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19)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说是公平竞争,可若是在李隆基长大前她已经接触那么久的朝政却依然还不能压下他,那么她还不如一个废物。
  母亲,是偏向她的!
  太平公主心动了。
  那是皇帝之位,多少人为他争得你死我活,哪怕骨肉相残也在所不惜。
  而现在,她触手可及。
  她体内流着李唐的血脉,也留着一代女帝的血脉,可无论是李还是周,从来都不是能安分的。
  她是武则天的女儿,她注定就应该是掌握权利的。
  她母亲夺来的江山,她凭什么不争!
  太平公主重重的点头,“阿娘,我敢。”
  “阿娘,我也想争一争。”
  父亲不能给予她平等的权利,母亲却愿意,那么她就愿意站在母亲这边。
  这是大周的天下,而是她是大周的皇女!太平公主露出展扬的笑容,做出自从母亲兄长相争之后的选择。
  武则天平静的点头,太平的意愿是一回事,她的能力和资质是一回事。
  如天幕所说,太平手握大权与三郎相争却输了。
  可能是原来的历史上太平太晚醒悟,太晚接触权利,也无人教导......她了解自己,若是不知道未来,她未必会培养太平。
  她对太平的希望是平平安安就好,不需要多出息,无论是谁当皇帝都会照拂她。
  她会一直是尊贵的大唐公主。
  但是,她没想到最后太平依然会走上这条艰难的道路。
  既然如此,她这个母亲就帮她一把。
  公主不比皇子们,所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太平自己摸索着,最后输了倒也不算意外,毕竟三郎的资质也是极好的。
  但是,女子在世,要闯荡总是更难的。
  当年,陛下是她的引领者,如今,她引领他们的女儿。


第177章
  【“先天政变后,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这是盛事的开始,也是他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李隆基想要效仿先祖唐太宗,先后提拔各个人才。”
  “当时皇帝接连更替,朝政混乱,各方势力争权夺利,导致吏治腐败。
  李隆基掌权后,表示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人做宰相,他先后任命了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为宰相。
  姚崇多谋善断,在渭川见面时,李隆基提出让他当宰相,姚崇向李隆基提出了“十事要说”,李隆基一一应允,他这才同意上任。
  十事要说是什么呢?就是要李隆基勿贪边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大臣、勿使皇族专权、勿使宦官专权等,在此后的时间里,李隆基基本上都按照姚崇的建议执行了。
  而姚崇也没有辜负李隆基的希望,他上任后,帮助李隆基贬逐功臣、杜绝斜封官、整治外戚等。
  后来更是主持了开元初年的对蝗灾的治理工作。
  当时黄河的南北地区都发生了严重蝗灾,对庄稼的破坏异常严重,于是李隆基下令灭蝗,姚崇亲自指挥,下令各郡县要全力以赴消灭蝗虫,有功的进行奖励。
  在君臣的通力合作下,蝗灾没有再继续蔓延,很快被制止住了。”
  “姚崇虽然有能力,但是人都有私心,他也拉帮结派,于是李隆基又看中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
  宋璟直言上谏、不数私恩、严于律己,并继续实行姚崇时期好的制度,此外他重视对人才的选拔任用,虽然身为宰相,但是他不但不徇私枉法,相反,对自己的亲属还更加严格地要求,可以说是一位很正直的宰相。”
  “但是,后来因工作失误以及过于守旧被李隆基罢相了。”
  “后面的张嘉贞善于决断,长于奏对,却因脾气急躁、刚愎自用,遭到舆论的鄙薄,后来同样被罢免。”
  “接任的张说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宰相。
  他在军事上,裁减了20万边防军,把府兵制改成了募兵制;政治上,改革宰相机构,把“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文治上,任丽正书院领导。
  他三度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位高望隆,推藉后进,张九龄、贺知章、王湾、孙逖皆蒙奖掖。
  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
  “是以开元十三年,在张说的主持下,唐玄宗李隆基率百官、贵戚及四夷首领,从东都出发,至泰山封禅。”
  唐玄宗是历史上泰山封禅的第五位皇帝,也是最后一位名副其实的功绩皇帝,毕竟下一位是谁大家都知道,泰山封禅终结者,懂的都懂。
  好歹唐玄宗还是在盛世时封禅呢,这时候也算名副其实。“李一随口吐槽。】
  一听见泰山封禅就又不好预感的宋真宗:emmm......冤冤相报何时了,何必一@再@呢,放过我不行吗?
  刘娥好气又好笑的看着丈夫,这真的就是传到后世了,官家也算另类达成所愿了吧?
  宋真宗:嘤——
  唐玄宗也不是很开心,他很勉强的笑了下,这不就是说他以后就名不符其实嘛。
  【“开元时期最后一位宰相是张九龄,也算最有名的那个。”
  “张九龄并不只是政治家,他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可以说是盛唐前期重要诗人,其五言古诗在唐诗发展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巨大的影响。
  他所开展的文学活动,对促进开元诗坛的繁荣起了积极作用。
  他有胆识有远见,尽忠职守,敢于直谏,从不趋炎附势,敢于同恶势力进行斗争,对唐代的繁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主张要公正选才,量才使用,对于李隆基的过错也能及时地指出,加以劝谏。
  但是呢,他最后因为君臣意见相驳而被罢免。
  可是,张九龄的德行与才华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是唐玄宗,在之后的宰相推荐公卿时,都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张九龄:现在就很心情复杂,皇帝虽然也有各种毛病,但是也能克制私欲,以国家为重,后来怎么就……
  【“这时候的唐玄宗完全展示出了一代明君的风范,在用人上,是真正做到取贤取能。
  此外他又对吏治进行了整治,提高官僚机构的办事效率。
  先是精简机构,裁减多余官员,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政府支出。
  其次确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管理。
  在每年的十月,派按察使到各地巡查民情,纠举违法官吏,严惩不怠。
  然后重新将谏官和史官参加宰相会议的制度予以恢复。
  此外他还重视县令的任免,这一点很难得。
  在古代有破家灭门的县令,县令是直接治理一方的土霸王,甚至可以说是能决定一县百姓的死活。
  百姓能不能过的好,上头好的政策能不能执行到位全都要看县令,所以县令这个职位别看才七品,却是真的很重要。
  而李隆基也是如此认为,他觉得郡县的官员是国家治理的最前沿,和百姓直接打交道,代表了国家形象。
  所以他经常对县官亲自出题考核他们,确切地了解这些县官是不是真正地称职。
  如果考试优秀,可以马上提拔,如果名不副实,也会马上遭到罢黜。”
  “可以说,李隆基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这是他能开创开元盛世的主要原因。”
  “在举国上下二十多年的精心治理下,大唐达到顶峰。”
  “假如一切都停留在这里,也就不会有后来那么多遗憾了。”
  “然而遗憾的是,越是希望如何,就越不能如何。”
  “开创了盛世之后,李隆基逐渐开始满足了,沉溺于享乐之中。
  他没有了先前的励精图治精神,也没有改革时的节俭之风了。
  他觉得自己辛苦二十年,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该休息休息了。
  简而言之就是,他飘了。”
  李一冷笑道:“没有人不让他休息,就如同他说的那样,他劳苦功高,兢兢业业打理国家二十载,确实可以休息放松一下。”】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