花费了多少心思,又预先做了多少准备啊。
  陆辞见赵祯面色微动,以为还在犹豫,不禁意味深长道:“在‘看详’这些资料时,需要的人马将来自各部,可比只靠两省侍从,要来得专精仔细多了。”
  当然是掌管各‘科’相关的事务的各部,更有资格言明人才优劣。
  被损害利益的,是差使被夺的两省侍从;而获得新利益的,则是‘二十科’相关的各部人马。
  后者所代表的群体,显然远远比前者来到庞大。
  在得到新利益的是一个更大的团体时,小部分人的憎恨,就难翻出风浪了。
  陆辞愿意带着一大群人喝汤,自己也将得到实惠——他推行此事要受的阻力会大为减少,被触犯利益的两省侍从,显然也不敢轻举妄动,以免犯了众怒了。
  赵祯好不容易平复心情,认真思忖许久,谨慎回道:“目前只得汾州有此类官学。要在各地创办,还得费上数月功夫才好,再等三年期满……怎么说也得等个四年,才能办制举吧。”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
  • 文本身基建部分挺好的,感情线一塌糊涂,对感情线没有过多要求又对古代基建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文很考究 游客2023-11-26回复
  • 真的是好奇搜了一下狄青,然后不忍直视此文了。为什么不是原创攻呢,唉。
    游客 的原帖:
    罪民出身,军功卓著,宋代少有的大捷常胜将军,死于军功太盛,“黄袍加身”的建国史让宋朝应激了。
    历史人物确实不适合做CP,一个面上刺字的自来卷小黑胖子,秦楼楚馆客,雅号“斑斑”,一堆娃。
    游客 的原帖:
    惊呆 游客2023-11-21回复
  • 卧槽,他好爱,亲自给CP编写整套教辅书哦~(狗头jpg.) 游客2023-11-12回复
  • 真的是好奇搜了一下狄青,然后不忍直视此文了。为什么不是原创攻呢,唉。
    游客 的原帖:
    罪民出身,军功卓著,宋代少有的大捷常胜将军,死于军功太盛,“黄袍加身”的建国史让宋朝应激了。
    历史人物确实不适合做CP,一个面上刺字的自来卷小黑胖子,秦楼楚馆客,雅号“斑斑”,一堆娃。 游客2023-11-10回复
  • 宋朝在我心里真是很矛盾的存在。国家被人当兔子随便薅毛也不带反抗的,冗官冗兵,重文轻武到了极致。但是君臣关系还一定程度上挺平等,百姓生活确实自由,经济繁荣,百姓可以说是自由的,女子的权利也挺高的。再看看明清,害,中央集权太厉害了,百姓变成奴隶了。
    游客 的原帖:
    可是宋朝。。就是女子地位骤降的开始啊  对比下唐朝  那才是真的权利高
    游客 的原帖:
    春秋战国时期更高更开放,地位下降都是从KZ开始的好吧ヽ(  ̄д ̄;)ノ还有他的继承人,程朱理学눈_눈
    游客 的原帖:
    就是,唐朝时候女性权利还稍微大一些,这里的权利特指“社会风气”。但是到了宋朝直至明清,理学越来越束缚女性,思想也越来越趋于“重男轻女”。直接的证据就是“贞节牌坊”和诗词歌赋,我们学习文言文和诗词时,宋之前女性大家挺多,传唱原因多样;宋之后就少有了,较多的反而是歌颂女性“贤良淑德”“贞节牌坊”。
    游客 的原帖:
    但是宋代的经济是真的比较繁荣,比如最早的纸币(交子)、丝绸之路、海外商运。在财产方面女性还是有一定权利的,比如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但是什么情况下能继承就不一定了。记得有个故事是程朱理学的一个代表给朋友写信,说朋友和离的妹妹不守妇道,应该自尽保持自己的名节。
    游客 的原帖:
    某程的意思是,饿死是小,失节为大
    游客 的原帖:
    宋朝女子是可以改嫁的,而且改嫁时男方必须退还全部嫁妆,当时律法明文规定。单说宋朝压迫女子是站不住脚的,整个封建社会都在压迫女性,最严重的是明清。北宋时期经济高度发达,人民比较富裕,中国第一个人口上亿的朝代。要推荐的书作者大都在作话里提过了,多了解一下北宋,你会爱上它。
    游客 的原帖:
    北宋还好,南宋开始下滑的。诶,果然是文化越繁盛,男女越平等吗?
