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红楼同人之赦你无罪(84)

作者:朱大概 时间:2018-07-01 09:54 标签:爽文 宫廷侯爵 红楼梦 宅斗

  听说今后租子只收五成,就连贾琏也不解,如今大多人家都收六成,还有些收到七成的。不过如今贾琏觉得自己老子做什么都有道理,只听着就是。邢德全也不明白,问道:“姐夫家庄子不在少数,这么一来一年可少收不少银子。”
  贾赦道:“咱们府上才几个人,吃用得多少?少收一成租子,却能让那些佃户得些宽裕,也是你在那些人面前买好的事,此事你一定要给我办好。要是你敢就中做出些什么,也不用来见我,只自己和你姐姐说去。”
  邢德全听出是给他做脸的事,如何能不答应,一时让贾赦揉搓得和小儿相似。贾琏是看过自己老子在张清面前形状的,见他对两个舅子如此不同,不由噗地一笑。那邢德全还以为他是笑自己不庄重,有点不好意思。贾赦却又看着贾琏道:“你有什么好笑的,这还不是为你们这些小辈积福的事儿?你看看咱们家,几代人丁都不大兴旺,未尝不是平日享受太过,多用了子孙福报。如今先从我这里改起,那些没用的享受都去一去,怕还好些。”
  听到这话,贾琏又是一番翻江倒海,以为他老子是为他至今无有儿子才做此决定,起身向他老子端正行礼,就是邢德全也听住了,自己思量不提。
  等邢德全夫妇带着一个二进宅子的房契离开,邢夫人暂时把岫烟安排到迎春房里,也是让嬷嬷们帮着看看孩子品行的意思。
  至此三人才说起今日到孙家之事,那孙坚也是头脑清楚的,得了贾赦提醒,立时反应过来。要是婚期拖下去,对他闺女更加不利——在这个时代来看,近二十还没出嫁,绝对算得上是老姑娘了。于是马上答应让人去选日子,并和贾赦商量一旦贾赦巡检不能回京,就由张清代为主持婚事。这个对贾赦来说都不是问题,就算是他在京中,对这些事儿也不清楚,还不是得上老丈人家求救。
  所以等贾赦二人回府,已经定上婚期是五月十六,贾赦还怕那个女人生命力不够顽强,万一在这之前挂了,只能说是贾琏没有早早娶媳妇的命。看来明日还得进宫一次才好。想着进宫,突然让他想起一事,大叫一声:“糟了。”
  邢夫人与贾琏都不解,他却问邢夫人:“这些天你看迎春可欢喜不欢喜?没有不高兴的时候吧?”
  邢夫人疑惑地道:“现在那丫头管家正管得兴头,哪有不高兴的时候。她不给人不高兴,那些下人就念佛了。”
  贾赦却道:“我怕是孩子强颜欢笑呢。她一向是个体贴的性子,有什么都自己忍着。唉,终究是我疏忽了。”
  听他说得郑重,贾琏也问:“父亲可是疏忽了什么?明天我替父亲给妹妹办了。”
  贾赦叹口气:“这事儿哪儿能是你办得来的,少不得还是我进宫吧。”
  见那二人还没领悟,才好心地解释:“你看看,你们三人都定下了婚事。你和玉儿都是太上皇赐的婚,可就迎春没有,那孩子心里不定多难受呢。可怜我的闺女,还得给你们管家,还得强颜欢笑陪你们乐呵。唉,我孩子太懂事,你们就不知道提醒我一声。”
  你无理取闹得够了呀。这太上皇赐婚,是那么好得的?何况迎春订的姑爷不过是一个翰林院编修,这时婚事都以男方为重,就算是李家门弟不差,可也没到太上皇给赐婚的份上。
  太上皇看着围着他转的人,真想学张老太爷给上一脚,什么叫一碗水端平?什么叫不能让好孩子伤心?他就算是退位了,可也是金口玉言好不好?真要一碗水端平,还能给所有官员的孩子都下道赐婚旨意?
