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337)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唉,他已经不再只是天策上将了,而是大唐的皇帝陛下。”说得李一自己都有点伤感,到处跑的天策上将固然让人觉得头疼好笑又骄傲,可是过分懂事的唐太宗陛下也着实令人心疼。
  凤凰本该翱翔九天,而不是困际于长安的。】
  贞观一朝的文臣武将反思一下,陛下好像是有那么一丢丢惨是吧?
  嗯……就,也许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下呢?房玄龄思考一下这个可能性。
  魏征抬了抬眼皮,冷酷无情的示意同僚们,不行!
  就他们这位陛下的性子,真要放出去,那就是脱缰的野马,呵呵,再想让他回来,难如登天。
  杜如晦轻笑,好吧,想想曾经天策上将的作风,确实如此。
  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今的大唐,也许还没有未来那么强盛,但是,让他们的陛下自由一点,却不是不可以。
  说到底,他相信陛下的自制力。
  魏征皱眉,这是相不相信的问题嘛?
  不过,他想起天幕说的,心心念念要泰山封禅却始终被他劝阻,结果也没有去成的事情,最后又沉默了。
  好吧,其实也不是不行。
  【“唐太宗麾下也不独武将多,文臣同样夺目。
  你听过房谋杜断吗?”
  “说起房玄龄,就不能不提杜如晦,说起杜如晦,又怎么少的了房玄龄,这两位一直是唐太宗最有力的左膀右臂。”
  “在天策上将征战四方的时候,房玄龄是其最得力的谋士之一,为其出谋划策,推荐良才;在唐太宗登基后,又成为一代名相,为其打理国家,兢兢业业,恪守职责。
  唐太宗曾称赞其有“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而杜如晦同样是一代名相,要说起来他还是被房玄龄推荐给唐太宗的,每逢唐太宗遇事不决,他总是能果断做出选择。
  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典章制度皆两人所定。
  每次议事,房玄龄说:“非如晦不能决。”杜如晦亦尊重房玄龄之策。
  于是时人称杜如晦长于断,房玄龄善于谋,两人配合默契,同心辅佐唐太宗。
  后世论唐代良相,首推“房、杜”。”
  “值得一提的是,唐太宗和房杜二人关系非常好,杜如晦去世时,唐太宗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
  而且往后经年,也还总是思念他。
  说起来杜如晦是贞观四年过世的,可是直到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命阎立本画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画像后,甚至将杜如晦排在第三。”
  “而十多年后,唐太宗又送走了房玄龄,为之废朝三日。”
  “唐太宗的爱憎其实是很明显的,他也容易大哭大笑,对于他而言,这些老伙计已经不仅仅是臣子,也还是朋友。”
  “他总是善于交朋友的,可是他的一生,一直在送走他们。”
  “他总是在失去。”】
  房玄龄叹了口气,悲伤过度,对身体不好。
  杜如晦看着已经开始眼泪汪汪的陛下,连忙出声劝慰,“臣如今还好好的,陛下可莫要做小儿之态。”
  “玄龄克明啊,你们怎么丢下我一个人了。”李世民不听,并且发出谴责。
  魏征在一边又开始皱眉,都是惯的。
  【“还有魏征,啊,说起来他和唐太宗陛下的故事就更有名了。”】
  魏征正要开口,闻言顿了顿,他过世陛下应该松了口气吧,那也好。毕竟总是哭,有损帝颜,对身体也不好。
  【“魏征劝谏唐太宗的事迹那就老多了,一个直言进谏,一个从谏如流。
  当然,对于他的印象,大家可能都以为是谏臣,但其实不止,他也是唐代有名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来着。
  唐初八史中的五史都是他奉命总撰的。
  他提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主张“薄赋敛”,“轻租税”,“息末敦本”,“宽仁治天下”等,对唐太宗的行动及施政给以极有益的影响,辅佐唐太宗共创“贞观之治”。”
  “在他过世后,唐太宗亲临其丧礼,痛哭流涕,为魏征废朝五天,并令内外百官与在长安的朝集使一同前来参加丧礼,太子李承乾在西华堂为他举哀。
  凌烟阁他更是位居第四,死后极尽衰荣。“】
  魏征愣了愣,抿唇,然后更加不赞同的看着李世民,“陛下……”他正要说什么,然后就被更难过的大唐皇帝陛下握住手,眼泪汪汪的殷勤叮嘱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讳疾忌医什么的。
  ……算了,有点招架不住。魏征决定今天先放弃劝谏了。
  李世民心里悄悄比了个耶,好耶,蒙混过关。
  他当然很难过,亲手一个个送走自己臣子什么的了,这种事情再来几次他都没办法麻木,只会更加痛苦。
  但是,这些都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现在,大家都还好好的,以后也肯定都长命百岁,没错,肯定会的!
