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大唐诡务司(212)


  但他很清楚,自己只有五分钟。
  如果林嫱真的将笔记留在了每个甲子年元日的驱傩大典上, 他必须利用这五分钟将线索找到,然后将笔记带回去慢慢研读。
  仗着人多, 又暂时避开了金吾卫们的视线, 李好问大胆地打量着太极宫中的陈设。
  太极宫大殿中, 一个穿着衮服, 戴着通天冠的年轻人端坐于御座之上,正笑吟吟地望着那些戴着面具,身着黑红色服饰, 敲着鼓唱着歌的“大傩”们, 行进于燃烧着的巨大沉香木火堆之间。
  这人正是会昌四年的唐武宗,这位年轻的帝王应该想不到自己仅仅三年之后, 就会因为服食丹药而挂掉。
  在他身边,有一位正襟危坐, 头戴凤冠,身着翟衣的年轻女性。只不过座上的唐武宗看也不看她,只管与席上一群年轻子弟说笑逗乐。
  李好问正在打量四处,就听有个公鸭嗓子冲自己这边高声道:“那个穿绯色的五品官,你姓甚名谁,快过来,咱家这边一会儿子时上正朝时需要个人。”
  
  李好问身体一闪就向后退去——一炷香之后他就消失了,还管个什么正朝啊!
  谁料想他身后有另一个绯色的身影,迅速顶了上去。那人向说话的宫中内侍拱手行礼:“在下工部郎中文应贤,有什么需要的,总管请尽管吩咐。”
  
  那名太监一怔,便不再对李好问抱有怨念,欣喜道:“算你有眼力……”
  李好问:竟然是老熟人文应贤。没想到这位在武宗朝竟然是工部的郎中,到了宣宗朝竟然又向上爬了,这待遇,比很多武宗朝位高权重的老人都要好啊!
  他猜文应贤应该是抱上了借此机会抱上了某位太监的大腿,毕竟后来的宣宗李忱也是太监拥立的。
  但这都不关他事,李好问只管自己寻找任何有可能与林嫱有关线索。
  他还清楚地记得,林嫱在笔记里信誓旦旦地说:“我会在现场留下明显线索的。”
  但是此刻他看向整个驱傩大典的现场,没察觉有任何有关的线索。
  唯一可能沾边的,大概是那边一张供桌上整齐垒放成品字形的锦缎袋子。那最上面的一只锦缎袋子,袋口系着一只红彤彤的中国结。
  李好问一看就知道那是后世才会有的物品,因为唐时的结绳花样虽然了得,但还未发展出中国结那样工艺繁复,式样却又如此明丽大气的款式。
  这供桌上摆着的,大多是不急于使用,而摆着装饰,待到大典结束之后才会被取走的物品。看起来很像是能藏笔记的地方。
  于是,李好问左右看看,趁人不注意,一个“瞬间位移”就从供桌上“顺走”了那枚扎着中国结的袋子。整个过程神不知鬼不觉,没有任何一个金吾卫发现。
  拿到手里他才觉得不对:这袋子热腾腾、沉甸甸的,根本不像是盛放了轻飘飘的笔记在里面,而是——
  李好问赶紧打开系在袋口的绳结,低头看了看,发现竟然装了一整袋的蒸饼。
  这还真是实诚啊!——摆在供桌上的,就真的都是现蒸的供品,甭管最后会不会被神明“消费”。主打一个“心诚则灵”。
  李好问低头闻着,发现这些蒸饼与章家蒸饼铺所出的那些都不同,都是甜味的,而且并非像章家那样,甜味的多是豆馅儿和蜜馅儿;这宫中的甜蒸饼,都带着一股子明显的花香,大概是将能食用的花瓣和蜜腌渍,制成花瓣蜜,再制成的鲜花蒸饼。
  大概因为这个,才单独系上了中国结作为标记。
  李好问难免失望:这真不是林前辈留下的记号吗?
  就见两名宫中的小黄门匆匆忙忙地朝他这边赶来,李好问连忙“位移”,闪身到了太极宫一枚巨柱背后。
  就听那两个小黄门头凑着头讨论:
  “你动过那枚系着‘林嫱结’的锦袋了吗?”
  “没有啊!怎么了?”
  “我刚刚还看着它摆着那边供桌上,一回头的工夫就不见了。”
  李好问脑门上有汗:感情这也是林前辈发明的物品得到了唐人的喜爱,干脆用前辈的名字来命名了呀。
  “嗐,你别说,今晚这驱傩大典还真的有古怪。刚才金吾卫们也说了,见到一个穿红衣的家伙,一眨眼就不见了。”
  李好问低头看看身上还没来得及换下的绯色官袍。
  