    游客 的原帖:
    南宋把守节拔高,程朱理学盛行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稳定统治,因为被别人按着打皇帝又不给力,只能洗脑士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是天下万民的爹你一定要孝顺;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别想着造反这是可耻的。对女性尤为压迫我就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转移矛盾,就是虽然大家这么惨,但是还给男的留了压迫女性的地方。外族打不过,自身受压迫,就把女性绑在身边
    游客 的原帖:
    真正发扬程朱理学的反而是明朝 游客2022-05-08回复
  • 看了好几篇这种现代人穿越回去参加科举成了状元的了,有点太过于容易了。
    游客 的原帖:
    这种好歹还是从小一直在学院上学的,而且还属于好学院的榜上有名的,考科举倒也正常,如果是那种中途穿越自学去考科举就……还有那种盗用后世诗词就很恶心,这本书质量还是杠杠的,也没用踩平常的穿越文的雷
    游客 的原帖:
    那我推荐你去看五色龙章的《我在明朝考科举》里的主角受就是半途穿越考科举,但是是自己一步一步自己考的,然后还弄个模拟考,考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真就头悬梁锥刺股了。
    游客 的原帖:
    是的,这本书真的是神书啊,作者也是个大佬,写的巨好巨认真,小说里面主角考科举都是靠自己一点一点努力考上的,也没有大开金手指,关于科举的地方也非常的考据,真的强推这本书 游客2022-02-25回复
  • 看了好几篇这种现代人穿越回去参加科举成了状元的了,有点太过于容易了。
    游客 的原帖:
    这种好歹还是从小一直在学院上学的,而且还属于好学院的榜上有名的,考科举倒也正常,如果是那种中途穿越自学去考科举就……还有那种盗用后世诗词就很恶心,这本书质量还是杠杠的,也没用踩平常的穿越文的雷
    游客 的原帖:
    那我推荐你去看五色龙章的《我在明朝考科举》里的主角受就是半途穿越考科举,但是是自己一步一步自己考的,然后还弄个模拟考,考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真就头悬梁锥刺股了。 游客2022-01-22回复
  • 宋朝在我心里真是很矛盾的存在。国家被人当兔子随便薅毛也不带反抗的,冗官冗兵,重文轻武到了极致。但是君臣关系还一定程度上挺平等,百姓生活确实自由,经济繁荣,百姓可以说是自由的,女子的权利也挺高的。再看看明清,害,中央集权太厉害了,百姓变成奴隶了。
    游客 的原帖:
    可是宋朝。。就是女子地位骤降的开始啊  对比下唐朝  那才是真的权利高
    游客 的原帖:
    春秋战国时期更高更开放,地位下降都是从KZ开始的好吧ヽ(  ̄д ̄;)ノ还有他的继承人,程朱理学눈_눈
    游客 的原帖:
    就是,唐朝时候女性权利还稍微大一些,这里的权利特指“社会风气”。但是到了宋朝直至明清,理学越来越束缚女性,思想也越来越趋于“重男轻女”。直接的证据就是“贞节牌坊”和诗词歌赋,我们学习文言文和诗词时,宋之前女性大家挺多,传唱原因多样;宋之后就少有了,较多的反而是歌颂女性“贤良淑德”“贞节牌坊”。
    游客 的原帖:
    但是宋代的经济是真的比较繁荣,比如最早的纸币(交子)、丝绸之路、海外商运。在财产方面女性还是有一定权利的,比如可以继承父亲的财产。但是什么情况下能继承就不一定了。记得有个故事是程朱理学的一个代表给朋友写信,说朋友和离的妹妹不守妇道,应该自尽保持自己的名节。
    游客 的原帖:
    某程的意思是,饿死是小,失节为大
    游客 的原帖:
    宋朝女子是可以改嫁的,而且改嫁时男方必须退还全部嫁妆,当时律法明文规定。单说宋朝压迫女子是站不住脚的,整个封建社会都在压迫女性,最严重的是明清。北宋时期经济高度发达,人民比较富裕,中国第一个人口上亿的朝代。要推荐的书作者大都在作话里提过了,多了解一下北宋,你会爱上它。
    游客 的原帖:
    北宋还好,南宋开始下滑的。诶,果然是文化越繁盛,男女越平等吗?
    游客 的原帖:
    南宋把守节拔高,程朱理学盛行很大一部分是为了稳定统治,因为被别人按着打皇帝又不给力,只能洗脑士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皇帝是天下万民的爹你一定要孝顺;烈女不侍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别想着造反这是可耻的。对女性尤为压迫我就得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转移矛盾,就是虽然大家这么惨,但是还给男的留了压迫女性的地方。外族打不过,自身受压迫,就把女性绑在身边 游客2021-11-20回复
总: 5 页/43 条评论 1 2 3 4 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