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古代耽美>

青竹(96)

作者:寓风 时间:2024-12-17 08:18 标签:种田文 穿越时空 轻松 布衣生活 市井生活 治愈

  到时候他就有地了。
  也更有钱了。
  沈青越:“要不然,送我两亩地?让我落个籍?”
  “嗯!十亩也行。”
  “我就值十亩地啊?”
  “那……一百亩。”
  “收一收,收一收,我都不知道一百亩有多大。”
  “我也不知道。”
  两人对望,一起傻乐。
  沈青越笑得差点儿岔气,“你有没有想过,要是咱俩开荒,一百亩说不定得干一百年?”
  姜竹:“没有。”
  沈青越:“那你想过上哪儿雇人,要花多少钱吗?”
  姜竹:“没有。”
  沈青越吹个口哨,“不错,我就欣赏这种有难度的梦想。”


第67章 开源(二更)
  一百亩的梦想也不是完全没戏。
  村里就有现成的劳动力, 还不用管饭,给工钱就行。
  按照他们这儿的行情, 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一天工钱在五十文到八十文,抢收的时候能干的青壮年一天有六十到七十文,若是雇人的人家比较大方,最高能给到八十文。
  年纪稍大或者干活儿不那么利落的,则是一天五十文到六十文。
  不过抢收一共也干不了几天,短工向来要贵一些。
  他们在本村雇人, 且是长期,工钱大概在青壮一天五十文,非青壮一天四十文就能雇到人。
  并且也不用担心磨洋工的问题,只要放话出去, 谁开荒出来的地优先佃给谁家种,说不定家里没多少田的人家还会自愿加班, 争取能早点儿种上。
  沈青越干脆在自己的日程里加上了每天到村子里八卦的时间。
  村子里的人对他还是挺好奇的。
  天天上山的小孩儿们嘴里经常挂着沈先生, 但挂的不是沈青越画的画好看, 就是沈先生讲的故事有意思, 要么就是沈先生表扬了谁, 分零食给谁, 或者每个草市必有的固定项目, 沈先生赚了好多钱。
  再有, 就是沈先生不会做饭、沈先生不会洗衣服、沈先生怕虫子, 沈先生怕老鼠, 沈先生怕蛇……
  再再有, 就是在山上交菜、交药材,接孩子、送孩子,和沈青越有过交集的大娘大婶们对他的评价——沈先生真好看。
  再多的, 就没什么了。
  一点儿都满足不了村里人的八卦之心。
  尤其是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爬不上山的老头老太太们。
  他们中有很多一辈子没进过县城,人生的活动范围就是本村和走亲戚能到的村。
  男人们好歹还能赶赶草市,去码头干活,女人们,很多人最远的范围不是娘家,就是到山阳镇。
  一辈子认识的也就那么些人,加起来可能还没沈青越的中学人多。
  他一下山,马上就引起了村里老太太们的注意。
  外边来的,新鲜,年轻,好看的小伙子。
  谁不想多看几眼?
  树荫下编草鞋、编扇子的老太太们和纳凉聊天的老头们见他闲溜达,都乐呵呵和他搭话。
  沈青越拐个小弯过来,混到了一个厚墩墩的麦秸绳编的坐垫儿。
  半天过去,全村人都知道了沈先生现在不考虑人生大事,没有成亲找对象的打算。
  等他们八卦够了,沈青越也开始问起村里各家田地的情况。
  这一问可把大伙儿问得唉声叹气的。
  他们这儿地少,精耕细作,一年一亩地能收三石多粮食。遇到好年景就多点儿,伺候好了说不定能有四石,遇到坏年景,能落两石就不错,说不定还会颗粒无收。
  大虞从建国到现在,已经近二百年,别处他们不清楚,但是山阳镇和附近几个挨着山的镇都是地少人稠。
  他们村里,家境好的,一家能有二三十亩地,家境差点儿的,一家就四五亩,仅够个温饱。
  若是一家连三亩田都没有,那就要挨饿了。
  姓姜的人家基本都是种地的,有当年祖上搬迁过来时买的,也有定居下来后一点点开荒开出来的。
