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63)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
  五月十八日,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
  此时,其实大家都已经看出,朱棣和朱允炆之间胜负将分,显而易见,朱棣强朱允炆太多。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不外如是。“】
  大家都有眼睛看。朱棣笑了笑,他才是正确的!
  【“当时朱允炆见局势不利,又想和谈,但这一次朱棣不和他周旋了。
  六月初一日,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
  此时朱棣已经越来越深入腹地,客场作战,燕军战不利,朱棣不得不计划议和北还。但是这时候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
  嗯,这是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 “李一emmm,“改天兄弟相残,锅扣朱棣身上,他肯定不冤。”】
  永乐大帝朱棣:……嗯,这容他想想怎么狡辩狡辩
  太子朱高炽:……呵呵。
  汉王朱高煦:……呵呵。
  【“战局情形再次发生变化,随后朝廷军队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日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
  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
  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此时朱棣的军队距京师已经不到30公里,朝廷大震。”
  李一笑道:“三年,朱棣终于还是打到了这里,一国的首都。当然,这不代表朱棣就真的稳赢,从来敌人兵临城下最后被反杀的也不是没有。
  而且这时候的京城内按说有军队有存粮,要坚守到援军到达不是没可能。如果真的能受到援军抵达,那时候被两面包抄的就是朱棣了,局势一下子就能逆转。
  可是,幸运女神再一次眷顾朱棣,胜利的天平从来没有倒向朱允炆。”
  “当是时,朝廷内的人各有算盘,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有的则反对,还有的想要投降,种种不一。
  这时候,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
  朱允炆同意他的意见,又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
  六月初九,朝廷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可是如果朱允炆真的交出人,那才是真的寒了人心。
  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无果。
  六月十二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
  时左都督徐增寿谋内应,被一群文官围殴。
  次日,燕军抵金陵。
  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
  “可是此时城内人心早就惶惶不安,真要说起来朱棣也是朱元璋的儿子,反正都是老朱家的皇子皇孙,朱允炆当皇帝还是朱棣当皇帝,对这些大臣勋贵有差别吗?没有。
  朱棣当皇帝,他们也不算对不起朱元璋,天下还是老朱家的天下。
  所以很多人都倾向朱棣,毕竟真要说起来,之所以有这场战争,还不是朱允炆自己太过分,生生逼反朱棣。
  当初朱允炆放弃了舆论高地在这时候终于反噬他了。
  如果他削藩足够快,动静不会太大,大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可是他偏偏瞎搞,又搞不定,自己作没皇帝之位,怪谁?
  人心背弃,于是朱允炆被抛弃了。
  他能杀一个徐增寿,可还有无数个徐增寿,当燕军兵临城下时,守卫金川门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
  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年号永乐。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李一感叹道。】
  朱元璋深深叹了口气,原来如此,原来是这样。
  老四很厉害,可是朱允炆也是真废物。他得好好想想。
  【“靖难之役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
  燕王进京后,朱允炆在皇宫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终,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他是从地道逃了,落发为僧,云游天下;还有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而永乐陛下让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
  历史已经过去,一切无从考察,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李一笑道:“其实朱允炆失踪就好过朱棣杀侄子弑帝吧,真要说起来他是来靖难的,拯救皇帝的呢。尽管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个表面借口,可是遮羞布有时候就是需要存在的。
  当然,现在皇帝失踪,国不可一日无君,他就勉为其难上位吧。“】
  朱棣:要不是朱允炆确实不见,他还真信这个邪,不知道以为真是他干的呢。
  朱棣想起地方借着朱允炆的名头搞事的乱臣贼子,不禁拧眉,虽然掀不起什么风浪,可也足够恶心他了。
  【“不管怎么说,战争终于还是结束了,可哪怕只有三年,这场靖难之役还是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而因此而遭到清算的臣子更是不少,这些本该都是国家的人才,死在这里实在让人遗憾。
  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朱家人的内战,造成无数死亡,根据统计,因此而死的人多达几十万,而这场权利更换的战争游戏最后依然还是由老百姓买单。”
  李一闭了闭眼睛,“这是一场悲剧,本该不用发生的悲剧。
  我讨厌朱允炆,因为他没有自知之明,无能就是原罪,朱棣掀起战争,是为了活命,不得不反抗,让人可以理解。
  可是朱允炆呢?那么多历史他是没看过吗?因为削藩引起的乱子不够多吗?
  不是不能削藩,这从来都是政。治。正确,但是明明可以要缓缓图之的事情,他却偏偏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那就活该被噎死。
  尤其是朱棣镇守边地,更是有功的!哪一个明君会无故诛杀功臣,他而朱允炆连一个正当的理由都没有。
  但凡朱棣要是不姓朱,这妥妥又是一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让人幻视无数冤死的将军。“李一站朱棣,愤愤不平。】


第226章
  朱元璋冷笑一声,大家都以为他是生朱棣的气,可是朱元璋却对朱棣还算平静道:“老四,你倒是历练出来了。”天幕说出来的好几个熟悉的名字,能力他是知道,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四能和他们过招,还有输有赢,看来在边地几年确实是用心了。
  是他的种。朱元璋满意的想,抛开谋朝篡位不说,朱元璋对自己儿子的进步还是很欣慰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孙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少年朱棣顿时嘿嘿一笑,“是吧,我就说我肯定能成为大将军的。”朱棣是年岁不大,但还是有点心机的,趁机和亲爹和太子哥哥表明心志,至于那个造反的朱棣,那不是活不下去了嘛,大家处境不一样。
  朱元璋轻哼一声,“那你可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好好学。”
  朱标心里轻轻一叹,却拍了拍朱棣的肩膀,宽慰之意再明显不过。
  虽然,儿子生死不明的是他,皇帝之位落入他脉的也是他。
  但朱标仍然有自信,只要他还活着,就没有人可以动摇他的地位,在他二十多年的人生中,他还未有过失败。
  当然,若是他死了,那就没辙,儿子不成气候,那么弟弟继位也未尝不可。
  说到底,对于朱标来说,没有什么感情又不争气的儿子和大明的未来还有从小亲近的弟弟相比,实在不值一提。
  他一直的都在所有人眼中最好的太子和哥哥,从前如此,今后还是如此。
  至于一些人暗地里说的提前扼杀威胁,呵,只有无能的人才会这样的惧怕。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