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千里(122)
作者:香叶桃子
时间:2024-05-07 08:51
标签:民国
今天他见过周秉正,似乎卸下千斤重担,全身轻松。面对死亡,他从未有过的高兴。一切该尽的政治义务全部尽完,他可以专心地想叶鸿生。
一种带有漂浮感的快乐让他意识到——死亡真的迫近了。
阮君烈带着一种特殊的快乐,迎接这一时刻。
他的眼前蒙着一层雾,看不清任何东西,但是不妨碍他去看叶鸿生。他决定把叶鸿生从虚空中叫出来,提前见一面。
阮君烈知道,叶鸿生对他有求必应,一定会来接他。
他伸出手,对着阴阳的虚空,呼唤道:“宾卿!”
黑暗加深,中间却开始闪亮,一脉水流汩汩涌出,水流逐渐变宽,霎时间汇集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水域。弱水之上,涌出一片绿叶紫茎的植物。叶鸿生站在哪里,面容依旧,用眼眸望着他,开口应道:“子然。”
阮君烈感觉到热泪溢出,不受控制地溢出来,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生命的力量重新流入他的体内。阮君烈不想浪费时间,他将针管拔掉,氧气管扔掉。这些身外之物,他永远不再需要。
阮君烈热切地注视叶鸿生,叶鸿生在黑暗中光华四射,发出柔和醉人的光芒。这是四十多年来,他把他放在心中孕育出来的光华。
叶鸿生含情脉脉地看着阮君烈,等待他。叶鸿生身上闪耀着玉色的灵光,那是他们互相许诺的凭证,融化在了他的身上。
阮君烈被叶鸿生所吸引,决定立即过去。浑身的疼痛涌上来,他顿时难以呼吸。黑云聚拢过来,枭鸟厉声鸣叫着,围绕住他。
阮君烈万般厌烦。
在死亡的道路上,除了叶鸿生之外,他不接受任何牵引。丑陋的,多嘴的事物全都该死。怒意点燃他的心火,几十年不曾尽兴发作的战魂熊熊燃烧。阮君烈决定杀死阻挡他的活物,劈裂黑云,焚尽胆敢支配他的一切,发泄他的不满。
虚空中光芒大盛,阮君烈执起佩剑,挟带无限的狂暴,扫荡枭鸟,将它们砍成肉泥,黑色的羽毛纷纷扬扬地落下。他用雷电劈刺黑云,命令它立即滚开。
滚滚雷霆荡开黑云,露出了水波。
叶鸿生站着水上,耐心地等待他。水面上蛟龙浮动,正在驱赶枭鸟。
阮君烈让叶鸿生住手。他要自己来动手,把它们全部杀光。
叶鸿生顺从他,停下来。
阮君烈先调整方向,向着叶鸿生的方向降临。黑云重新聚拢,数不清的枭鸟拍着黑羽,向他涌来。阮君烈感到心脏急剧地紧缩,痛得滚动挣扎。
他发出狂怒的嘶吼,决定毁灭一切,连自己的躯壳也不放过。
一簇强劲的烈火从他的心口冒出来,点燃周遭。枭鸟纷纷拍打着翅膀,惨叫着,带着火焰在空中翻飞。雷声大作,涤荡层云,将它们破开。
叶鸿生怀着无限地爱意,伸出手。
半空中,阮君烈散发出万千酷烈,好像红日西坠,需要散发出内蕴的红光与灼热,染红了一大片天地。他朝着叶鸿生而去,好像烈阳重归沧溟的怀抱,一刻也不停留。
阮君烈挣扎着,燃烧着,忽然浑身一轻。他终于触到对方,紧握住他的手。
叶鸿生的眼睛被点亮,眸子里闪动着一种缠绵而痛苦的情绪。
阮君烈无声地念了一个名字,用尽全部力气,安心地闭上眼睛。冥色笼罩下来。
宾卿。
第86章 后记…
大家好,感谢阅读这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写作中,有朋友对其中的准确性提出疑问,例如军统改名“保密局”应当写出来。
作者认为,读者朋友都明白“军统”是什么,不影响文章理解,所以没有提到军统改名的事情。鉴于有读者朋友十分关切为“军统”正名的细节问题,作者已经加上这句话。
