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04)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当然,这时候也谁不知道郑国渠直接青史留名,成为后世宝贵的财富。
  所以后来郑国修渠的目的暴露,又发现东方各国也纷纷派间谍来到秦国做宾客。
  群臣就对外来的客卿意见很大,当然可能也是不想多了一堆人来抢肉吃,毕竟官位就那么多对吧。
  总之他们就对秦王说:“各国来秦国的人,大抵是为了他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来秦国做破坏工作的,请大王下令驱逐一切来客。”
  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
  也正是因此,才又显出来了李斯的才智过人。
  李斯在秦国的形势眼看大好,怎么会想前功尽弃呢,于是他写下一封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要知道李斯写文章的水平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好,不但写的好,还总能写进嬴政陛下的心里。
  哪怕李斯不是丞相,大概也能靠这手文章在青史留下姓名。
  这样的水准,自然是非常高的。“】
  秦始皇微微颔首,李斯那一手文章奏折确实不错。
  李斯也颇为自得,他这一手好文章,向来为陛下所青睐,没想到连后世也赞赏有加呢嘿嘿,人果然得有点特长。


第161章
  【李一兴致勃勃道:“《谏逐客书》可是名篇佳作,最重要的是可以透过这个看政哥的小爱好哈哈哈。”
  “前面一段李斯先先历数历代先王重用客卿获得成功的事迹,举例证明他国来的客卿也是有很靠谱很能干的,不能一概论之,一起打死。”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接纳,疏远贤士而不重用,这会使秦国没有富庶之实和强大之名了。”
  “古今写文章可真是一个套路,举列说明再得出结论,写作文可以借鉴借鉴哈哈。”李一心想,要是她读书的时候看古人大宝名篇佳作,说不定作文分数就不会那么拉胯了嘤。】
  李世民好奇在群里@了一下秦始皇
  【唐太宗李世民:这里面真的有秦皇的小爱好吗(偷笑.jpg)】
  刘彻来了兴致,回忆一下谏逐客书的内容,然后嘿嘿一笑。
  【汉武帝刘彻:哦哦,始皇,是昆仑的美玉好还是和氏璧好,是随侯珠好还是太阿剑好。
  秦始皇嬴政:……】
  嬴政无语,后世的皇帝怎么那么八卦,无聊。
  【李一露出和刘彻同款笑容,“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始皇帝陛下喜欢什么呢?他喜欢昆山玉,喜欢随侯珠,喜欢夜明珠,喜欢太阿剑,也喜欢骏马等,但是这些都不是秦国生产的。
  如果大王只喜欢秦国原生的,就不该用这些东西啊!
  这些宝物,秦国不出产,而陛下却喜欢它,为什么呢?
  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用,那么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角、象牙做的器物不能成为赏玩嗜好之物……那敲打着瓦器、弹着秦筝、拍着大腿呜呜唱歌呼叫而悦耳的,才是真正的秦国音乐,《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这类乐曲,都是别国的音乐。
  现在抛弃了敲击瓦器而接受《郑》《卫》之音,屏退弹筝而求取《韶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为了舒适称心于眼前,适合观赏罢了。”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如今选取人才不问可用不可用,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去,是客卿就要一律驱逐。
  这样看来,您所重视的是美色、音乐、珍珠、玉器,而轻视的是人民。
  这不是用来据有天下、控制诸侯的策略。”
  “好家伙,李斯是懂得对比,举例政哥喜爱的东西,都不是从诸国进口来的,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可以留下,而像他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却要因为身份的因为被驱除,这样做对吗?
  像政哥这样有立志统一天下的人,那必须决得不对啊。
  整篇文章说道这里,其实就已经足够打动政哥,让他收回驱逐令,毕竟秦国的发家史还真的离不开来自其他国家送来的人才。
  当时收人才的时候还笑那些国家有眼无珠,总不能自己也做这样的人吧。“】
  李世民收起取笑的神色,不由自主的点头,“李斯虽然人品有瑕,此篇文章却是说得极为有道理。”
  大唐到李世民这里也就第二代,对于人才总是不嫌多的,昔年剿灭各路起义军,他总是不计恩怨,任用很多人才由此更加被拥戴。
  接收太子势力时,也是如此,也因此才有魏征全心效力,嗯,就是有时候忒烦人了。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这里李斯就说明逐出他国客卿的后果,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自己损失人才,削弱自己不就是在强大敌人吗?
  这只会让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向西而来,裹足不前进入秦国,这就是所谓“借给敌人武器,送给盗贼粮食”啊。”
  “说道可真是太犀利了,可不就是,人才从来不嫌多,如果只用秦国自己人,那就是放跑六国的人才。
  是六国的人才多还是秦国的人才多,这还用说吗?六国加起来多少人,秦国才多少人,人越多出人才也就越多,这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
  而现在秦王你却放弃这么一条获取人才多大途径,您这是真的想要统一天下吗?”
  李一补一句,“后面这些是我揣测文章的意思,李斯当然不会说的那么直白啦哈哈,毕竟他还想在政哥手下干活呢,哪里会骂政哥傻。
  咳咳,当然我可没有骂政哥的意思,我就是在总结文章表达的意思而已,这波是李斯的锅。“】
  李斯:emmm我可真是谢谢你……
  【“最后就是全文总结概括啦。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全文大概就是这样,整篇文章写得是真的有理有据,并且立意高远,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很适合做范文哦。”李一竖起大拇指,“要不然说李斯的文笔是很nice的。”】
  嬴政颔首,当时他确实是生气之下才发布驱逐令,还好李斯劝住他。
  【“李斯这篇文章上奏后,果然打动了秦王,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此后被越发重用。
  毕竟由文观文,可以看出李斯的卓越识见,也体现了他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政治主张和用人路线。
  李斯的《谏逐客书》不只是一篇好文章,还是是一个好策略,更加为秦王朝的统一天下奠定了策略基础。
  而其中表达的任人唯贤的思想,在任何时候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谓是识高文亦高。
  所以《谏逐客书》才在千百年后依然被看重,嗯,并且要背。“这才是重点!】
  李斯露出一个微妙的笑容,要背啊,这可真是……多不好意思啊,回头有事没事多写几篇,当然他也不是想让后世学子多背些文章,就是给后人多留下点笔墨而已。
  李一:……人不能,至少不该这么不做人!


第162章
  【“李斯在乱世中挣命,进而一步步成为大秦的丞相。
  他的崛起并非偶然,他选择了大秦,大秦也选择了他。
  从他曾经只是个小吏可以看出李斯的出身和萧何应该是差不多的,不算什么豪门大家,但是也能供养子弟读书识字,当然,读得多深是没有的,所以后来李斯去了荀子进修。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