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风流(184)
安铎见他终于发话,眼神变得意味深长起来,“看来大王爷早就留意梁国了,您说的没错,自从梁国内部开战后,我一直在观察战况,局势虽然对我们有利,但赵衡的实力的确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梁朝廷中也还有几位卓越的政治家,这也是今日我前来与诸位亲王商议的原因。”他环视周围一圈,“诸位还不明白吗?百年的机遇与挑战都摆在面前了,这正是需要我们兄弟勠力同心的时刻啊!”
大厅中只有和克烈与安铎面对面站着,其余坐着的亲王闻声全都看向他们二人,根据视线方向立刻划出泾渭分明的两派。
安铎望着对面的和克烈,“世上没有比那塔氏家族更懂打仗的人,草原上的战争持续了上百年,最终活下来的只有在座诸位,只要我们联手,无论赵衡也好,梁朝廷也好,梁国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抵挡我们,一旦灭亡梁国,一切难题将迎刃而解,我们会创建一个有史以来最雄伟的王国,它的疆域北接贺兰山,南至梁淮河,诗歌中最伟大的传奇也比不上我们能达到的功绩的万分之一,后世子孙将永远记住我们兄弟几人的名字。”
他的双眼明亮、矍铄,如漩涡一样闪动着,仿佛能将世间一切都吸进去。
和克烈看了他很久,终于道:“不,后世子孙只会记住胜利者的名字。”
两个男人互相看着对方眼中晦暗燃烧的野心,同时笑了起来,七年的休养生息,所有人都已对这平淡的生活感到厌倦,早就在内心深处期待着这一日的到来,而对于和克烈而言,他还另有一种特殊的心情:他今年已经五十岁了,英雄即将迟暮,他的人生还剩下多少时间去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
木华黎的忽然去世像是一击重击落在他的心头,震醒了那头原本惫懒的狮子,和克烈坐回座位上,“我可以跟你一起攻打梁国,不过你得拿出必胜的决心来,让在座诸位与我都能亲眼看见。”
安铎道:“我明白诸位心中担忧什么,我们与梁国一直有小规模的交战,但多年来从未正式开战过,赵衡掌控了旧西北的精锐兵力,梁朝廷的基本盘藏在东南内陆,这二者都不好直接攻打,作为第一战,也没有必要。”他说话间示意身后的侍者将早已准备好的地图呈上来,“事实上,梁朝防线并非固若金汤,只要我们先占据一角,瓦解他们不过是时间问题,我自认为,已经为诸位找到了这个突破口。”
地图因为经常被标记阅读而呈现出粗糙、黄旧的质感,安铎的手在上面划过,众人的视线也齐刷刷地随之移动,扬州、豫州、幽州、雍州,最终那两根手指停在一个飘带状的州郡上,重重点了一下。
“青州。”
一个表面上仍归梁王朝统治,但事实上已被割裂在两股势力外的州郡。
议事厅中再次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一小段鹅黄色的飘带,在心中思索着,一阵风从殿外吹来,飘带似乎轻轻拂动了下,它开始在泛黄的地图上不断放大,漫过锯齿状的边缘,直至冲出男人们的视野,一路铺向辽阔的梁朝王域,化作波澜壮阔的千里山河。
上座的周太后观察着那一双双燃烧着欲望的黑色眼睛,她怀中的小皇帝忽然张开口想说话,被她轻轻制止,孩子不解地回头看母亲一眼,母亲只是朝他摇了摇头。
第124章 氐人之祸(二)
一月后,青州边境,铁牢城,夜半。
戍边士兵正如往常一样在城下巡逻,因为赵衡叛乱引发的骚动,数月前桓礼颁布了新的条例,夜间须严加巡逻,严防叛军潜入城中。作为西北唯一一个没有被赵衡占领的州郡,青州这几个月一直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中,各地的长官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就连并不靠近雍、幽两州的城池也是日夜重兵把守。
三更时分,两班青州士兵到了交接的时刻,正在互换手令,忽然利箭擦着头皮呼啸而过,靠近城外的一列士兵当场被射死数人,余下的人立即扑倒在地,“是叛军!”漆黑的天空中闪过风一样的呼啸声,士兵们大惊失色,“雍州叛军攻过来了!快传下去!”
