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45)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没有骂贞洁不对的意思,但是自己自愿守不嫁是一回事,那叫做情比金坚。而被逼着不能改嫁只为自己家族获得一座贞节牌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武则天眼神微眯,看着不怒反笑。
  她的心腹纷纷垂头,知道这是有人要倒霉的前奏。
  唐太宗一脸懵,不鼓励寡妇改嫁,怎么多生孩子啊?还有露胳膊大腿就没有清白,那他大唐还有几个姑娘还有清白啊?
  汉武帝也有点发愣,居然还有不许寡妇改嫁的傻逼朝代嘛???不是很能理解,难道后世人口太多了,所以想出这种办法抑制人口。
  想是这么想,但是汉武帝是想不出多少人口才算多。
  毕竟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富裕的人口过了。
  而理学兴盛的朝代却都不以为然,女人守贞难道不应该吗?
  【“贞节牌坊是特指为了表彰女性对自己的丈夫坚贞不渝,一生恪守贞节而建立的牌坊,最开始是秦始皇赐给寡妇巴清的。
  巴清很厉害,虽然年纪轻轻就成为寡妇,但却一个人带着孩子长大,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成为秦国数一数二的大商人。对比自己的生母的所作所为,这简直不能不让始皇帝动容,所以他才如此赞赏礼遇巴清。
  说到这个我就会想起始皇帝陛下他那个晦气的亲妈,想到他那个晦气是亲妈我就生气。
  你是太后,丈夫没了,你想养个小白脸你儿子说什么了吗?没有吧!
  你给小白脸生孩子,他说什么了吗?没有吧!
  可你居然还想杀了他给小白脸腾位我真的是绝了。
  谁给你们的勇气啊让你们这么敢想,是你们权倾朝野无人敢反抗还是秦王室的人死光了啊?
  气死我了,想想就晦气啊!呸呸呸!
  陛下多难过才会写下“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滛泆,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这样的话啊!“】1
  有人轻声念:“因为丈夫死去而抛弃孩子改嫁的女子,罪行是加倍深重的。内外隔绝使得法令得以落实,严加防范使得恶人无机可乘,严禁奸/淫使得男女都无愧义理。有妇之夫婚内出轨的,新婚女子抛弃子女出逃的,都严加批评令其改正……说得实在在理啊。”
  嬴政脸色漠然,朝臣偷偷看自己陛下,却只能看见他如顽石般坚硬冷漠的表情,仿佛任何人任何话都不能使他动容。
  生母……那已经是很遥远的一个词了。嬴政垂眸,淡淡的想。
  【“说起来陛下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啊呜呜呜,从古至今男人出轨那是风流快活,女子出轨那是淫/娃/荡/妇,男人打女人没什么事情,女人打男人却要受罚,而始皇帝却早早就一视同仁,男人女人都要罚!”】
  一些男人露出羞愧之色,可更多人却不以为然。
  男人三妻四妾是正常不过的,就是在外面乱来一点,那改了便是,哪里就要大题小做了。
  很多女人都沉默的看着天幕,从小到大她们学的的都是这些道理啊……有什么不对吗?可秦始皇帝说男人和女人是一样的......
  【“一开始贞洁牌坊主要以“节”字为主,是为了褒扬母亲养育之恩为名建立,但理学兴盛后,贞洁牌坊就逐渐以“贞”字为主,成为了又一座压迫女性的大山。
  本来这只是女子在夫君死后自愿守寡不愿再嫁的私事罢了,但后期大户之家兴起攀比贞节牌坊的数量,甚至官员都以贞洁牌坊数量为自己政绩明证,期间被逼守寡、甚至被活活饿死的女性不计其数。
  呵呵,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李一眼里闪过一丝厌恶。】
  “程朱理学……那是什么?”武则天自语道,显然不是问任何人,她看着天幕。
  天幕,你是神仙吗?你怜惜百姓,那么你会怜惜女子吗?何时这个世道,女子才能如男子一般呢?
  朕是当了皇帝,可更多的女子却连站在朝廷之上都没有机会,甚至于依然只是一个附属品。
  可如今听来,后世女子的境遇似乎更糟糕了。
  为什么?是因为女人反抗吗?
