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168)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而另一方面,受元朝激烈的民族矛盾的影响,朱元璋思想上也会具鲜明的华夷观念,毕竟他是一个汉人。”
  “但是这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除了正统观与夷夏观,华夏还有老套的天命观。”
  “古代皇帝就喜欢宣称自己是承天命,朱元璋也不例外。
  但是元朝都统一天下了,这难道不是天命的选择吗?假如元朝不是,那打败元朝的朱元璋算不算呢?
  如果元朝曾经是天命的选择,但是由于皇帝暴虐无道,百姓起义,失去天命,而朱元璋取而代之,成为新的天命,那是不是更合理一点,毕竟天命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抛开天命论,从政治角度来说,大明是建立了,但是新朝惯例是要安抚旧朝遗民的,而为了安抚元朝故民,让他们对明朝更有归属感一点,那么明朝也不得不承认元朝的正统。
  否则,元朝不是正统,是侵略者,那么那些故元遗民又算什么?”
  “所以前期朱元璋是否定元朝的,但是他的想法随着身份的变化也有了变化,当他真正可以争夺天下时,他的想法自然就变了。
  所以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下令编写《元史》,这是属于正史的二十四史之一。”
  李一又道:“在《明实录》中有记录朱元璋的话:“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也就是说这时候朱元璋的态度无疑彻底转变了,当然这可以理解,毕竟一个合格的皇帝肯定要在其位,说其话,何况“华夷本一家”嘛。”
  李一调侃一句又继续道:“洪武三年,李文忠大胜归朝,将擒获的北元太子及各酋首,以及缴获玉玺金印等献与朱元璋。
  毫无疑问,这一战意义非凡,所以大臣杨宪建议“应该让北元太子行献俘礼,在太庙进献宝册。”
  这一举动是为了突出“法统合理化”,意在通过让元太子在太庙“进献宝册”的方式,实现“中原统治权合法移交”的手续问题,事实上历朝历代都大差不差的会走这个流程。
  而朱元璋对此的态度就是《明实录》中这段话,意思是:
  元朝虽然是夷狄入主中华,但是在它统治的一百年内,我们的父祖也是在它统治之下繁衍生息的,也曾经希望能够在他统治之下过上太平安心的小日子的。
  而如今元朝灭亡了,虽然“让前朝国君献俘”之礼古已有之,但是我作为新朝的开国之主,“不忍心”让曾经自己父祖的皇帝的后裔来“献俘”给自己。
  朱元璋的意思呢,是让他们穿上平时日常穿的衣服去朝拜他,等朝拜结束之后,赏赐他们穿汉人的冠服就算是完成这个流程了。”
  “没有折辱,走一下流程就是了。”李一结论:“也就是说朱元璋承认元朝曾经正统王朝的身份。”
  “可观来讲,元朝也不算没有作为,一开始也做的还可以的,明朝后期的臣子也能更加的可观看待元朝,不少人就夸过元朝初期的一些举措,而曾经生活在元朝治下的朱元璋的祖先们,自然也都受元朝的好。”
  “此时,承认元朝的正统对于朱元璋是好处大于坏处,所以他当然转变了想法。”
  “也就是说,在统一天下的路上,朱元璋的想法就已经开始转变了,如果是以赶跑侵略者的角度,那么元朝的优先级肯定是更高的,但是如果换个角度,那么这个优先级就没有了,元朝也就和其他朝代一样了,虽然都是要被推翻的无道王朝,但是其他拦路虎也很重要。
  当然啦,哪怕不考虑这些乱七八糟的内在因素,当从实力的层面来说,不打倒其他拦路虎,怎么变强,怎么发展壮大,怎么有实力去打元廷呢?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121章
  【“朱元璋二十五从军投靠郭子兴,他人高马大,灵活变通,作战勇敢,又粗通文墨,这一点可重要了,古代识字的人总是会被高看一眼,而军队一堆大老粗里面,你识字,别人不识字,可不就更有优势吗?
