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开百货(190)
“这一大早的,柜台的人也不打扫卫生了,也不准备迎客了,都呼啦啦地围过去聊天,像什么样子……”
舒文飞小声地抱怨道,“明明昨天才刚聚过。”
看到罗夏至带着一众经理来到三楼的钢笔柜台前,如今的这位三楼经理赵小姐有些尴尬地迎了上来,朝着罗夏至问好。
她不是“仙桃班”出身,是大学毕业后应聘进来的,算是女职员里学历最高的那一批精英分子了。
“小飞燕”走了之后,她从别的部门被调过来,当了三楼的经理。
这时迈的女职员们,如今分成三个势力。一是原来的“仙桃班”众人,这些人资格最老,最为抱团;二是慈善女童学校毕业后,到时迈百货上班的中学毕业的姑娘们,她们对罗夏至最是忠心耿耿;最后就是应聘进来的女售货员和秘书、经理们,她们一般都有着较高的学历,工作能力强,但是和其他的两拨姑娘们并不是怎么合得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群女孩子都是年轻好胜的时候,罗夏至也知道他们私下之间互有竞争。首先最不服气被大学生管的就是“仙桃班”的姑娘们。
过去,她们有“小飞燕”撑腰。作为“仙桃班”里最出挑的姑娘,她曾经是时迈百货名副其实的“销售大王”和“看板皇后”。她走了之后,时迈小姐换了一拨又一拨,三楼也不再是时迈销售额最高的楼层,加上人事变动,渐渐地学历高的女孩子们占了上峰。
这些“仙桃班”的女售货员各个都憋了一口气,今天看到“小飞燕”回来,她们顿时有了底气,这是故意给赵小姐难堪呢。
罗夏至明白她的处境,但也不会不给“小飞燕”的面子,毕竟是多年老臣,不能寒了人心。
“姐姐那么早就来百货公司,难道是想回来重新站柜台,体验体验往日的岁月?”
罗夏至伸手,拍了拍赵经理的肩膀,然后迈开大步,朝着人堆走去。
“三爷~”
正在和姐妹叙旧的“小飞燕”回过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行了不行了,年纪大了。过去一天站十几个小时没问题,如今估计两三个小时都站不下来了。”
她如今是大户人家的少奶奶,又在欧洲喝了洋墨水,养成了一身的娇肉,和过去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了。
“哈哈,那你还不快上楼,我们坐下来慢慢谈啊。”
他说着,走到孙小开和“小飞燕”的中间,半真半假地朝孙小开问了一句,“姐夫,不介意我拉姐姐的手吧?”
“客气,三爷客气了……”
孙小开也是社交场上混熟的人精,看到罗夏至脸色不佳,不敢多说什么,尴尬地笑了笑。
众所周知,罗夏至的一众“亲”姐夫,下场都不怎么地……
“三爷,我想在百货公司里租一间门面,开一家女装店。”
回到六楼办公室,接过舒文飞亲手递上来的咖啡,“小飞燕”感慨无比地看着这间既熟悉又陌生的房间。
自打那回火灾之后,原来的家具都不能用了,这房间里的一切桌子柜子,都是三爷找人特意打的。形状都是奇奇怪怪的,用的不是红木,只是普通实木,也不多做修饰,清漆涂一遍就算好了,还说什么是“北欧极简风”。几乎每个来办公室的客人都会被这简单到只剩下线条的家具吓一跳。
这里她曾经来过不止一次,但是每次都是站着汇报工作,或是陪罗夏至应酬客人。如今坐在这沙发上,享受着贵宾的待遇,还被一人之下,百人之上的大秘书端茶送水,那真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好啊,我早就听说姐姐在巴黎学过服装设计,想必是学有所成了。我们公司最近也吸收了不少独立设计师开办的店铺,有做珠宝的,还有做皮具的,姐姐能来开店,那是给我面子。”
这话倒不是敷衍,罗夏至说的诚心诚意。
摩登百货和樱花百货最近频频采取低价策略,打价格战,一起围攻时迈百货。
时迈百货这边,除了推出“九毛专柜”特卖柜台,常年销售物美价廉的商品外,还引入了一些独立品牌,靠着与众不同的设计和较高的品质来吸引特立独行的年轻小资客户。
“我想开一家婚纱礼服设计店。就开在那间摄影店的隔壁。”
“小飞燕”放下咖啡杯,撒娇似得拉了拉罗夏至的胳膊,“三爷,这租金,你可要给我打折哦。”
“这是自然,姐姐开店,做弟弟的自然要帮忙的。”
罗夏至拍了拍她的手背,回头看了看一直乐呵呵笑着不说话的孙小开,“姐夫之后有空么?昨天我们谈了一半的船运生意,今天要不再盘一盘?”
