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穿越重生>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248)

作者:羽春 时间:2024-07-12 09:37 标签:生子 种田文 穿越时空 逆袭 市井生活 日常

  宋明晖过来扶他起来。
  姜楚英突然朝这里冲过来,让江知与跟江承海都有本能反应,也跟着朝这头追来。
  姜楚英抢在了宋明晖之前,把江致微的胳膊拽着了。
  她对江家有着恐惧,她执着的要把江致微拉起来,带他走。
  她反复说着:“娘不会让你中毒的。”
  这情形,让江知与跟江承海僵在原地,心里“咯噔”一响。
  他们在意宋明晖的安危,是正常的。
  这件横在他们两家的事情,有了一道看不见的鸿沟,也是正常的。
  江致微迟迟不抬头,额头抵在地上,眼中热泪不止。
  破镜难重圆。
  他们能重逢见面,但真的回不去了。


第115章 小谢拜师孟培德
  嘉源省是靠近南地的省城,繁华程度,只能比拟富贵府城。
  占地面积适中,跟京城差不多。本地山多,物产丰饶。颇有些像巴蜀的地形,但还未修建水利工程,没有闻名世界的“都江堰”,各处防洪措施还在修修补补、得过且过的阶段。纯粹是靠老天爷吃饭。
  老天爷心情好,会追着当地人“喂饭”。
  老天爷心情差,让让当地人求路无门。
  佑平末的几年间,各地天灾多,嘉源省却安稳度日。
  当地百姓感念天恩,近几年愈发迷信祭拜水神。
  谢星珩来的时候,就看见了嘉源省的特殊风情——街上道士、和尚多不胜数。
  他起初还以为是道观跟寺庙的人出来团建,事关信仰,他又初来乍到,不好口出狂言,只是默默观察。
  走路间,他听路边的人说话,看街上小摊、街边铺面的主要货品是以道士、和尚用品居多后,也有了基础了解——古代版cosplay。
  百姓们为表虔诚,会在特定的日子里,穿上道服、僧衣,斋戒数日,在街上游行,跟“同伴”汇合,“道士”们去道观,“和尚”们去寺庙,然后祈福还愿。
  谢星珩来得巧,赶上百姓们拜水神的好日子。
  他在街边找了个茶摊歇脚,喝着涩口劣茶,吃米香浓郁的米饼,好奇望着街上的行人。
  好些小孩子还会闹腾,也想参加。大人根本不带他们一起,怕小孩子口无遮拦,说错话,惹怒了水神。
  谢星珩看他们是拜水神,就不由疑惑,水神也有派系吧?怎么两头都能拜?
  赶上了日子,没人敢议论。
  谢星珩带着满腹疑惑,找了间客栈歇脚,今天休整,泡澡过后补觉,天黑之前起来,趁着落日时分,气温凉爽时,出街问路。
  他要去孟府拜访。
  孟培德是大儒,在当地很有声望,一问便知。
  谢星珩估摸着脚程,快步疾走,宵禁前跑了个来回。
  次日清早,他收拾妥当,换上书生打扮,拎上几包薄礼,出门叫了架小轿,坐轿子去孟府。
  路上摇摇晃晃的,谢星珩闭目养神,默背着孟培德给他的赠书里的批注们。
  到了地方,他付过轿子钱,下来理理衣衫,就拿上林庚的介绍信,去敲门。
  门房回应快,开一道门缝,拿了信件去通传。约莫一刻钟后,谢星珩被领进了孟府。
  孟府很大,各处简朴文雅。
  所用器物都很别致,谢星珩识货,知道它们本身的价值不会高,但能收罗来这么些“不值钱”的雅物,孟家人,或者说是孟培德的学生们,真是有心了。
  给老师送礼物,尤其是给刚正不阿的老师送礼,需要加倍谨慎。没有合适的,宁愿不送。
  谢星珩这次带来的几样薄礼,都是农作物加工品。
  果干、果酱、蜂蜜、苦芽茶,这是津口县的特产。
  丰州县的特产,他没拿。距离太远,路上捎带的几样,都在津口县送完了。
  路上他写了一份“拜师贴”,以策问的格式来写。写他乡试之后,在家乡都做了什么。此去津口县,又能为津口县的百姓做什么。
  津口县的事,他不贪功,以“合作”来写。
  若江致微有志科举,或许也能来嘉源省碰碰运气。
  他过堂屋没停留,被小厮领着去了书房。