  可我们不该反抗吗?
  上官婉儿站在她身侧,轻声道:“陛下,天幕是女子。”她一定会懂她们的!
  如果李一听见她们的问题,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反抗当然不会错!


第34章
  【“当然不能全盘否认程朱理学,真的完全没有道理的学说也不可能真的兴盛起来,毕竟也没见程颐真的让侄女守寡,还不是给侄女又找了一户好人家嫁了。
  两宋改嫁之风也越来越宽松,王安石的儿媳宠氏、岳飞的前妻刘氏、陆游的前妻唐琬都改嫁他人,范仲淹给范氏宗族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显然对于再嫁女子的资助优于男子再娶。
  宋朝皇室也没有歧视有改嫁经历的女性,刘娥就是改嫁给襄王赵元侃。后襄王当上皇帝,成为宋真宗,刘娥则册封为皇后。
  还有宋仁宗的皇后曹氏也是改嫁女,原嫁与李家,但新婚之夜丈夫逃婚,于是“曹氏复归,后曹氏选纳为后,慈圣光献是也”。
  宋光宗“有张贵妃,亦舊待东宫,次婕妤符氏,后出嫁于民间”。是的,宋代后宫妃嫔还可以离开皇宫再改嫁。
  上边作风都如此,何况下边本就宽松的百姓人家。就连朱熹自己的好朋友死了,他去信劝说陈师中让他妹妹不要改嫁,留在郑家“养老抚孤”唯一引述程颐的话也只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么一句,更是承认自己“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可见当时社会并无女性不改嫁的观念,而他更多也是出于对亡友一家老幼未来生活的忧虑罢了。
  朱熹本人对改嫁的态度是:“夫死而嫁,固为失节,然亦有不得已者,圣人不能禁也。”
  扯这么多是想说,程朱理学的提出者大成者程颐朱熹自己的理论是一回事,但并没有强求其他人也这么做,并且大概也能体谅别人的艰难,而宋朝一代朱熹的学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受到朝廷的排斥。
  司马光虽然说:“妻者,齐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忠臣不事二主,贞女不事二夫”,将女子守节与忠君放在相同的高度。但他说到,“夫妇以义合,义绝则离之”,意思就是说夫妻之间如果没有了“义”,分开也是不错的选择。
  宋代士大夫毛病不少,但是对于对于妇女再嫁是比较宽容,尤其对于夫死后妇女生活贫困以及无故被休弃而再嫁之女,一般持肯定、同情的态度。
  至于后来程朱理学为什么会变成那样,跟用理学的人还有他们的用心关系更大一点。“李一淡淡道。
  “真正严禁改嫁的是明清,什么破毛病,就你们高贵了不起,略略谁管你们那么多。”】
  明清:......
  朱元璋第一个反应是,“能别和那啥子清朝放一起吗?晦气。”元朝才灭,后边又来个清朝,朱元璋深恨后代不争气,就是亡国了,好歹这天下也还得是汉人的天下吧,咋又让蛮夷抢了,气死老子。
  程颐程颢、朱熹都沉默的看着天幕。
  朱熹轻轻一叹,向来严肃端正的脸上有些叹然,他听出来,现在他的学说被排斥,在后世名声也不怎么样。如今社会风气轻浮躁动,难道不该正风气吗?
  【“以及不管怎么说,我都非常讨厌程朱理学的某些言论就对了。”李一为这个额外的话题打下休止符,“回头再开个古代女性专题,我们说回赵云。
  我是想说,人家就是很重视赵云,想要拉拢讨好他才嫁自己绝色寡嫂的。
  可惜赵云自制力特别好,不贪财不好色,一生也没有人可以在这些方面打动过他。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赵范反叛的事情也没有牵连到他,要不说做人要谨慎小心。隔壁的张飞就是在他觉得的小事上不在意,这不死翘翘了。“】
  被扎心的张飞幽怨的看着赵云,赵云露出一个一言难尽的表情,翼德将军你不适合这种表情啊!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