“自然,自然!”
孙小开舒了口气,展了展胳膊腿。
昨天在火锅店,被罗三爷敷衍了过去。他回去跟父亲汇报,父亲还担心罗家兄弟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不愿意投资航运,所以他一大早就拉着小飞燕来打探消息。
如今看来,这“夫人策略”,该用还要用啊!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去面试了,回家累的直接睡觉,饭都没吃,醒过来就是今天早上了,懵逼。。。
带着口罩高峰时间坐地铁实在太难受了,完全无法透气,感觉自己差点死在地铁上。冬天到了,大家都要注意安全呀~~
第94章 海上巧遇
南京的化肥工厂开幕的那天, 罗夏至将全套戏班都带了过去,在江边搭了棚子连唱了三天大戏——《肥水不流外人田》。
樊东篱是北方人,听不懂越剧, 不过看这直白的剧名和台下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的模样, 想也知道,这是一出专门为推销化肥新做的剧目。
“化肥厂盈利应该不是大问题, 现在基本上整个北方的农村都已经用上了我们的化肥。外国的洋化肥都没有什么市场了。以后,南方农村的化肥, 就靠我们的南方工厂了。”
两家化肥公司, 都配有专业的研发团队。他们会深入广阔的农村, 根据不同区域土地的实际情况,配比适合当地的化肥。
洋人的化肥先不说价格没有优势, 单是因地制宜这一块, 就完全做不到。
为了化肥厂特意建造的卸甲甸港口, 如今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位于长江上的这个南北航运交界口, 逐渐成为了一个忙碌的超大型工业港。
在化肥厂开幕之前, 这个长江港口就已经运转起来,如今南北货运都集聚在此。化肥厂何时盈利不得而知, 但是这个港口已经实打实地为罗夏至带来了利润。
北方的煤炭,矿产在这里短暂停留后, 通过水路和陆路分布到了江南密布的水系中。而上海和江浙两省生产的各种棉纺织品,日用品, 乃至从国外进口来的商品, 同样从这里上船, 运往广袤的北方市场。
坐拥这个港口,便是掌握了长江上一个重要的财富密码。如此巨大的利润,不止如今的“上海王”黄老板垂涎, 控制着长江下游漕运的张晓林等人又如何不动心呢?
不过这里早就被梁少龙派人保护了起来。这位昔日“青龙堂”老大的儿子,虽然不在江湖上,但是江湖上依然有着他的传说。
何况梁少龙这几年都是为军方提供物资,自己握有一股武装力量。保护卸甲甸周围,还是绰绰有余的。
樊东篱虽然也对这个港口进行了投资,但是他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化学工业上,对于这个港口的管理并不上心,基本上都交给罗夏至打理。
与之相反,制碱厂和化肥厂的生产问题和工艺问题,罗夏至也绝不插手。
他知道,围绕着樊东篱的那群科学家们都是这个时代最精英的人物,是中国真正的“脊梁”,他们突破了欧美对制碱工艺和化学工艺的层层封-锁,才研发出了如今的工艺。
他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把这些产品卖的好些,更好些,远些,更远些——如果能返销回欧洲,让洋人们看看如今中国的科技水准,那真是大快人心了。
- 共213页:
- 上一页
- 第190页
- 下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10
- 111
- 112
- 113
- 114
- 115
- 116
- 117
- 118
- 119
- 120
- 121
- 122
-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30
- 131
- 132
- 133
- 134
- 135
- 136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157
- 158
- 159
- 160
- 161
- 162
- 163
- 164
- 165
- 166
- 167
- 168
- 169
- 170
- 171
- 172
- 173
- 174
- 175
- 176
- 177
- 178
- 179
- 180
- 181
- 182
- 183
- 184
- 185
- 186
- 187
- 188
- 189
- 190
- 191
- 192
- 193
- 194
- 195
- 196
- 197
- 198
- 199
- 200
- 201
- 202
- 203
- 204
- 205
- 206
- 207
- 208
- 209
- 210
- 211
- 212
- 213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