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29)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国家财政年年亏空,不断“发诸宿藏”,以致“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是怎么做的呢?当然是增加赋税,把负担转移到百姓头上,除了缴纳名正言顺的“两税”之外,又增加各种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
  这些沉重的赋税给民众造成沉重负担,加之连年战事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百姓苦难,各地怨声不断。
  正所谓官逼民反,农民由于没有生路,于是纷纷揭竿而起。
  要我说这就是活该,朝廷的不当政策最后买单的永远是百姓,可是百姓根本承受不了,不反才奇怪。“李一狠狠吐槽。
  “百姓要的一直都很简单,那就是能活就好,甚至不敢要求能活得多好,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要求都得不到,那么不反还能怎么办呢?
  反是死,不反是等死,倒不如去试一试那一线生机。“】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范仲淹幽幽一叹。
  【骂完后,李一才继续道:“在这样内患重重的情况下,外敌还虎视眈眈,不时侵扰边境。
  于是宋仁宗时期,以范仲淹为首的官员试图想要改变,于是有了“庆历新政”。
  遗憾的是庆历新政历经一年即告失败,结果并未改变这一严峻形势。
  等到宋神宗即位后,大宋虽然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内部已经蕴涵着深刻的矛盾和问题。
  于是宋神宗和王安石知道,变法势在必行!“】


第188章
  【“历史上对这场变法褒贬不一,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是有利于北宋的是富国强兵的变化,也有人认为王安石变化加快了北宋的灭亡。
  这样两面化的评价在变法者中同样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放眼全历史,就会发现,后人对于前面的变法者总是肯定多于否定的。但是王安石却不同,历史上骂声一度掩盖赞赏之声,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王安石变法真的一无是处,完全失败吗?”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王安石变法具体是什么吧。”】
  王安石深呼吸一口气,被否定的滋味可真是不好受啊。
  苏轼眉头微皱,“虽然我当年也不赞同变法,但是后来发现,有些措施还是很不错的,哪里能一概而论。”
  张怀民睨了他一眼,“你啊,就是这样才会被两派都排斥。”
  苏轼摸摸鼻子,义正严词道:“我这个凭良心说话,谁有理站谁,哪里像他们,完全就是排除异己!”
  苏轼:反正我没错!
  【“王安石变法是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
  为此,他推行了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和三舍法等。”
  “其中青苗法本质上就是跟国家借钱。
  宋神宗时期土地兼严重,农民无地可种更没有钱买田地,跟地主富农借钱利息又很高,很多农民还不起钱,只能给地主免费打工还钱。
  而青苗法就是由政府出面,将平时储备的粮食折算为本钱,以较低的利息贷给农民。
  这种做法既能缓和民间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土地兼并,又能盘活经济,增加国库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
  但是王安石此举也侵犯了地主贵族阶级的利益,可想而知反对的浪潮会有多大,利益受损者加一。“】
  宋神宗时期的百姓听到这里顿时眼睛都亮了。
  “朝廷居然有这样的政策,那怎么咱们没有听过啊?”
  “所以上次县衙下来的人拽那么长的文说的就是这个吗?怎么不说清楚点,俺还以为不是什么好事情呢。”
  “咱们都不认识字,直接贴在木板上也看不懂啊,居然是这般吗?”
  “可是我们这和神仙说得不太一样啊?咱不需要借钱也被逼着借了。”
  各地的百姓议论纷纷,因为政策到了各地地方都呈现不同的问题。
  许多县令都额头开始冒汗,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非暴力不合作的事好像要被曝光了,当然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上面肯定要有大动作了,搞不好自己就要倒霉了......
  王安石若有所思,脸色逐渐浮起惊喜之意,于是连忙入宫觐见。
  要说原本他还烦恼如何宣传政策,现在有天幕代为解释宣传,岂不是全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本意,如此民间非议可大大降低,百姓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不怕地方官员乱搞破坏变法名声,百姓更不容易上当受骗。
  【“免役法则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古代地方州县的很多工作都由老百姓轮流承担,俗称“服差役”。
  “服差役”不但没收入,还要自己承担费用,耽误日常生产生活,百姓苦不堪言。
  新法改为百姓交钱给官府,官府花钱雇人干活,故称“免役钱”,这对于百姓自然是好的,可是原本免役的官员、僧道等阶层突然也要交钱,也就是所谓的“助役钱”。
  这里面免役法解放了劳动力,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政府增加了收入,又是一举两得。
  但官员们不高兴了,因为他们没了特权,也要交免役钱,这谁能高兴啊,利益受损加二。”
  “方田均税法则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还有部分农民免除赋税。
  可是被清查土地的地主们呢,利益受损大大的加三好吧。”
  “农田水利法则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但是,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这本是好事,可是后来兴修水利数量逐渐成为官员政绩考核标准,一些地方政府强制百姓修建水利,加重人民负担,而明明东西是一起用的,结果交钱却更多的人也不高兴。”
  “市易法则是由官方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个政策是可以维护市场的,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但是又大大的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利益受损加四。”
  ……
  “王安石变法,利益受损者无数,也就树敌无数,最后放眼望去都是敌人也就不稀奇了。”】
  宋神宗冷笑,骂骂咧咧道:“国家都要完蛋了,还在为自己的利益而阻止变法都是国贼!当杀!”他可不是没有实权的皇帝,逼急了,反正老祖宗的规定破一次也是破,也无所谓破他个无数次!
  还是那句话,国家都要完蛋了,看他敢不敢豁出去。
  【“除了这些富国的政策,还有通过各种“强兵之法”的推行,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使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大大提高,同时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军器监法增加了武器的生产量和质量。
  因为这些强兵之法,可以说是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达到强国的结果。“】
  宋哲宗连连点头,只恨未与王公生在同世,但推行新法他势在必行,谁也不能阻止他。
  【“变法的这些政策的本意都是好的,但是朝廷的政策是一回事,真正实行下来就是另一回事了。
  就说青苗法的初衷是想抑制高利贷的发展,缓解土地兼并,可真正实行下来青苗法的结果就是逼迫老百姓借贷。
  朝廷颁布政策到下面,为了政绩,各地县官不管你需不需要,都要给你摊派指标,本来是市场行为,百姓应该有选择的权力,结果却变成逼迫百姓强行借贷。”
  “还有其他措施,如果地方官员能真正落实下来倒是好事,但是地方官员却不一定是愿意,毕竟这里的利益链嘛,呵呵……不给你歪曲一下就不错了,更别说好好推行新法。
  最后好好的政策就变了味,连宋神宗都开始怀疑变法是否正确,因为他没有看见很好的效果。
  变法的阻力是那么强,反对的声音是那么大,利益受损的是方方面面的人,哪怕百姓都未必感恩。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