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65)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他狠狠的沉默,然后被气笑了,咬牙切齿,不要被他知道这是谁家的小兔崽子,不然他让他们知道捏柿子的后果!那么喜欢捏就让捏个够!
  朱棣一时之间不知道是同情自己还是同情大胖儿子,最后很无语,这嘉靖的王八羔子是盯着他们父子霍霍是吧?
  不肖子孙!
  混账东西!
  【李一为胖皇帝抱不平道:“明仁宗哪有那么糟糕,明史中对其评价是“与文、景比隆”这样的高评价。
  如今学界将他和他儿子宣宗朱瞻基治理的时间合在一起,并称“仁宣之治”,可见大家还是明白,朱高炽的功绩和能力的。“】
  朱高炽:……行吧,有一点被安慰到。
  【“至于风系大魔法师这个缘由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就不再赘述了。”
  “总之,朱棣的外号各个名副其实,只有取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哈哈哈。”】
  朱棣镇定的想,别人想要还没有呢,这代表什么,代表他名垂千古,在后世知名度很高啊!
  朱棣很会自我安慰,但是想起明成祖还是满心郁闷,他要做明太宗啊!!!


第227章
  【“朱棣的一生是精彩又辉煌灿烂的,少年时他是京城中的天潢贵胄,少年风流写意,策马奔腾,快活的不行;
  他就蕃后,镇守边地,立下战功,向着自己的大将军梦想前进;
  壮年起兵靖难,有过艰难险阻,也成就辉煌,真正演绎了什么叫做舍得一身剐,能把皇帝拉下马,成功当上皇帝;
  当了皇帝之后,他文治武功两手抓,从前人人都觉得他只能当个莽夫将军,不能好好治理国家,可是朱棣不服气,他没试过怎么就不行呢?于是他缔造了永乐盛世,把大明治理得很好。
  他一生打脸无数,能人所不能。“李一露出佩服仰慕之色,“我由衷敬佩他。”
  “永乐大帝,史册皇帝数以百计,可是几人能得大帝的尊称。”】
  文治。朱元璋下意识看四儿子,心里也不禁嘀咕,说老四能当名将他信,毕竟是他儿子嘛,可是文治……未来标儿没了后,他不选这些个成年的儿子,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他这些儿子,看起来没几个能做守成之君的。
  有道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明下一代皇帝不必英勇不凡,能守好这个天下就不错了,太激进,呵呵,看隋炀帝倒是敢打,各种打,可是他却直接把隋朝也打没了。
  而标儿文武双全,一直都是他最满意的太子,标儿的孩子想来也是往这方面培养,抛开嫡长子继承制这个根本原因,想来这个性格能力也是他最后依然选择长子一脉的重要原因。
  没想到老四却文治武功都干的很好。朱元璋心情有点复杂,搞得他像是眼瞎选错人。
  不过,朱元璋看了自己骄傲的太子,这一次他必不会有需要选择的时候。
  【“历来排行华夏十大皇帝榜单,永乐大帝都是稳居前十,保十争五不在话下。”
  “能稳压在他上面的只有龙凤猪,其他几位都在模拟两可,很难排出高低。”李一感叹道:“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汉唐明呢,因为这三个朝代强大繁荣,而且有作为有名气的皇帝多,咳咳秦朝的话纯粹是政哥以一己之力扛起来的。”
  李一为她心爱的始皇帝陛下感到心酸,别人都是上阵父子兵,只有政哥是一个人。
  秦国倒是有不错的君王,可毕竟不是皇帝啊……
  一心酸李一就又想给她政哥送宝贝了。
  政哥勇敢飞,秦粉永相随!
  咳咳,扯远了……】
  朱棣咧开嘴,没有忍住笑意,当然也不想忍。
  这难道不是大喜事嘛嘿嘿,他起兵果然是对的,大明在他手上强盛着呢,哼要是让朱允炆那小子继续搞,还不知道大明会被他怎么作践。
  朱棣在心里暗戳戳的贬低已经消失多年的傻逼侄子,力图证明他才是天命所归,他爹没有选他是他爹眼瞎,他才是大明最好的选择!
