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112)
但近日,友人突然开始不耐烦地问他:“学这英语有什么用?你又不能和那个张骞一样,出使西域,再说西域讲的也不是英语啊。”
他被问懵了。
再加上刚刚的短视频,全程未见天幕讲过半点英语,这让他打从心底里发寒,他似乎,花费了极长的时间,来学了一样根本没有用的东西。
可放弃吗?他已经学了这么久了!
并且未完成的网课只能有两门,他同时学了英语和语文,已经没有再去学另外一门的机会了,除非他将语文全部学完。
但是……他点开了语文的全部课程,发现手指拨动了三次后,依旧看不到课程的尽头。
情绪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随着一个人开始失落消极,立马就带动了周遭的一圈人。
不过与他们不同,何夏夏此时正因为好友的一条信息,而处于亢奋之中。
好友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去年上的岸,刚刚开会的时候听说今年她们学校还会招语文老师,而且不止她们学校。
因为她们所处教育集团的两个新建的校区,都会在今年投入使用,所以应该会招比较多的老师。
好友建议她不如这段时间先放一放公考,趁着这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把教育理论基础、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三大块给背熟了。
说是今年的上岸形势大好!
除此之外还指点何夏夏买一本中考版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刷完一遍基本上学科也能掌握个80%了,考试的时候应该够用。
被好友这么一讲,何夏夏顿时就心猿意马了起来。
毕竟以她的专业,考公运气好是1:250的比例,多一点1:1000也不是没考过。而教招,看过前两年的招考比,小学语文属于是次次招最多的那个,基本不超过1:50啊!
于是,都没有太多的纠结,何夏夏连夜就下单了教招的最新题本和记忆口诀,以及好友点名的五三。
并且翻箱倒柜,找出了前几个月就买好的教材。
她心潮澎湃的翻开了第一页。
教育学第一章,她曾背过的。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是在《孟子·尽心上》,而最早分开解释是许慎的《说文解字》。
第89章 教育的发展
何夏夏翻了几页后,就发现第一章的前几页的内容,她可谓是倒背如流了。
毕竟每次都是从第一页背起,并且背的最认真嘛。
上网找了找历年出公告的时间和考试时间后,何夏夏拿出本子给自己做了个规划。
只要落户的截止时间放的宽,那么她就会有两个区的教招能考。
按照历年的规律,她家新房所在地的区会早一到两个星期出公告和考试,一张卷子,考试范围同教资。而何夏夏老家所在地的区,考的是两张卷子,三大块加学科,分值是三七开。
所以何夏夏今年准备先将户口迁到新房这边,用这边的考试来检测一下自己三大块的掌握情况,然后考完去对下答案,要是有把握就不把户口迁回去。
没把握就立即将户口迁回去,参加第二场。
这样的话,就需要在一个月内把三大块都背下来,同时刷完五三,将中考必背古诗词给背完。
第二个月着重查漏补缺,把还背不熟、记混的知识点给加强记忆,同时找真题做做,强化一下不熟练的学科题型。
何夏夏觉得自己安排的很合理,于是在列了个大致的时间表后,她就收拾了下桌面,将考公的资料收到书架上,再将教招的资料拿出来。
第二天早上4点,何夏夏挣扎着在三个闹钟的叫醒下,爬起了床。
她给自己冲了杯燕麦片,就着开胃的下饭菜吃下去后,就开启了直播。
【宝子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早上四点半,太阳还没起,主播已经卷起来了。】
距离上回的天幕才刚过去两天,早朝刚结束,众朝臣正在回府或去当值的路上,没想到天幕却突兀地亮了起来。
有些人跳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难不成天幕又去了哪里旅游,要给他们直播她的一天不成?
但更多的人注意到,天幕的画面仍是那张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书桌。
而且天幕说,太阳还没起。
此前天幕都是在她那边的晚上才会直播,今天却突然换成了早上,他们都敏锐地感觉到,会有这样大的变数,肯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主播已经把直播间改名了,未来的两个月内,这里就会变成教招背诵直播间了。
想要找背书搭子的,可以继续关注哈。
然后结束后会有录播回放,要是有人觉得可以用来助眠,也可以在晚上的时候加以尝试,哈哈哈哈。
不开玩笑了,主播要开始了。
【教育的起源学说有四种,分别是神中朱、心美孟、生法利英沛、劳苏米丁斯基。
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代表人物是中国的朱熹和宗教,观点是“明天理,灭人欲”,“天命”。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美国的孟禄,观点是无意识的模仿。
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利托尔能,英国的沛西·能,观点是本能,天生的,理论基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这两个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和目的性。】
南宋。
朱熹想到,天幕之前是提起过教招的,后来根据弹幕的解释,他才知道,原来在后世,不止为官要考试,为师也要考试。
这一点和南宋有相似之处,比如国子学、太学的教授,便如同后世需要经过考试才能成为的公办学校教师。
而诸如教馆、私塾、书院等的夫子、大师,便如同后世不需要考试的私立学校教师。
要说现今和后世最大的不同之处,大概就在于教师所学、所授的东西。
教育的起源?四种学说?
虽然天幕说他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但后面的模仿和本能的观念,也是不对的。
朱熹觉得教招的内容,比那考公,要来的更令人感兴趣。尤其是他能够听到很多他能够去理解的东西,并且去剖析,别人为何会有这样的观点。
朱熹认为,他能从别人的观点中,发现自己所忽略的东西。
【教育的发展。
首先是原始社会的教育,具有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非独立性、原始性,实行公育公养,会和宗教仪式联系在一起。方式一般是类似于口耳相传这样的词。
然后是古代社会。
特征有四个,分别是,一,产生了学校。
二,和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产生性。相关名言有“樊迟请稼”、“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君子谋道不谋食”、“劳心者治人”、“万般皆下品”。】
秦朝。
突然不用去猜题做题了,嬴政第一时间觉得有些不适应,但他更担忧今后天幕所讲的内容,是否不会再有大用,不会再有诸如秦律、《伤寒杂病论》等的分享,不会再对未来进行预知。
但很快,他就发现,只是侧重有所不同罢了。
而更令他惊奇的是,一场针对于选拔夫子的考试,其所涵盖的内容,远不单单是板子上的那些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双开人今天来不及了,浅更一点先!不知道对于教招,大家爱不爱看?·
第90章 教育的发展
在嬴政看来,甚至夫子考试内容的所思所虑所想,远比为官的,要来的深远。
譬如天幕紧接着又说的那几点。
阶级性,天幕以西周的学在官府为例,同时天幕又说了等级性,以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为例。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嬴政重复了一遍这两句话,隐隐明白了所谓阶级性和等级性的意思。
自孔丘周游列国,有教无类,再至百家争鸣,天幕所讲的教育的阶级性便已消亡,但到底君与臣、官与民,这便有了等级性啊。
这也就是天幕所说的另三个“性”,道统性、□□性,以及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