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169)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结果没两年,郭子病逝,红巾军领袖小明王扶持着郭家的人想要夺这里的权,但是滁州和和州的军队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编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叙和张天佑有勇有谋,并且手下又有人才,郭家的人怎么可能是对手。
  也就是郭子兴才能让朱元璋敬着,其他人配吗?
  所以,朱元璋才是这支队伍的实际主帅。”
  “与此同时,朱元璋再次来到历史的转折点。
  由于当时各方势力复杂,最后朱元璋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张自己的实力。
  这九字方针可是非同一般,多少穿越者奉为圭臬,多少想要走争霸路线的人都按照这个路线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李世民几乎忍不住拍手称赞,说的太好了。
  不止李世民,多少名将都赞叹了出声,看似没有特别的九个字,实则已经凝结多少兵家的精华。
  “这是为多少野心家指明道路啊。”刘邦咋舌,天幕可真敢说。
  【“奉行这一方针的朱元璋也确实走向争霸之路,稳打稳扎,并且成为最后的赢家,也就不怪大家都觉得这个至理名言,也确实非常有道理。”】
  朱元璋轻咳一声,状若无事道:“也就那样吧。”
  “爹,这可是神来一笔啊。”
  “就是爹,这都是您的英明神武,在您的领导下,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
  朱元璋的一二三四五六七……n个儿子,也不是缺心眼,见自家老头子这副神情,还能不懂,朱棣最先开口,务必不着痕迹的吹爆老爷子,免得他还惦记他的腿。


第122章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三条战略是朱元璋发展初期的指导思想,使他的势力迅速秘密扩张。
  随着势力的扩大,粮食的问题也重中之重,于是他盯上了紧靠长江南岸盛产稻米的太平、芜湖。不久,攻克太平。
  朱元璋置太平兴国翼元帅府,自己做元帅,任命李善长为帅府都事。
  这样,朱元璋便开始了稳固根据地的工作。
  隔年,朱元璋亲自统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进攻集庆,后改集庆为应天府。”
  说道这里,李一吐槽道:“好直白的一个名字啊,应天府,顺义天意吗?”】
  朱元璋理直气壮的想:朕乃天命所归,应天而兴兵伐无道,重振山河,兴汉家天下,难道不是名副其实嘛。
  【“1357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
  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1359年,朱元璋控制江左、浙右各地,接下来再向西就是陈友谅的地盘啦。”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朱元璋所在的红巾军名义上的领袖依然还是小明王韩林儿,就...一直都是一个傀儡吧?”
  “地位有点像汉献帝,他爹是韩山童,是白莲教的人。
  白莲教在历史很有名,造反专业户,老是和皇帝作对,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教派还是看某清剧呢,后来才知道,这白莲教历史源远流长的很,早在清朝以前,差不多唐宋时期就出现了,一直顽强的在民间搞事,这可是真正的千年大教了。“李一感叹了一句,这白莲教生命力之顽强,实在令人佩服。
  “时刘福通与其同伙等也宣扬“韩山童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应当掌管中原”,于是杀白马黑牛,对天地发誓,图谋起兵,并决定以红巾为号。
  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当起义群众聚集一起宣誓起义时,地方官突然派兵前来镇压,韩山童被捕牺牲,韩林儿与其母杨氏乘乱逃到武安山躲藏起来。
