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44)
朕确信朕的身体一切正常,这事儿只能解释为朕很挑剔。
这么想想,谢镜愚能成为朕第一个有兴趣的人还挺难。一开始是偶然,他对此又认死理,朕恰巧也喜欢他……
有第一个不见得有第二个, 朕竟然有些理解雍蒙对着谢镜愚那首杂曲的怅然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运气要好到什么程度, 才能碰上彼此深爱之人?
“……今日早朝就到此处么, 陛下?”
把朕神游的心思拉回来的是王若钧。他估摸着看出朕精神不足,便想早些结束朝议,好让朕回去补觉。
朕微微眯眼,挨个儿打量阶下大臣。虽说朕刚刚半心半意地听他们说话, 但重点还是注意到了。“怎么,人手又不够?”
听着朕尾音平平,霎时满堂落针可闻。似乎所有人都没想到朕看着困兮兮,心底里却门儿清。
别人躲得过, 吏部尚书宋远道却避不过,只能硬着头皮出列。“回陛下, 目前还是够的。但等年后,告老还乡的官员离任,怕就不能……”他低垂着头,紧张得袍袖都在微微颤动,“怕就不能保持今年的进度了。”
朕微不可察地哼了一声。不能保持今年的进度?照朕翻完的那些折子看,今年只有司农卿手上的任务完成得尚可,工部吏部礼部都达不到要求,还想更慢?“这事儿都拖多久了,你就不能给朕拿出个解决法子来么?”
“臣以为……”宋远道额头开始冒汗,“臣以为,明年春试可以稍稍放宽一些。”
“否了。”朕直接拒绝,“本来春试中举之人大都不了解朝中情形,光是磨合就得花大半年。一年也就罢了,每年都如此,朕哪儿来这么多大半年可等?就算朕等得,事情又等得?百姓又等得?再者说了,放宽要求,便是良莠不齐。一般事务就算了,大事给办坏了,谁负责?”
被朕连珠炮般的抢白一通,宋远道都要站不住了。“臣……愚钝。”他只能这么说,同时悄悄地瞅边上其他大臣,想要求救。
朕不用定睛细看就知道他瞅的是谢镜愚。谢镜愚在吏部的时候,除去最早时结党营私的怀疑,朕从来不用操心活儿没人干。换到宋远道手上,朕就得整天惦记着,能力高低可见一斑。“其他人的意思呢?”
众臣讷讷。只听得一片低语声,却没人敢站出来。
朕冷眼瞧着。倒不见得所有大臣都想不到朕的潜台词,但问题在于,有些不想说,有些不敢说——不是谁都像周不比那样,或者说没人像周不比那样。让亲王出任实权官员,谁先提起谁就有可能被朕当成亲王那派,凡是有点脑筋的都不会在这件事上当出头鸟。
“行吧,你们都不说,那朕先说。”朕颇为不耐地敲了敲御座的金质龙头扶手,“诸位亲王大都已经成家立业。朕思来想去,几个大男人,总闲在府里养花逗鸟也不是个事儿。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想必诸位亲王都不会介意给朕搭把手。”
众位大臣顿时面面相觑,或惊或疑。
朕挨个儿打量他们面上神情,心里暗暗记下,经过谢镜愚时顿了一顿。“宋尚书说年后有人要告老还乡,名单列出来。届时你们一起商议,诸位亲王更适合哪个位置。冬至大朝前,朕就要看到拟定的名单;元日大朝正式颁旨。这期间有一个半月左右的功夫,朕会让诸位亲王先行熟悉各项事务;若有不妥,再做细调。”
这会儿,再傻的人也听出已经朕思虑多时、如今宣布的是定论。皇帝要提拔自家兄弟当官天经地义,反对有可能要被打成挑拨离间。左右这事儿别人不好拿主意,只有朕说了算。就和之前不敢吭声一样,此时他们也不得不山呼:“陛下圣明!”
朕冷不丁在早朝里扔了个深水炸|弹,后续波动自然少不了。下朝以后,几个宰相立即一起约好了面圣。
“陛下,让诸位亲王出任朝中官员,好是好,但是不是太突然了?”王若钧先开口。他毕竟油滑,态度便模棱两可。
朕端着茶杯,自顾自地吹着面上飘着的银针,蒸腾的莹白雾气也氤氲了视野。“怎么突然了?”
王若钧自然不会开口就提什么三王之乱的前车之鉴:他只会用一种含沙射影的方式说出来。“之前没有一点点预兆,”他小心地揣摩用词,“况且,诸位亲王的实封刺史改成遥领刺史还是先皇的意思。”
“朕又没说要恢复早前亲王的各自封地。”朕抿了一口热茶,还是谁也没看,“朕不过是要他们帮朕干点活儿。光领饷不做事,不光百姓有意见,他们自己估计也于心难安罢。”
谁都不能在亲王心思上和朕理论,王若钧自然也不能。“可朝中关系错综复杂……”
这话说得也不算错。目前朝中有六个亲王,带上母族和姻亲关系,多多少少牵扯到各派官员利益。
但王若钧不知道的是,朕早前通过父皇的手埋了伏笔,之后更没让诸位亲王有直接与手握实权的武将联姻的机会。况且,父皇武功赫赫,朝中武将大都服他,自然也跟着服朕。再加上近日剑南大捷,他们生出贰心的概率几乎等同于零。
武将不反、皇宫内早在朕即位时就治得铁桶一般,光靠几个文官能干什么?更何况朝中最重要的文职都是朕的人,朕还打算继续扶持一批起来?