  “你说那是不是就是被驱走的疫鬼啊!”另一名小黄门问。
  李好问:你才疫鬼呢!
  “嗐,别管这么多了,贵人们今夜只管看个花团锦簇便好,没人在乎多一个锦囊少一个锦囊。”
  说着两个小黄门先走了。李好问从柱后站出来,有点怀疑人生——他的一炷香,已经用去了一半还多。想要找几页重要笔记,怎么就这么难呢?
  但是一想到他这其实只是第一次尝试,李好问又将心放了下来:毕竟谁也没那么好的运气,第一次寻找笔记的线索就能猜中了的。
  就在这时,李好问忽然发现,太极宫中的鼓声突然停了——
  他按捺不住好奇心,凑上前去看热闹。
  只见是那御座上坐着的天子,皇帝李炎,击掌叫停了戴着大傩面具的傩队,并且笑着指着其中一人的面具道:“光叔!我猜就是你!”
  光叔?
  李好问突然想起来了:这位就是在武宗过世之后,由太监们拥立上位的皇太叔,唐宣宗皇帝李忱啊——不过李忱这名字是登基时候改的,这位现在应该叫李怡才对。
  此刻御座上的李炎应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只剩三年寿命了,而接任的就是他现在用手指指着的光王李怡。
  这连三十年都没到——三年河西,三年河东,莫欺藩王穷。
  武宗这么一发话,挨着皇帝的座次坐着的那些皇家子弟们便纷纷拍手叫好,连声催促,要那名戴着大傩面具的男子摘下面具。
  那名男子依言摘下古怪而狰狞的面具,正是光王李怡。
  皇帝李炎当即拍手大笑,道:“光叔啊光叔,你去南方两年,想方设法要避开朕,却没想到朕还是能从这些金吾卫之中认出你吧!”
  李怡跳傩舞跳了许久,此刻脸色苍白,似乎很是疲累。
  但是他听见李炎的话,不得不上前行礼问安。
  李好问站在李怡的侧面远处,藏身于一枚巨柱之后,刚好能看见李怡的表情。只见他神情木然,又结结巴巴地说不出什么话。
  座上的李炎顿时流露出几分“扫兴”的表情。
  “光叔,你在南边住了许久,好不容易回一趟京城。不如你为朕的天下说两句好听的,说得好朕便有赏!”
  旁边有人劝道:“陛下,光王殿下哪懂得说什么话中听,什么话不中听?”
  “陛下要乐子,不如我来说。”
  “……”
  一时间席间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
  而李怡却只听李炎一个人的话,李炎让他说点儿好听的,他就开始伸手挠头,挠不到为了跳傩舞而戴着的高冠之下,就只能挠挠两鬓。
  见到此景,太极宫中无人不笑。御座上的李炎最是乐不可支,笑得前仰后合。
  挠了半天,李怡突然结结巴巴地开始念诗,首句是:“殷勤惜……惜此夜,此夜在……在逡巡。”
  两次结巴都结得恰到好处,富有韵律,顿时将太极宫大殿上的贵介子弟们都逗得开了怀,笑声连成一片。
  李炎笑得满脸通红,喘着粗气对李怡道:“念得好,继续……继续!”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这一联还真的不错——等到蜡烛燃尽,旧年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待到鸡鸣声响起,鸡虽然又长了一岁,但这鸡鸣声是新一年的鸡鸣声啊!
  称赞声传来,李炎的脸色便有点沉——他让李怡开口是为了奚落与嘲弄,而不是让对方出风头来的。
  然而李怡却依着“皇命”,努力吟诵下去:“傩……傩傩傩傩声方去病,酒色……酒色已迎春。”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