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164)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不知道是南宋气数已尽,还是皇帝和朝廷都无有识人之明,反正在宋孝宗之后就再也没有什么有名的武将。
  前几个皇帝还肯挣扎一把,后面的干脆躺平,最后就是逢王朝末年一定会有的幼帝出现了。“】
  赵匡胤眼神凶猛的盯着两个儿子,这也是没用的废物!
  赵德昭和赵德芳:......有点不好的预感。
  【李一面带怜惜之色道:“他一定是一个很乖巧的孩子,可陆秀夫背着他跳入海中的时候,他肯定很害怕,毕竟海里是那么冰冷和漆黑......”】
  陆秀夫下意识看向小皇帝,他抓着他的衣袖,看着他的眼神是那么信赖。
  陆秀夫眼眶一红,他痴长陛下三十多载,也不过庸碌之徒,如今国家亡了,他们如何能苟活呢?
  陆秀夫柔声道:“陛下,别怕。”
  赵昺摇摇头,依然稚气的声音里却满是坚定,“您说我是皇帝,我不怕的。”他不能怕,因为他是大宋皇帝。
  【“大宋最后又出现了刚烈的君王与臣子,当时君臣流亡海滨,大小政事都疏于治理,杨太妃垂帘听政,与臣下说话还自称为奴。
  可是每当群臣朝会的时候,陆秀夫仍端持着手板,俨然像过去上朝一样,哪怕这种时候,他依然还想维护一个国家的尊严。
  陆秀夫并不是什么多愁善感的人,可哪怕是他,在这样的时候,也会不禁凄然泪下。
  他只能用朝衣拭泪,可衣服都湿透了,左右的人为他所感染,无不悲痛欲绝。
  当时群臣不是没想跑,左右国家都灭亡了。
  可是陆秀夫说:“度宗皇帝有一个儿子还在,他该怎么办呢。古人中曾有过仅凭借一旅即成就中兴的,而我们现今百官都在,还有数万军队,上天如果还没想灭绝大宋,难道就不能凭此振兴国家吗?”
  于是与众大臣共同拥立卫王。
  至元十六年二月的一天晚上,当时天气不好,宋末三杰中的张世杰派小船到宋主那里,想要奉宋主到他的船上,策划乘机突围。
  但陆秀夫想到靖康之耻,他害怕被人出卖,或被俘辱,他死不足道,可难道还要让皇帝遭遇徽钦二帝那样的耻辱吗?于是他固执着不肯带小皇帝上船。
  后崖山被攻破,陆秀夫护卫小皇帝的船一起逃走,而张世杰、苏刘义则各自逃生去了。
  陆秀夫考虑到难以逃脱,于是将自己的妻子儿女赶下海去,自己背着卫王赴海而死,当时他年仅四十四岁。
  在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陆秀夫也是抱幼主壮烈蹈海、以死殉国的爱国丞相。”
  李一沉重道:“而彼时,和陆秀夫同榜中了进士的他的同僚文天祥也被俘虏,当时有人劝文天祥写信给同僚劝降,他被数番威逼之下,写下了《过零丁洋》。”
  李一默了默,才缓缓开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我不如也。”李白低低一叹。
  那些很喜欢评论天幕所说的诗词的人也都久久不语,这样的诗,这样的情景,还有什么点评的必要吗?
  每一个看见这首的诗的人,谁能不动容呢?
  【“文字是有魅力的,诗词的魅力更是流淌华夏几千年,刻入魂与骨。”
  “当时元军主帅张弘范看后也不禁动容,最后笑着将其收藏,竟然不再逼文天祥,而这首诗也因此保存流传于后世。
  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元军置宴犒军,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皇上,不失宰相之位。”
  文天祥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张弘范感其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当时元世祖忽必烈多次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降臣王积翁说:“南人中没有比得上文天祥的。”忽必烈于是派王积翁去传达圣旨,可文天祥不愿意,便也不强求。
  “当时元朝对文天祥的态度是,想杀了舍不得,想放了又忌惮他的威望怕他在地方起事,于是就那么僵持着,而文天祥始终不改其志。
  要知道,元朝上到皇帝,下到朝臣都有很多人欣赏文天祥,如果文天祥愿意投降,功名利禄顷刻间就可以得到。
  可是,世界上还有比功名利禄更加重要,于文天祥而言,那是气节、是忠君爱国、是尊严、是他所热爱的民族......”
  “最后,忽必烈召见文天祥,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天祥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
  然而忽必烈还不忍心,急忙挥手要他退去。
  有人建议答应文天祥的要求,忽必烈同意,不一会儿又下诏加以阻止,但文天祥已经死了。”
  “文天祥使敌人都为之敬佩叹惋,可于他而言,在宋朝灭亡的那一天,他其实就该以身殉国了。”
  “在他死前一年,他就写下正气歌。
  ……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
  李一垂眸,悲悯道: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在晋国有坚持正义的董狐笔,在秦朝有为民除暴的张良椎,在汉朝有赤胆忠心的苏武节。它还是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拼死抵抗的嵇侍中流下的血,张睢阳誓死杀敌而咬碎的牙齿,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掉的舌头。”
  “……管宁高洁的品格胜过冰雪,诸葛亮死而后已的忠贞让鬼神哭泣……这些浩然之气充斥天地间,他们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并且万古长存。
  ……可恨我不能杀敌,身在牢狱之中,阴冷潮湿的牢狱不能使我痛苦,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先贤们虽然已经远去,却永远活在我心里。”
  李一长长一叹,“每次读正气歌,我都备受震撼。他们虽然死了,却永远激励着后人。
  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还有一位是张世杰,他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可是,他也同样的忠贞爱国,奉献所有。
  当时张弘范让张世杰的外甥他前去招降张世杰,张世杰历数古代的君臣,说:“我知道投降了,不仅能生存而且能富贵,但是我为皇帝死的志向是不能动摇的。”
  二月二十日,张弘范等人攻打崖山,张世杰战败,退保卫王所乘坐的船。
  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死后,张世杰还想侍奉杨太后寻求赵氏的后代而立位,再图后举。
  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
  那个时候,天气很不好,也许连上天都为这样的悲壮而哭了吧。
  当时将士劝张世杰登岸,张世杰说了句:“不必了。”然后登上柁楼,露香祝道:“我为赵氏,能做的事都做尽了,一君亡,又立一君,现在又亡。
  我还没有死的原因是希望敌兵退,再另立赵氏以存祀啊。现在到了这个地步,岂非天意啊!”
  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中溺卒于平章山下。
  他没有和小皇帝帝一起葬身海底,可是,他们都身在华夏大地,死在哪里不能重逢呢?”
  “宋末三杰,每一个都无愧于国,都尽忠而死。他们欣然赴死,给这个国家留下最后的尊严和刚烈。
  也许很多人都投降了,选择了荣华富贵,选择了生命,可是不是所有人都那么“识时务”,也有很多人和他们一样,为国赴死,无怨无悔。”
  “有人说宋朝是雪乡二圣,是完颜构,觉得宋朝就是烂就是没救了。
  可是宋朝也是岳飞,是宋末三杰,是甘愿殉国的十万军民。”
  “我怒其不为,恨其不争,可也哀其不幸。
  敌人固然强大,可是扪心自问,真的没有抵抗之力吗?明明可以做得更好的。”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