不客气一点说,朕的诸位哥哥,早就在朕的阳谋里了。
想到此处,朕不易觉察地笑了笑。“等宋尚书的名单出来,王相再担心这个也来得及。”如果朕没记错,今年想要告老还乡的官员都是品级不算太高、然而事情不算太少的,让几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亲王历练一番再合适不过。
见朕态度坚定,王若钧也没辙了。指望曹矩反对还不如指望地砖突然会说话,他只能把目光投向谢镜愚。
谢镜愚照旧恭恭敬敬地行礼,而后才开口:“早朝时,陛下已经说得很清楚。但臣还有几事不明,还望陛下为臣解疑。”
“说罢。”朕喝下最后一口茶,随手搁下杯子。朕这个主意早前没和他提过,朕倒要听听他是什么意思。
“谢陛下。”谢镜愚一躬身,“陛下想要诸位亲王出任朝中官员,这的确符合本朝法典。但毕竟身份不同,臣不明的头一条便是,诸位亲王就任以后,也要参加吏部每年的考核么?”
吏部每年年底都有考核,干得好的提拔,干得差的贬职。自朕去年让吏部严格考勤、裁除冗余后,官员偷懒的可能便大大降低。
——想混吃等死?
——没门!
“那当然是要考核的,标准就和其他官员一般。”朕颔首,而后一笑,“虽说他们干得差朕也不会削了他们的一品亲王衔,但朕可以罚他们的俸啊!”
谢镜愚点了点头,接着问:“这正是臣不明的第二点。陛下也说了,无论诸位亲王干得如何,他们都是亲王。若是所有官员都如此想,那还有谁敢让诸位亲王动手呢?又有谁敢说诸位亲王的不是呢?”
朕一想也是。亲王不想干活儿,只要拿出身份压一压就行了,搞不好还有很多人愿意帮他们干。“那就改改——吏部考核完以后,朕再亲自检查一次。要是有谁回护包庇,朕第一个罚他,且是重罚!”
“陛下此法极佳。”谢镜愚再次点头。
朕瞧他并不是到此为止的意思。“是不是还有?”朕问,一转眼却瞥到曹矩一脸“居然还要让陛下考核?如果我是亲王那我宁愿光领饷”的表情,顿时有点乐。
“是,陛下。”谢镜愚第三次点头。“这最后一条则是,陛下早朝时只提了诸位亲王。但臣以为,若是诸位亲王可领实职,那就还有一人更该领实职。”
此言一出,王若钧和曹矩立即转头看他,满面惊异。因为这个指代很明显,就是阿姊。论功绩,阿姊确实比诸位亲王都配得上;问题只在于,历朝历代都少有让女人出任朝中官员的情形。
朕只当没注意到王若钧和曹矩的过度反应。“你说昭阳长公主?这个朕自然考虑过。之所以朕早朝时不提,是因为朕已经想好让长公主做什么了。”
这下,三个宰相都齐刷刷地望着朕。
“朕要令昭阳长公主出任左卫大将军。”朕道,以一种毋庸置疑的口吻。
谢镜愚先是一愣,继而不自觉地露出笑容。“陛下考虑万全,臣没有意见。”他恭声道。
王若钧原本想说什么,但见谢镜愚如此,他喉咙滚了滚,到底咽了回去。“陛下知人善用、不拘常理,实乃我朝之福。”
其他两人都赞同,就算曹矩还有些接受无能,也没意见。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但以朕的预料,诏令如此颁下去,雍蒙可能还好,其他几个亲王有很大的概率叫苦连天。为了避免他们换着花样来找朕求情,朕已然打定主意,冬至大朝会以后就摆驾汤泉宫,等快到元日再回来。元日大朝之后,事情已然板上钉钉,再求情也是没用的。
什么?问朕突然去别宫的理由?
天气冷,朕泡个温泉不行么?
作者有话要说:
什么?不认识汤泉宫?
那华清池肯定认识吧?
【我什么也没暗示,正经脸
第50章
汤泉宫位于兴京东面骊山脚下, 距都城约莫三四十里路。其汤历史悠久,早在始皇初就砌石起宇, 从天子的游幸之地正式成为别宫。从那时到现今的数百年间, 历代帝王多加修缮,慢慢演变成如今称得上可观的规模。
这倒是让朕捡了个现成的便宜,毕竟叫朕自己掏钱修新的宫殿是根本不可能的。再加上早年父皇偶尔去过几次, 楼台水道之类已大致整饬过。如今朕要再去,命人打扫一下主要殿宇就成了。
故而,朕一面将此事吩咐下去,一面让诸位大臣仔细商议宋远道的名单。等他们得出个各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后,汤泉宫也整理干净了——
相比雍蒙被公推接替吏部侍郎的位置, 其余亲王的职位可谓乏善可陈。在冬至大朝会上,朕命刘瑾当着百官的面念了敕令, 次日便按计划出兴京东门、前往别宫。
虽说汤泉宫和兴京不算远, 但毕竟有些距离。几个宰相商议之后,拟定了一份方案——朝中留两位宰相处理大小事务,剩下一人在汤泉宫御前听诏;为免来回奔波,每人轮值十五日。顺序自然照资格来, 先是王若钧,而后曹矩,谢镜愚最末。
汤泉宫里大大小小的温泉有十来处,本是方便帝王携带妃嫔之用。然而朕后宫空虚, 基本派不上用场;这也是朕让人只收拾主要殿宇的原因。按例,官员应该住在宫外;但房子空着也是浪费, 朕便让王若钧暂住瑶光楼。若有官员因急事前来也一并暂住,还可以省下通传和觐见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