  被当成外援请来的皇帝夫妇只看戏不说话,可是太上皇却不打算放过他们:“要不让皇后赐婚吧,正好你闺女是女子,由皇后赐婚正合适。”
  贾赦唱念做打全幅上阵:“可怜我那孩子,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从小不得人意,没想到现在还是不得人意。她哥哥妹妹都得了太上皇赐婚,那是多大的体面?到了她这里就换成了皇后,孩子又体贴,就是你们不赐婚都不说什么,可心里得多难受。”
  你孩子从小不得人意也不是朕不得意她好不?没等太上皇反驳,就听人又说:“再说皇后赐婚是体面不假,可是哪有太上皇赐婚来得最体面,这个连皇上都比不上。”好吧,皇上和皇后承认自己真心没想和太上皇比。
  不过太上皇听得高兴:“就非给我添麻烦?”
  “这怎么叫麻烦。”贾赦理由多多:“赐福,这是赐福。不光我们闺女,就是闺女的子孙都得了这份福气。要不是因为这个,我早请皇上下旨了,他可比你好说话。”
  被好说话的皇帝一脸便色,大大娱乐了太上皇:“好,就给你闺女这个福气。”又看着皇帝别有深意地道:“为人父亲的,都如贾赦一般心思,对儿女都是一样看待。”哪个都是宝呀。
  皇帝也不看太上皇,算是俏眉眼抛给了瞎子看。他只盯着罪魁祸首磨牙,考虑从哪里下嘴能不膈着。皇后已经让人打点赏赐之物,也不能光下一道旨意就算完事不是。
  贾赦正与太上皇商量:“多写几句夸奖我闺女贤良淑德、温柔体贴、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好话,让他们都知道我闺女值 得这旨意。”至于皇帝要吃人的眼神,谁看见了?
  等太上皇刷下两道旨意——当然得是一式两份,光给女家成什么样子。贾赦一个小眼神都没给皇帝夫妇,自己亲自带着传旨太监要到自己府里宣旨。皇帝快疯了:“父皇。”他不着调,你跟着起什么哄。
  太上皇此时已经淡定下来:“今天我不下这道旨,你是能去批折子还是以吃上中饭?”
  好吧,就算是皇帝也得吃饭,和忍一些不得不忍之事。至于皇后,今天她纯是来打酱油的,这道旨意不用她下最好不过,她只尽责地把赏赐加厚几分就是本分。
  听说一等将军府上又得了太上皇赐婚旨意,京城中人已经见怪不怪了。不过贾赦还是对着接完旨的迎春说:“好孩子,这回你不用再自己一个人心里憋屈了。也不用再装出高兴的样子怕我和你母亲伤心了,你和你哥哥妹妹都一样了。原来是父亲没想周全,让你受了委屈。”
  人家迎春多想告诉你,你想多了。可是迎春是个好孩子,她知道这一道赐婚旨意下来,她将来在婆家更有底气,就是未婚的夫君,也会因此更加敬重她。所以就在贾赦还沉浸在自己的善解人意中不能自拔的时候,迎春已经开始畅想自己的婚后生活,不知道贾赦要是得知,会不会发觉自己那个娇娇的闺女已经长歪了。

   
第122章
  就算是贾赦知道自己的闺女长歪了, 怕也只会说一句歪得好。他本就不把当世的规矩放在心中,前世见的多是野蛮女友,觉得女子就是要放下那有的没有温恭良俭才对。不过现在别说他不知道, 就是同在京中的李家也不知道就是了。
  李家不同于将军府, 这是人家第一次接到太上皇的赐婚旨意,都有些不知所措也难免。在厚厚赏赐了为来使后, 一家人都聚集到了李老太太的房里,即要说说这天大的荣耀, 也得知道这六礼已经过半却才到来的赐婚旨意, 是原来太上皇就要给自家的, 还是因为要与皇帝打擂台才下的。听说那位亲家可是几次让皇帝骂出养心殿的。
  要不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可怜的贾赦只有一次让皇帝骂了一句“滚”, 就已经传得全京城都知道了。
  张大太太做为出嫁女,又是这门亲事儿的保人,自然要回娘家祝贺。可是听着家里人不着边际的猜测,连她也觉得娘家人有点小题大作了——不过是一道旨意罢了, 看人家贾家,已经三道旨意也没见这么诚惶诚恐。于是她对着自己的母亲打趣道:“母亲这回的孙子媳妇可是找着了。”