众人迅速滚到城垛后掩藏起来,为首的队副听着头顶那异常空灵的箭啸声,“不对,这个熟悉的声音是……”记忆还没灌回脑海,他的身体已经陡然被丝丝缕缕的寒意包裹,顾不上执行命令,他猛地回身往另一个方向冲去,借着盾牌的遮掩,透过瞭望孔往外看。
下一刻,他浑身的血都冷了。
一望无际的旷野被雪光照亮,两三匹黑色胡马在幽幽地游荡,却见不到放马的人,极目尽头,一道白色浪潮铺天盖地激涌起来,像是荒芜多年的沙雪地扬起了灰尘,地动山摇的声音自远方传来,冰河被震得从中心裂开,一行黑骑压着风雪线往前冲,铁索般的雍阳关好似被无限往后推去。
“不,这不是叛军,是氐人!氐人!”他猛地回头朝那几个冲过来的士兵吼道:“氐人南下了!敲鱼鼓!快敲鱼鼓!”他的声音瞬间暴涨数十倍,同一时刻,远处对角线上的另一座瞭望台上,独属于古战场的重鼓声已经咚、咚、咚地响了起来,二十几年没出现过的苍凉声音,具有年轻一代士兵无法想象的穿透力量,顷刻间淹没了这座睡梦中的边城。
鼓声在空中拖拽出残影,黑色浪潮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接近,仿佛宣告梁朝三百年前的噩梦重新归来。
“这速度是……胡马。”队副被那毁天灭地一幕震撼的无以复加,顾不上追问的士兵,失神般喃喃道:“放出来了,全放出来了。”他并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那只是一种极端恐惧下的呓语,却正是一种最形象的表达,北方旷野中,源源不断的精铁黑骑被释放出来,激扬的白色雪雾代表他们正向敌人展示世上最原始的力量——践踏。
十日后的深夜,豫州城外的古道上,携带着急报的青州使者被守城将士一箭从马背上射了下来,当意识到自己被叛军活捉时,他的脸色惨白如纸,“不,这封信一定要送到盛京!让我过去!放开我!”他忽然不顾自己的伤势,声嘶力竭地吼起来,“求见殿下!我要求见你们的殿下!”
举着火把的雍州士兵被他一声“殿下”吼得愣住了,心道这么快就改口投降了?
豫州府中,李稚正对着灯烛读着董桢自京中寄来的密信,信中详尽地描绘了盛京当前的局势,自从两年前他重新搭上董桢这条线后,他与董桢就一直秘密保持着联系,上一次对方来信还是数月前,向他透露了梁朝廷发兵西北的细节,对他拿下崇、扬二州助力颇多,在紧接着的下半封信中,对方还告诉了他一则消息:谢珩有意辞官。
李稚看到那则消息时怔愣住了,说不上来心里是种什么滋味,薄薄的一张信纸在手中捏了很久,他一直都知道谢珩曾经到雍州找过自己,两种心情是一样的,如果说这三年来有谁跟他活得一样艰难,他明白一定是谢珩,父子亲情、士族前程、家国责任,谢照用这三样东西死死地压制着谢珩,却从未有一刻真正理解过他。
谢照觉得谢珩凉薄、清醒、无情,然而谢珩大约是这世上最多情的人了,无论对父亲、对家族、对天下苍生,他始终怀有一种发自真心的柔情,这三样本就是他心中最看重的东西,谢家代代出隐士,唯有他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出世的人,道者要堪破虚妄才能超然世外,而他这一生都在守护着京梁士族、家国天下,他是一个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这样的一个人,能把他逼到辞官的份上,但凡谢照有一刻能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不至于此。
李稚能清晰地感觉到谢珩一个人守着盛京城的孤独,此生的理想已是可望而不可及,他渐渐看清了时势的走向,却终究无法置所有人于不顾,辞官归去是一种注定不能的选择,然而他也并不愿伤害自己,尽管今生相见无期,可他们却比这世上任何人都要更理解彼此,明白对方非如此做不可的理由,也愿意去成全。
李稚的心中有一种无法言述的酸楚感觉,在回给董桢的书信中,他问了一句,他近况如何?董桢也清楚这个“他”指的是谁,此番在信中特意写到谢珩的近况,一言以蔽之,不太好。在谢照眼中,对于一个此刻想辞官逃避的儿子,他不可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