  而姓江的,大多还是靠山吃山,每家都没多少地。
  只不过茶园流行起来后,宝峰县有钱人家都快把山买光了,打猎都快没地方打了。
  “咱们这儿还算好,伏蟒山高,兴许是不好种茶,我姑娘婆家那边儿,山都叫那些有钱人给占啦,他们捡个柴都不方便。”一个老太太抱怨。
  其实他们也不方便。
  不过他们村离县城远,一小半人又是猎户,买了他们山头的大户人家一年也来不了几趟,他们该怎么进山还怎么进山。
  再之后,这山就卖给了韶家,当陪嫁到他们村来。
  再再之后,就是到姜竹手上了。
  沈青越听懂了,更早买了姜竹家山的那家人,根本就拿村里这些猎户们没办法。
  离城远,又不能种茶,派来人多了不划算,派来人少了看不过来。他们买是买了,村里人照样当野山用,该打猎打猎,该砍柴砍柴。
  他暗戳戳地想,穷山恶水出刁民啊!
  难怪那家这么利索就卖了,这山要不是落在姜家村自己村里人手里,管你地契上名字是谁,说不定他们现在还照样当野山用呢。
  反正离得远,官府也不能天天上这儿来管。
  若是座茶山还值当派个管家,只长着竹子和树,还真不值当置这个气。
  要是一直都是这样的,也难怪他们对姜竹大嫂不许村里人上山怨气那么大。
  说不定江家人从前一直在这山上打猎,山归了姜竹他娘之后才慢慢不上姜家的山的。
  要是这里从前祖祖辈辈都是江家人的猎场……
  沈青越简直越想越替他们凄凉。
  也难怪江家自己族里就产生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打猎,一部分已经放弃靠打猎为生改为种田了。
  江顺子家从他爷爷开始,就卖了弓箭买地种庄稼种菜了。
  江宏亮家则是遵守传统坚持打猎为生的顽固派。
  不过大多人家还是半耕半猎,像江顺子家完全放弃打猎只种地的,或江宏亮家只有菜地不种粮食,收入几乎全靠打猎的,都不多。
  并且村里田地最多的,就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江修文家。
  说山的时候,大家还算心平气和,还能当故事讲,说的时候,就愁眉苦脸了。
  连后面溜达过来的里正都叹气。
  他最羡慕的就是那些田多人多,兴旺富裕的村子了,可他们姜家村呢,年年开荒,开荒开到已经没荒可开了,可地却越来越少。
  原因也很简单。
  农户家最值钱的就是地,谁家紧急用钱,立竿见影的就是卖地,等有钱了再买地。
  这本没什么,但是不知怎么的,卖着卖着,地都到大户人家手里了。
  人家有钱,轻易不会卖地。
  等他们渡过急想再买地,傻眼了。
  里正家原本的三十亩地就是因为给他爷爷看病,变成了二十五亩。
  那五亩,他们加钱人家都不卖。
  为这个,他爹当族长时候,就下了狠心开始弄族田。
  到他当了里正,更是硬性要求村里谁家要卖地,必须按市价卖给族里做族田。
  以后有钱了,卖了多少亩,还能按市价从族里买回去多少亩。
  但绝不能因为外人出价高就卖到外面去。
  最初推行时候,急用钱的几户人家不同意,觉得里正这是仗着手里头那一点儿小权坑他们家的救命钱,急了还上里正家打过架,后来他们往回买地的时候终于回过味儿来了,就不再反对了。
  还是卖给族里好。
  哪怕以后没钱再往回买,族田的收获也能惠及到他们身上,起码同宗同族的,族里不会眼见自己家孩子饿死冻死。
  有了族田,他们村算是保住了现有的地。
  但即使这样,遇到了大灾年,等到连族里也实在拿不出钱粮来,还是有人不得不往外卖地。
  里正顺着话题哭了会儿惨,一边想让村里人体谅他的不容易,一边顺势问沈青越:“我听说竹子这几天都没在山上,去韶家学怎么在山上开荒修梯田了?”
  “嗯。”聊半天沈青越也想提这个。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