  【“每一个名垂千古的皇帝都自有其功绩,煌煌耀世,给后人留下宝贵的遗产,咱们永乐大帝自然也是如此。”
  “建文四年,朱棣即皇帝位,然后就大规模对靖难功臣进行封赏,并广求贤才,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又下令在建文年间废除的北方学校依旧开设,不令其废弛。”
  “他一继位就着手恢复民生、蠲免赋税,下令山东、北平、河南遭受战祸的州县,有无法耕种的百姓就免去三年的差税。
  而不曾被兵祸乱的地方,也与直隶凤阳、淮安、徐州、滁州、扬州一同蠲免秋夏税粮,其余直隶府州等地也各蠲免一半,又将建文四年七月初一日以前拖欠的一应钱粮、盐课等一并免除。
  此外,河南、山东、北平、淮南北流移的人民,令他们各还原籍复业,需要的种子牛具,令官府给付。
  他让百官一再劝民于田亩,千方百计地招抚流民复业。
  流民复业后,有的地方官向他们追征累年拖欠的粮刍,朱棣知道后很生气,对户部臣说:“老百姓不得已才背井离乡,已经复业的,地方官要厚加抚恤,“未复业者,悉心招抚。新垦田地,停征其税”。”
  还特地颁布诏令,各地都不得对逃徙的老百姓治罪。
  这种做法无疑是正确的,它使大批流民很快回到田间,使残破的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
  要知道因为连年战争的影响,被战乱霍霍的不少地方的土地大量荒芜,无人耕种。
  而那些战争较少波及的地方,例如江南和山西的某些地方,又因为跑过去的人太多,导致人多地少的情况,有的人甚至无地可耕。
  为了使农民和土地相结合,使大量的荒地得以开发,明成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移民。”
  “此外,他对各地方官吏要求极为严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须深入了解民情,随时向朝廷反映民间疾苦。”
  “永乐十年,明成祖命令入朝觐见的地方官吏五百余人各自陈述当地的民情,还规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者勿问”。
  之后,明成祖还宣布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观察员,如果看到民间疾苦而不实报的,要逮捕法办。而对民间发生了灾情,地方上要及时赈济,做到“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塞”。”
  李一感叹道:“该说不亏都是太宗吗?明太宗大概是最像唐太宗的,无论是军事才情还是文治成就,朱元璋曾经否定朱棣在文治方面的能力,可朱棣偏偏不服气,他做得很好,比所有人都想象的要好。”】
  唐太宗淡定的表示:不错,没有丢他们太宗这一庙号的水准,当然啦,肯定还是他更厉害。
  朱棣裂开着嘴,笑容满面,诶,谬赞谬赞,这不是基础操作嘛。
  【“明成祖在位时期,不但完善了文官制度,还使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
  同时,他还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宽猛适中”的原则。
  他利用科举制及编修书籍等笼络地主、士人,宣扬儒家思想,以改变明初过事佛、道教之风,选择官吏力求因才而用。
  在发展民生的同时,其他事情他也没有落下,他营建北京,五征漠北、南征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修撰《永乐大典》等典籍,为当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有人说隋炀帝是步伐太大扯到蛋才完蛋,可是我寻思永乐大帝这些动作也不小,工程也很大,怎么就没事呢?”
  “所以还是能力的问题,不行就是不行,不要老是碰瓷千古一帝们!”】


第228章
  【“迁都北京的事情是在朱棣手里完成的,但是其实朱元璋在时就已经有这个考量了,朱标更是在去视察关中和洛阳后生病去世了,因此洪武一朝迁都的事情就搁置,直到朱棣称帝后才重新进行。
  在选址上,朱棣最后选择北京,也就是当时的北平。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