  李大太太虽然亲自相看过迎春,对着那个看起来平和安静的孩子没有恶感, 也主持了六礼中的三礼,可是现在一道赐婚旨意下来,她还是有些接受不能。这要是给自己儿子下的旨意有多好。
  不觉对现在打趣婆婆的小姑子有点埋怨之心:自己家这些年在京中,与小姑子走动频繁, 就是小姑子每次回家,自己也是待若上宾。可是这样的人家却没有说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便宜了老二家。却不想想,要是当初张大太太给她儿子说亲,她是不是能答应,说不定那时她得恨上小姑子:自己千好万好的儿子,读书上进一表人才,怎么能与武将人家的姑娘相配?何况还只是记名的嫡女又不是真正的嫡长女,自己的儿媳妇可是要做宗妇的。所以这人呀,总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就算是平日看着多大方得体的贵妇也不例外。
  李母听了女儿的打趣,也顾不上大儿媳的心思,只说道:“当日你说起他们家,我还有些不放心,毕竟文武殊途。再说听起来她那个父亲原来也不大成样子,只有个空爵位,不过上朝几日罢了。那孩子又只是记在嫡母名下,不是正经的嫡女。没想到今天有这么大的体面。”
  李大太太这才想起当日小姑子说亲时,婆母有些微词,还是自己相看后加了些好话才算定下这门亲事。于是也就把自己刚才的埋怨放下了:就算当日小姑子真把人说给自己的儿子,怕是自己也不大乐意,还得担了与小姑子翻脸的风险。所以她相看后才多多地说了人家姑娘的好话,促成了这门婚事。跟着老太太问道:“就是这话。听说他们家里,已经定亲的三个孩子都是太上皇亲自赐婚?”
  张大太太笑道:“要说我们这个姑爷,也是想一出是一出的人。也亏得他有这么大的脸面。谁能想到他因要去九省巡检,着实放心不下家里,把几桩事儿拿出来寻思。谁知就让他发现那两个孩子的婚事都得了太上皇赐婚,就是闺女没有。非得说自己闺女受了委屈,这不到太上皇那里撒泼打滚地讨来了这道旨意。”人家家里是真重视这个闺女,你们可别错打了主意。
  就冲人家能在三礼过后还讨来太上皇赐婚的旨意,李家上下已经对还没过门的迎春重视了几分。听了张大太太的话,知道这位媳妇是家里面真心疼爱的,更是都打点起精神要与人处好关系——就算你是学成文武艺,也得卖与帝王家,书香世家也得听命于皇权不是。现成与皇家关系如此紧密的亲戚,不走动等着让别人捷足先登不成。
  本来李大太太的亲儿媳妇还觉得这没过门的堂弟媳妇有些张扬得过了,可一听是人家父亲自己想出来的主意,马上熄了与人争高下的心思:就算自己家里算是疼女孩的,也不过是用度上偏些,可人家家里做的是长远打算。这又不是自己的亲妯娌,何必争一时的长短?还是好好相处才对自家相公最好。相公好了,自己也能好上几分。争高下的事儿,还是让二房的大儿媳妇自己愁去吧。
  放下李家各人心思不提,朝堂上很快有了新的话题,掩下太上皇再次为贾家孩子赐婚之事。
  皇帝终于“查清”了春狩做乱之事,并且快刀斩乱麻地下了一系列旨意:
  原忠平亲王被部下挟裹作乱,当初见自己不能再掌控部下,为防小人打着自己的名头继续为乱,已经自刎明志。皇帝痛惜自己的二哥识人不明,更恨小人。本着人死为大,忠平王爷以亲王之礼下葬,准三品以上官员入府祭拜。忠平王爷无有嫡子,着庶长子降等袭国公,其余诸子封侯爵。就算是有人心里腹诽,这降等降得太狠些,也知道这还算是皇帝从轻处置了。要是没有在明宫坐着的太上皇,这忠平一脉能否存世都是未知。所以朝上一片颂圣之声。
  对忠平能捏着鼻子从轻发落,还给了个识人不清的名声,对于那些“挟裹”忠平亲王作乱之人,皇帝可就没有那么客气:凡作乱之人,先行抄家,再着有司从快从重审查,看是否还有未露出来协同作乱的同党。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