  但是,当时刘福通等人冲出重围,又重新聚合起义军,于五月初三日占领颍州城,至此,大起义正式爆发。
  而后,刘福通将韩林儿迎至亳州,立其为帝,号小明王,建国大宋,改元龙凤。”
  李一额外说一句:“韩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所以国号称宋,说是为了迎合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复宋”之实现......”一时之间,有太多槽要吐,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赵匡胤精准犀利道:“怎么挑了这个玩意,就不能就近论吗?那南宋也是有几个比这畜牲好太多的皇帝吧。”而且咱姓赵,你们姓韩的是真的够厚脸皮的,连姓氏都不改一下,张口就瞎扯。
  【“怎么说呢,如果我是汉人,听见宋徽宗这个名字都要觉得这起义军前途无‘亮’吧。”李一在亮字加重音,“咋地,这宋徽宗都被俘虏到死了,做他的后人很有面子吗?反正我听了就不但会无感,还会想吐口水。”
  “虽然确实来说,南宋只能算偏居一隅,北宋说起来才更体面,而宋钦宗临危上任,没多久就扑街,也不一定有后代,宋徽宗的后人更好扯大旗,但是......”徽钦二帝本来就是半斤八两。
  “但是,这个名字他说出来就晦气啊!扯他的大旗也是真的不觉得不详啊?也真是不怕出师未捷身先死啊?哦,韩山童已经先被死了,宣誓都还没有结束就被咔咔,呵呵我严重怀疑是被宋徽宗克的,本来赵匡义的基因就怂的一批,到了宋徽宗那更是烂的青出于蓝了。
  宋徽宗的基因那就是赵匡义烂的那一份的加强版吧,两个儿子当皇帝,两个都烂。”
  就emmm......】
  可不是。很多人都下意识点头,虽然宋钦宗才是亡国之君,但实则来说,宋徽宗更让人唾弃,太平的时候就当皇帝,一出事就甩锅,完全没有任何当担,什么玩意啊!
  还有宋钦宗和宋高宗那更是令人呵呵……反正父子三都不是什么好货色,一个比一个烂。
  【“虽然韩山童先死了,但是起义的口号都打出来了,所以刘福通还是咬牙找到韩林儿当做吉祥物,而其他各地的人也纷纷起义,跟着打出红巾军的名号。
  这当然不是红巾军有多得人心,多半都想让韩林儿和刘福通挡灾前面做靶子,也没见他们对韩林儿刘福通多忠心。
  而当时郭子兴起兵也跟着随大流,所以去郭子兴麾下当兵的朱元璋也就是这样成为红巾军的一员。
  这好处没有多少,后面倒是经常被掣肘,但迫于红巾军势力强大,前期朱元璋也就只好苟着。
  等朱元璋壮大起来,两方也一直维持面子情。
  等到刘福通的势力被元朝反攻,被围城时,刘福通遣人求救于名义上是韩宋政权江南行省丞相的朱元璋。
  朱元璋担心安丰被攻破,张士诚的势力就会更强大,于是亲自率军前往支援,救出韩林儿。
  这时候怎么安置韩林儿是个问题。
  韩林儿终究不是刘协这样名正言顺的大汉继任者,还可以打打招牌。
  他从一开始就只是起义军扶起来的一个吉祥物,既不算真正的正统所在,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吧,真说起来又确实是红巾军名义上的老大。
  一开始,朱元璋是打算将韩林儿安置于应天府,诸将亦议于中书省设御座奉韩林儿,但是刘基说:“彼牧竖耳,奉之何为!”又密陈“天命”所在。”
  李一笑道:“意思是说,一个没什么用的小子,贡着做什么,天命又不在他身上了。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天命已经在朱元璋身上了,不需要这么个招牌了。
  不过也确实,当时曹操之所以奉着汉献帝,那是因为大汉四百载还在眼前,而红巾军虽然打着宋朝的名义,可是宋朝已经灭亡百年,又有多少人记着呢,何况这个宋朝后人还有水分的那种,所以没必要,咱自己拳头已经够硬了。”
  “当时朱元璋也是领悟,于是将韩林儿安置于滁州,更换其左右宦官侍从,但还是很够意思的营建宫殿让他居住,待遇甚厚。”
  “第二年,朱元璋自称吴王,仍奉龙凤正朔。”
  李一道:“不过这些都是几年后的事情,时间线拉回,那时候朱元璋依然还是弱势的一方,受到刘福通等人的掣肘。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