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87)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李一又道:“后来,唐玄宗越发穷兵黩武,不顾百姓死活时,杜甫还写了前出塞九首。而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又写了后出塞五首。
  其中前出塞九首都是通过一个征夫的诉说反映其从军西北边疆的艰难历程和复杂感情;
  后出塞五首则以一位军士的口吻,诉说他从应募赴军到从范阳叛军中脱身逃归的经历,通过一个人的遭遇深刻反映了安史之乱“酿乱期”的历史真实。
  大家可以自己去读一读。”
  “说起来大家很熟悉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就是出自前出塞其六,不过比起这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我更喜欢这首诗后四句。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治侵陵,岂在多杀伤。”
  李一感叹道:“拥护强大的军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而不是为了杀人,为了杀人而打仗,导致百姓民不聊生,那怎么值得呢?”要说打仗能让国家强大能让百姓过得更好,那是一回事,可是天宝后期的战事根本就是一塌糊涂,除了让百姓过得更惨还有什么意义?
  李一叹气,“如果这些诗大家读来已经觉得很惨,那么想来三吏三别就只会更难受。
  要知道读杜甫的诗总是容易感同身受,并且被拷问内心的。“】
  杜甫却笑了笑,那也算是有点用了。
  【“当杜甫举目四望,神州大地,国家衰败,河山萧索,而百姓又如何的痛苦,这些从杜甫诗中都体现淋漓尽致 。”
  “可以说杜甫是战争的经历者,也是百姓们一路苦难的目击者。哪怕诗中事件并没有发生在他身上,如抓壮丁,新婚别等,但他的感情线索一直追寻着这些不幸者,与之同悲,为之垂泪。”
  “杜甫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着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感,他把这些加注在现实主义的诗篇中。
  而“三吏”“三别”中的现实主义精神又烛照着有良知的文人的人性光辉。
  这正是杜诗在以悲为美的轮廓下用现实主义精神挥洒出万丈光芒。”
  “思来想去,我觉得最能体现杜甫的大概还是那句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李一笑了笑,颇为感概道:“当年上学为了被这首诗是欲生欲死,十分痛恨这篇幅字数和其中的生僻字,如今却只高兴自己能这么早读到这样的诗。”
  “当然啦,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想说,我不想背诵啊!”李一握拳。】
  杜甫被逗乐了。


第253章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李一引用了陆游的书愤,感叹道:“此心同彼心,在某些时刻,诗人们哪怕隔了时间岁月长河,也能因诗句而引起共鸣。”
  叹了下气,李一突然又微微一笑,“说起来晚年杜甫的创作达到了高潮,不到两年,作诗四百三十多首,占现存作品的百分之三十。别人是年纪大了没灵感没作品,杜甫跟别人是反着来嘛。而且这些作品可不是什么滥竽充数的,其中名作有很多,《登高》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和早期的《望岳》实在可以对比着看。”
  “不过,漂泊多年,晚年杜甫一心想要回到家乡,哪怕有战乱阻隔,哪怕他生活困难而且已经生病了,他还是想回归故土。
  公元768年,他尝试踏上归途,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他人生最后的一次尝试归乡之旅却以失败告终,无情的洪水挡住了他的去路,他不得不放弃北上,很遗憾。”
  “在人生的最后两年,他还是被迫转辗各地,以避开战乱。
  公元770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了,在死亡的最后一刻,他依然在漂泊。”
  李一轻轻一叹,“杜甫的一生可谓穷困潦倒,最后也在贫困交加中去世。”说到这里李一眼睛反而更加明亮,“然而生活虽然囚禁了他的身体,但困不住他的灵魂。”
  杜甫的人生是那么惨淡,可是他的理想是那么的光辉灿烂,照耀万古,无论是谁,都没办法不为这样的胸怀气度和精神而叹服。】
  李白倒下摸了摸下巴,戏谑道:“我是溺死的,子美你是在船上死的,咱们俩晚年不宜近江河啊。”
  杜甫来不及怅然,就被李白转移了注意力,他认真的想,还真是。
  他眼珠子一转,兴致勃勃道:“那太白兄,咱们老了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一起依邻作伴好了。”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倒也不错。”李白作为一个文人,自然也向往这种生活。
  功成名就后退隐,找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二三好友,没事就一起游乐,当然还要有美酒,饮酒作诗,那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两人对视一笑,不错不错,这个主意好。
  于是,诗仙和诗圣愉快的约定好以后一起隐居做伴。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
  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他的律诗堪称一绝,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以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被誉为“诗史”。
  在唐代诗人中,他流传下来的诗是最多也是最广泛的,而他的作品更是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是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与李白并列齐名,他是诗圣杜甫。”
  李一以用一连串的成就砸了所有人一脸才含笑道:
  “鲁迅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微远一点,李白又站得稍微高一些;然而杜甫似乎不是古人,他如同今天还活在我们中间一样。”
  “少年读李白,中年读老杜。因为杜甫会为一家老小的生计发愁,也会为自己的事业奔波劳累。
  读杜甫的诗,会觉得杜甫其实就是身边的人。
  读懂杜甫,就读懂了人生。“李一突然想到一句话,含笑道:“世界以苦难待他,他却报之以歌,如是而已。”】
  杜甫笑了笑,人生嘛,哭着也是一天,笑着也是一天,哪干嘛不笑对人生呢?
  “来,太白兄,干!”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来干。”
  【气氛有点低沉,李一决定讲讲八卦:“说起大唐,其实不止一对李杜,除了李白杜甫这对大李杜,到了晚唐时期,又出现了一对小李杜。
  盛唐“大李杜”在前,晚唐“小李杜”在后,杜牧、李商隐同样是大唐有名的诗人,他们正是唐诗星空中与李白、杜甫交相辉映的另一对灿烂双子星。”
  李一笑眯眯道:“可惜小李杜可没有大李杜相处的不错,尽管李商隐很喜欢杜牧,想和杜牧做好朋友,但杜牧显然对他很不感冒。”】
  李商隐:啊!李杜!果然就知道他们应该做好朋友。
  杜牧:呵呵,勿call。
  【“李白比杜甫大,不过小李杜里面李商隐比杜牧小十岁,而李商隐成名前杜牧早就成名了,有李杜如玉在前,李商隐也很仰慕杜牧,想要和杜牧也来成就一段佳话。
  他写了《杜司勋》一诗赠与杜牧,因为杜牧担任过司勋员外郎,所以被称为“杜司勋”。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说起八卦李一就轻松多了,她笑吟吟道:“要知道伤春和伤别都是唐诗中的常见题材,但“刻意”一词说明李商隐发现杜牧在诗中其实隐藏了更多的寓意,而自己便是品出这些余味的知音。
  “人间唯有”既体现出他对杜牧的推崇,也体现出他作为知音的自许。
  可以说这首诗高度评价杜牧“伤春复伤别”之作,称赞其诗歌高超的艺术水平。既突出了杜牧的文学地位,也表达了他对杜牧的倾慕之情。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