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324)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黄巢起义是多方面下的产品,而黄巢本人最开始想要的是科举入仕为官,但是一般王朝末年想来吏治也不可能多清明,所以黄巢成功喜提屡试不第的结果。
  事实上有唐玄宗为杜甫一人举办科考,然后最后考出一个野无遗贤的结果,我们对唐朝的科举制度绝对可以报以质疑的态度。
  而黄巢的落第到底是他水平不到还是其他原因,也就不得而之了。“李一的话里有着很强的暗示意味,落第不一定就是有黑幕,但是一个有着真材实料的人落第,加上又深处混乱黑暗的王朝末年时期,那么这个几率就很大了。】
  开元年间
  唐玄宗:emmm……朕真的改了,改了!这种没发生过的黑历史就不用一直重复啦!!!
  【“落第后起义前,黄巢分别写下两首诗,由此可一窥他的才情。”李一笑了笑:“其实我蛮喜欢他这两首诗的。”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李一又欣赏又惋惜道:“这首题菊赋里面有一种顽强的斗争精神,他说一旦自己成为青帝,就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大好春光中开放,让菊花也同样享受到蕊暖香浓蜂蝶绕丛的欢乐。
  口气很大,可是这种对不公正“天道”的大胆否定和对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热烈憧憬,确确实实地反映出诗人超越封建文人价值观念的远见卓识和勇于掌握、改变自身命运的雄伟胆略。”
  “他落第是因为得到不公平的对待,那么他就要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所有和他一样的人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才华。”
  “菊花通常是孤高孤傲品性高洁的代表,但是黄巢别出心裁,他的诗写了菊花“满院栽”,这是因为在他心目中,这菊花是劳苦大众的象征,与“孤”字无缘。
  在他看来,菊花开在寒冷的季节,不是孤高自傲,而是得到不公平的对待,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平台,所以他说如果有朝一日他成为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也就是让菊花也能得到好的发展平台。“】
  写菊大家陶渊明若有所思,这黄巢竟然是这么理解吗?
  他缓缓吐了口气,不得不说,这个思路让他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恍然大悟之感。
  不同的人看待同样的事物,确实是有着天差地别的感悟。
  【“诗中的菊花,是当时社会上千千万万处于底层的人民的化身,诗人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他决心要让菊花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这里也体现了农民平等思想。
  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里还有一个靠谁来改变命运的问题。到底是祈求天公的同情与怜悯,还是“我为青帝”,取而代之呢?其间存在着做命运的奴隶和做命运的主人的区别。
  而黄巢说“我为青帝”,这豪迈的语言,正体现了他推翻旧政权的决心和信心,而这一点,也正是一切封建文人所不能超越的门槛。”
  “不说其他的,只在诗词一道上,黄巢确实才情横溢,其中的豪迈气势非枭雄不能品味,可很多枭雄往往又没有这样的文采。”】
  曹操表示不服,这题菊赋写得是不错,但是也没有那么好吧。
  他的观沧海龟虽寿也是佳作来着!
  咳咳,最重要的是,那啥枭雄的,嘿嘿。
  【“如果说《题菊赋》是磅礴大气,那么他另一首诗就是杀气冲天了吧。”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菊花盛开以后别的花就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开头一句就杀气十足,先声夺势。”李一十分欣赏道:“从这一首不第后菊赋可以看出,哪怕他当时落第,也没有沉浸在失落之中,而是更加豪情壮志,科举给予他挫折,但是他却更想改变这个黑暗的世道。”
  “他自比菊花,可现在还不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但是没有关系,等到九月八菊花盛开的时候,这偌大的京城都要被菊花的芳香所笼罩。
  他这是在说,迟早属于他的时代会到来,真的好强烈的自信啊。“】
  “好一个待到秋来九月八。”李世民目光炯炯,“好精彩的诗。”也是好生杀气十足的反诗,但这反而让他战意十足。
  可……曾经的天策上将,现在的皇帝陛下心酸的想,那是他永远无法触及的大唐乱世。
  【“《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
  在这首诗中,诗人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他把菊花作为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象征,以百花喻指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显示了农民革命领袖果决坚定的精神,堪称瑰丽壮魄,气魄雄伟。”
  ‘’当唐朝拒绝他,他在这黑暗的世道看不见希望时,黄巢不是气馁,不是放弃消沉,而是选择改变世道。”
  说到这里,李一深深吐了口气,“他失败了,后来也变得物是人非。
  诗赋犹在,可人非昨日之人。 ”
  “当然,黄巢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哪怕他确实将曾经压迫他的腐朽集团干掉,可是他也没有让菊花报与桃花一处开。”李一不禁默了默,很遗憾,也很可惜。】
  李白敲了敲酒杯,长长一叹。
  诗,倒是极好的诗,当浮人生一大白。


第296章
  【“古代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四个字——官逼民反。
  大泽山起义如此,黄巢起义还是如此。
  尽管这些起义都不算成功,却给封建社会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洗礼风暴。
  当唐太宗说出君舟民水时,就足以表明那个不把平民百姓当人看的社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当权者终于意识到百姓的力量,水滴成河,聚沙成塔,也许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当他们被逼得不得不团结起来反抗时,那么这股力量就足以掀翻任何的统治阶级。
  任何无视轻视人民力量的人或势力都会被这股力量教做人。“李一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眯眯道。
  “历史早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
  嬴政刘彻等人都若有所思,他们都算得上唯我独尊的帝皇,可是必要的时候,又都能听得见劝谏。
  历朝历代中,他们也绝不是什么仁爱百姓主,恰恰相反,在他们的伟业下,百姓的生活往往艰难不少。
  竭泽而渔的道理他们懂,对百姓更好一点嘛……也许这是他们今后漫长帝业中需要学习的课程。
  【“农民起义战争的本质是阶级斗争,在封建制度下,地主阶级拥有绝大部分土地,广大农民只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并且长年累月的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日益严重,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农民极地反弹,拿起武器进行反抗。
  反抗的最高形式,表现为封建社会各个时期的农民战争。
  在几千年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中,爆发过数百次农民战争。
  这种农民战争是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每一次较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都严重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从农民起义战争的口号变化也看出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的需求也在一点点的改变。”
  “比如唐末王仙芝、黄巢起义提出“冲天”“均平”;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明确提出“均贫富”,这也是第一次有起义把平均财产的政治主张作为农民起义的纲领。
  至此,农民起义的目标发展到要求改变贫富不均的现实阶段。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封建社会走上了缓慢解体的过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