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朝都在直播间看我考编(19)
他们不知道,这种心态放在现代,叫做越菜越爱玩。
唐朝。
“这题的要义是何?”
“题目怎的如此短,这该如何抓住关键处?”
“同窗们,太集中在题目上了,你们看,这像不像是对对子?”
宋朝。
“头对脚,重对轻?这题可是要找同头重脚轻一样对仗的?”
“那不就是弟吗?前对后,倨对恭!”
“这题简单!听天幕说,这个判断推理模块有40题,分为四个大类,也就是说,类似对对子的有十道!”
明朝。
“如此简单的题,天幕居然做错了?不知天幕选了哪个答案?”
“天幕看似博古通今,没想到却栽在这最简单的对对子上。便是让我去教天幕,也是使得的!”
“嗤,人无完人,再者,你莫不是忘了,天幕曾说过题目有简单也有难的,等遇上难题你再看看,自己能不能说这个大话!”
不知为何,明朝学子们之间的态度很是不合。
有对天幕无比推崇的,也有对天幕甚是不屑的。
【这题的正确答案是D,但是我选了A。
为什么选A呢?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不知道头和脚居然也带了点相反的意思。
这样的话,头脚是名词,相反;重轻是形容词,也相反。
A、B、C就被排除了。
还有一个就是我不知道“倨”是什么意思……我以为是弯腰的意思……
毕竟一天天地喊着前倨后恭,总感觉就是点头哈腰,对人恭恭敬敬的意思。就和前仆后继差不多的格式。
但其实,“倨”哪里是弯腰?恰恰相反,是伸开腿那样子大咧咧地坐着,傲慢!非常傲慢!
那“倨”和“恭”就是反义词了。
完美符合题目。
额外提一嘴,前倨后恭这个词不仅仅是指态度恭敬,还强调了一个人之前很傲慢,后面变恭敬了的态度转变。
强调人的态度前后不同,一般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比较势利。
你就脑补一个玄幻修仙小说里岔腿坐的纨绔,被男主角打脸后,点头哈腰谄媚地不得了的样子。】
秦朝。
李斯一早就张开了嘴,当天幕的声音刚刚停下,他就迫不及待地高声大喊:“大秦有前倨后恭人吗?”
问完之后,他恨不得打自己一巴掌:这问的什么要人命的问题!
西汉。
刘彻在心里放声嘶吼:不要!不要再提修仙了!朕不修仙!谁都不要提起朕!
明朝。
被嘲讽的那个学子对天怒骂:“被无知之众吹捧的玩意,论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你丝毫不如我。如果你真那么有本事,现在就降下一道天雷来,劈死那些科举舞弊之人!”
【嗯?明某人问主播,现在考编作弊的情况都怎么处理了?
嘶——你不要讲这么敏感的东西啊!
我就记得,有个大学的考研出现泄题情况,最后重考了。
其实大型考编基本不可能会有作弊的机会,现在的监考都高科技了,一个教室里,二三十号人在监控摄像头下,抠个鼻屎都给你照的清清楚楚。
除非就是上面说的,泄题了。
或者是一些……嗯……这是能说的吗?
不如咱们往前头追溯追溯,看看历史上的科举舞弊吧,那可真是多了去了。】
李斯:……陛下!陛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唐朝就流行通关节,找人做保。所以到了武则天时期,就开始糊住名字了,宋代在此基础上还找专人誊录试卷,这下就连笔迹都辨认不了了。
但还是会有找□□,通过各种犄角旮旯夹带小抄,假冒其他州、县的籍贯……这个真的,现在也会有临时改户籍的现象,就看公告上要求的户籍时间点了。[1]
基本就是截止在公告出来的前一天或者当天。
但上次我就遇到一个,公告发出来后,还有三天的时间可以找办法改户籍。然而!我是那个本来就在这个户籍地的分母选手!
害!
好多地方为了保护自己省、市、区的考生,就会限制户籍地,可我非但没有遇到过这种好事,甚至还遇上了上面这种情况,真的心累!