  所以朱元璋很快就脱颖而出,被郭子兴看重,还将义女嫁给朱元璋。
  要不说是人才,只有有机会就会立刻一飞冲天。
  这是朱元璋戎马一生的开始,他是一个不甘心安稳的人,在当时小小一个濠州城中,光是红巾军就有五个元帅,各有派别,别说有作为了,光是内斗都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的起义军如何会为未来呢?
  于是朱元璋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新局面,他跟郭子兴请命出去外面募兵。
  在古代募兵也是很难的,虽然乱世为了活命很多人也愿意加入军队,但是招募的士兵能不能用才是重点。
  于是朱元璋决定回乡募兵,古人重视乡情,乡人之间总会觉得彼此更可靠嘛,靠着乡人这个优势,朱元璋很快就募兵七百多人,这应该算是他第一批自己真正的人手,比较知根知底又可靠。
  而且有了自己的人手的朱元璋也越发被郭子兴重视。
  而朱元璋呢,他来从军的时候,这些家伙窝在濠州城,现在都结婚了,又招兵了,他们还是一动不动,可把朱元璋给无语的,于是他决定自己出去打地盘,不跟这些家伙玩了。
  他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二十四人离开濠州,一路招兵买马,扩大军队,然后南略定远,在攻破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后,朱元璋的队伍兵力得到大幅度增加。
  他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二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而在军队大幅度壮大的同时,人才也就随之而来了,比如李善长,还有后来的刘基,这两位可谓是朱元璋开国班底中的“萧何”和“张良”,十分有名。“】
  刘邦笑嘻嘻道:“乃公算是发现了,这些后人都羡慕乃公呢。”一个个不是吾之子房就是吾之萧何,反正都羡慕他有萧何和张良这两个大才。
  韩信耳朵一竖,眉头一皱,都汉初三杰了,怎么都夸萧何和张良,他难道不厉害吗?
  李一:额……哪个傻缺主公会对心腹爱将说“吾之韩信”啊,这是想暗示爱将以后会被鸟尽弓藏,不得好死嘛……
  韩信也想到这个,顿时丧气,愤愤不平的瞪了眼刘邦。
  刘邦默默扭头,虽然不知道他又在闹什么别扭,反正不管就对了。
  【“在朱元璋一切进展顺利的同时,郭子兴在濠州城却受到排挤,职场环境相当不咋地,所以,在朱元璋攻下滁州城不久,郭子兴也来到了滁州。
  见到郭子兴,朱元璋立即交出兵权,三万人的队伍,纪律严明,军容肃整,郭子兴见了十分欢喜。”
  李一吐槽道:“是我也高兴,白得一个地盘和一支军队,付出就是最初接受朱元璋这个新兵蛋子,当然,郭子兴对朱元璋也确实有培养之恩。”
  “但是很多人拿朱元璋曾经在郭子兴麾下当兵的事情攻讦朱元璋就很不合理。。
  仔细一算,朱元璋1352年去投靠郭子兴,隔年就回乡招兵,年底带着二十多个人自己去闯荡了,只在郭子兴那里待了一年左右罢了。
  也就是说后面的军队和地盘全都是他自己培养和打下来的,有人说那是因为有郭子兴在后面支持朱元璋才能这么顺利的。
  可能有给点原始资金,但要说是郭子兴在这里面给了多大的帮助我是不信的,毕竟郭子兴连濠州城都掌控不了,只是五个元帅之一,是能给粮食帮朱元璋养几万兵马还是给人手帮忙打定远滁州啊?
  有这个能耐郭子兴早就干掉其他几个合伙人,自己当濠州城的老大了,而不是起义三年都没有什么动静,反正不得不去找朱元璋。”
  “反之,朱元璋在郭子兴那里得到的最多的应该是自身素质的成长,哪怕这就是一年,与跟他过往的人生也完全不一样,得到飞快成长是可以理解的。”
  但总的来说,朱元璋绝对称得上白手起家。
  而且在这个时候,郭子兴的势力都未必及朱元璋,可是朱元璋还是敬着这个对他有恩的老丈人。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