  孟培德的书房,放置了很多书架,不如图书馆规整,书架的格子都错落有致,看着高低有序,很有律感。
  谢星珩来时,孟培德正拿着鸡毛掸子给书籍们除尘扫灰。
  看见谢星珩时,他手指正好碰到《孟子》。
  孟培德顿了顿,将书抽出来,带谢星珩到书桌边坐。
  他把《孟子》递给谢星珩。
  “我幼年启蒙时,因姓孟,对《孟子》一书,总有多的关注。后来研学多年,别的书看再多,还是《孟子》得我心。不同装帧版本的书籍,我收藏了很多。这是我送给你的第二本。”
  谢星珩郑重收下。
  孟子有名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的思想,也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
  孟培德开门见山的提出来,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意。
  但谢星珩与他想法一样。
  他把书本放好,也不客气,先把他的“拜师贴”递过去,等孟培德收下了,他才逐一取出他带来的几样礼品。
  谢星珩捡取糕点,空出一个小碟子,给孟培德放了些各样果干。
  “孟先生,这是果干,是在津口县,取用当季的水果,经过三蒸三晒完成的产品。制作果干的流程简单,费些人力和柴火,但水果的保质期能延长半个月以上,加以冰藏,可以保质一个月以上。而果干更利于运输,不怕颠簸。这个工序,能让当地百姓的收益增加三成以上。”
  余下七成,一半是人力足够,锅也不够,总有浪费、损耗。
  一半则是目前市场没有打开,果商们进货少,而谢星珩也给不出好价钱。
  所挣银钱,都是加班加点,一个果子一个果子做出来的。
  孟培德抬眸看他一眼,拿起一个果干吃,淡淡点评道:“比蜜饯的甜度差些。”
  他开始看拜师贴了,谢星珩不再说,轻手轻脚起身,叫人拿一壶不加茶叶的白水来,再多几个杯盏。
  孟培德看帖子时,谢星珩就给他冲制了多样口味的饮品。
  孟培德抽空回了他一句:“你别忙了,我早看过你给你同年们写的信了。”
  谢星珩:……?
  他记得他写了糖制品滞销,求哥哥们帮帮小弟的信。
  没人跟他说,这信还能转送到孟培德这里啊。
  他想问,又不敢问,坐这里熬时间。
  孟培德翻开谢星珩的拜师贴,就有惊叹之感。
  他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很少见到笔锋朴实锋利的文章。
  谢星珩的文采,讲实在话,还算不错,中上游。但在见惯了才华横溢的进士们,也收过状元学生的孟培德面前,就不够看了。
  孟培德最是欣赏谢星珩的才干。
  这个才干,在真正推行之前,都是空谈。
  如果乡试的策问是“对答”,眼前的拜师贴,就是真真正正的答卷。
  他记得那时的题目,也记得谢星珩写了哪些东西。
  谢星珩也做到了因地制宜,先富带动后富。以家乡丰州县为试点,利用现有条件,将农与商结合,带动百姓们,在现有的主业基础上,开展副业,给家里做贴补。
  他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职业,培养出数十个兽医人才。
  另外,他开展的扫盲班、商务培训班,也是孟培德非常赞许的。
  商务培训班,是基于“农商”的基础。
  如果这里的人才,也能跟兽医们一样,输送到别的地区,那么其他地方的农产品是否也能打开销路?
  孟培德放下帖子,跟谢星珩口头探讨这个问题。
  谢星珩早有过思考,他说要根据农产品的种类来。
  “像粮食、油料这种刚需产品,是不缺销路的。我们如果着力于此,就会抬高谷价。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这之间需要一个平衡。所以各地的支柱产业,在因地制宜之外,也需要保证耕地面积的比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