咳,说回正题。
上面提及的那些还是考生自己的小打小闹,历史上还有三个出了名的科举舞弊案,都发生在清朝。
说起来也奇怪,明明清朝对打击科举舞弊的力度是最大的,但是最惨烈的舞弊几乎都发生在清朝。
让我来查下准确的时间哈。
嗯……顺治十四年的丁酉顺天乡试案和江南乡试案,考官公开受贿,涉及到几十个举人。顺治得知后,把考官都斩立决了,还抄了家,家属亲眷全部流放。[2]
后来这一批录取的举人都要重考一次,不仅顺治亲临考场,每个举人身后还站了两个官兵,直接把一些没行贿的考生,也给吓坏了。
听说江南才子吴兆骞就因为过度害怕而交了白卷,然后撞在顺治的枪口上了,直接被流放到了宁古塔。[3]
也就是黑龙江。手动doge脸~
哈哈哈哈哈哈哈!】
唐朝。
李世民:通关节?糊名字和誊录好啊!学过来。
清朝。
顺治:顺天和江南是吧?还有吴兆骞,朕亲临考场而已,就怕的承受不住了?
吴兆骞本人:……
作者有话要说:
[1]百度百科“科举舞弊”词条:作弊手法:贿买考官,夹带经文,请人代考应对措施:防止作弊措施层层加码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历朝历代都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回避制、复试制、弥封制、处分科场作弊者等。为了减少贿买考官,唐代武则天时代曾设立“糊名法”,将考生的名字用纸黏贴遮掩,以避免批卷者认出写卷人,这种做法在宋代以后成为定例。后来又发明了誊录方式,由专人抄录考生的试卷送往评级,以防批卷者辨认出考生的字迹。[2]百度百科“丁酉科场案”词条:
第17章 类比推理
【不过那时候风气也不太好,文字狱、科场舞弊什么的,流放到宁古塔的文人才子还挺多,郑成功他爹也在那。
但是不得不说,顺治在丁酉科举舞弊案中的打击力度还是蛮大的,至少此后很多年都再没人有胆子搞舞弊。
直到康熙的时候,嗯……我看下,具体是在康熙五十年的江南乡试中,也被称为辛卯科场案。[1]
看过一些盘点视频的人都知道,自古以来,江浙两省是出了最多状元郎的地方,而要说文状元,江苏更是位居榜首,而江苏的榜首又是苏州。
但这次乡试的结果却不如苏州学子的意,他们仅仅过了13个,其他大多数都是扬州盐商出身的学子,在仔细一查,他们之中有的连文理都不通。
苏州学子就闹开了呀,抬了财神像去府学示威。后面就被江宁织造曹寅上报了。
是的,你没有听错,就是曹寅!传闻中有个孙子叫曹雪芹的曹寅!和纳兰容若是康熙左青龙、右白虎的曹寅!
有人说《红楼梦》写的是曹家,也有人说是写的纳兰家……
然后前面提到的吴兆骞,据说也是因为他的好友恳求了纳兰容若,再由纳兰明珠斡旋,花了两千两,才借了个由头从宁古塔回来的。只是没几年就死了。[2]
哎呀,扯远了。
这次舞弊可以说是史上行贿金额最大的了,并且还集齐了通关节、找枪|手代考、行贿考官等能用的舞弊手段,可以说是胆子很大。】
清朝。
顺治:曹家和纳兰家,倒是后世都留名了。只是那《红楼梦》为何物?天幕怎的也不说说清楚。
康熙:……五十年是吧。
顺治和康熙:来吧,看看第三个又是谁?
明朝。
提了这个问题的学子逐渐不耐烦起来:说什么江浙状元多?还江苏居榜首?我问的明朝,你讲什么清朝?那时都是女真的朝廷了!
这个学子甚至觉得,都是因为现今的奸臣贼子大搞科举舞弊,选了些狗屁不懂的人去为官,这才让女真夺去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