在闲聊中,作者曾经说过“瞿秋白枪决前,中统去劝降”的话,有朋友提出“那个时候中统还没正式成立”,确实,当时“中统”还没有正式挂牌,去劝他的人是陈立夫。陈氏兄弟乃中统首领是常识。中统的前身是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的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当然早就存在了。
作者不能保证文章中发生过的所有事情在民国时期都有迹可循。
小说是虚构的,在这篇文章的创作中,作者参阅了史料,但是不可能写史料知识百科,不会每一个细节准确到位,文章是遵循主角的人生轨迹与性格展开,遵循便于读者理解的通俗方式写作。
作者参阅的材料大多为学者著作,佐以回忆录,并非网络内容,网络上谣言众多,不怎么可信。主人公均没有原型,跟现实中的历史人物经历不会重叠。
文学创作不是新闻,应当有想象力,更要有自己独特的人物创作。历史知识可以做路标,没必要做拐杖,没有必要搬运史料拼凑。国民党中众多派系,如著名的CC系政学系,作者都没有单独描写,小说不是给国军或者共军做党史。因此,对两党党史有兴趣的读者还请参阅正史。
在这里,对本文中尚未写出来的一些历史背景,作者做一点补充说明。
孙中山提出“以俄为师”,在此之前,国民党是个封闭的组织,缺乏组织性,搞不起来社会活动。直到苏共帮忙改组国民党,中共同时加入他们,国民党才开始迅猛发展。改组后,国民党跟发馒头似的,发旺到上百万人。倘若共产党有毒,岂能发这么大?养这么壮?
在抗日这个问题上,1915年因为“二十一条”而引起的全国反日运动,国民党人内部意见分歧,基本置身事外。一直到“护国运动”,在抗日问题上唱主角的都是进步党。亲们不知道国内除了两党,还有其他党吧?国民党怎么有能力把抗日的功劳给包揽呢?1923年,国民党号称二十万,实际数目包涵10万雇佣兵,登记数目水分也大,其实就几万人罢了,如何抗得了日?
孙中山不厌其烦地讲“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要“扶助工农”,可见他的思想中有对资本主义批判的一面。苏联共产党是国民党的一位老师,中共是国民党的小同学,有点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国共怎么可能水火不容?国民党发家跟共产党有密切关系。辛亥革命并没有让国民党发家,得势的是北洋政府,直到接受共党改组之后,他们才猛然壮大。
经过苏共改组,中共与国民党融合在一起发展,几年内蒸馒头似的,给国民党蒸到一百多万人。孙中山一死,国民党感觉差不多了,开始清党,一口气杀掉30万党众。为了清除共党的“余毒”,即使中共实际人数不过2-3万人,杀自己人也是在所不惜的。
脱胎换骨后,国军就是这么看重“血统”。
为何阮君烈一开始就对叶鸿生的身份那么敏感,老实讲还不是主义的问题,跟历史背景有关系。真的是会死人啊,不是开玩笑的。看陈立夫的回忆录,为了找出共产党,他们叫党员全部站出来打斗,因为打起来,国共自然就分出阵营了嘛。
这个蠢法子不知道打死多少国民党自己人,场面很可怕。正常人都不会想去经历。
阮君烈的思想是排外的,所以他紧跟这种趋势。
叶鸿生为什么待阮君烈那么好,不去消灭他。
除了爱情的关系,还有后期成熟的党派思想的关系。叶鸿生是一个共党,不管他身在庙堂,还是身在江湖,还是被贬斥,都是一样的。否则WG被打倒的中共干部都不算中共了。
抗战的时候,发布“来过中国的日本军人一律枪毙”命令的是国民党将军孙立人,不是共产党。共军的做法是优待俘虏,没有犯罪、情节较轻的人好好对他们。共军曾经俘虏过一些日军后勤人员,包括医护人员,一直带着他们,优待他们。日军的医护、技术人员跟随共军南征北战,一直打到淮海战役。解放后,为了让日军俘虏返回原籍,共军给他们修改档案,方便他们重新回日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