  【“还有十八学士的其他人,虞世南、于敬宁、孔颖达等人,无一不是名动一时的大佬,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家,他们为唐太宗出谋划策,处理政务,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
  在唐太宗的统治下,十八学士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们共同开创了唐朝的繁荣局面。”
  “贞观之治从来不是唐太宗一个人的治世,而是一群人的治世,是所有人一同努力的结果。”】
  李世民忍不住直点头,是极是极,玄龄如晦都很厉害,魏征虽然也总是气他,但是他说的也总是有道理,还有无忌,总是支持他的……天幕老是夸他,可是如果他真的能做出什么丰功伟绩,那一定是因为有他们的辅佐。
  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他的良朋益友,他的不可或缺。
  【“如果不是有唐太宗,不是有这么多贤臣良将,那么在天崩开局的大唐初年,也不可能缔造这样的盛世。”李一说到这里,却依然面带微笑,真的,你永远可以相信唐太宗和他的臣子们,因为他们真的可以创造奇迹。】


第311章
  【“我们都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与灾难抗争的历史。
  历朝历代,哪个时期没有走在赈灾的路上呢?哦,还是有的,碰见昏君的时候,昏君就是不管天下人的死活,自己怎么快乐怎么来。”
  像是想起什么晦气玩意,李一连忙摇头,然后诚恳道:“谁懂啊?唐太宗陛下是很贤明很牛逼没错,可他幸运又实在不幸运。
  当皇帝按说都是好事,但若哪个皇帝碰见他这样的开局,那大概是要绝望了。”
  “我们的倒霉蛋二凤陛下,登基后才改元,第一年就碰见一场罕见的霜灾横扫北部,当时唐朝的几个粮食主产区都遭到了重创,随之而来的是地方出现大面积的饥荒。
  然后贞观二年,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关中地区又遭遇旱灾,那时候长安地区发生了规模庞大的蝗灾,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颗粒无收,一时间长安地区饿殍遍野,百姓甚至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还有贞观三年,大水,洪灾,五洲出现蝗灾,关内大旱;贞观四年,三洲出现蝗灾,大旱,三洲发大水;贞观六年数洲发大水,贞观七年三十多洲大水……还有鼠灾,疫情等等。
  古人喜欢将自然灾害和君王德行捆绑在一起,这当然能规范帝王的言行举止,以免因为帝王的所作所为,而伤害到国家和百姓。
  但是,实事求是来说,天灾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换任何一个没有道德瑕疵的人去当这个唐皇,该出现的天灾依然会出现。”
  李一叹了口气,“可当时谁知道呢?而唐太宗的继位方式又令人诟病,在这种情况,出现各种天灾人祸,他可不就被攻讦了,都说这是天谴,是他李世民杀兄杀弟、逼父退位的报应,可能他自己都迷茫了。”】
  李世民眼神一暗。
  【“可能对于这位盛誉在身的伟大帝皇来说,这是他身上唯一可以被实锤的污点了吧。”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