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弹窗完本耽美小说
本文首页 当前位置: 腐小书> 同人耽美>

我为古人讲历史[直播](288)

作者:饼好吃 时间:2024-05-10 08:44 标签:无CP 系统 直播 宫廷侯爵 轻松 历史衍生 古代幻想

  但……杜牧压根不搭理他。“李一哈哈大笑,很是幸灾乐祸。】
  李商隐缓缓打出一个问号,然后气闷:“笑屁!”可见气急败坏了。
  杜牧:并不喜欢和傻子来往。
  【李一戏谑道:“不过没关系,杜牧不欣赏李商隐,白居易欣赏啊。
  白居易在老病退休以后,非常欣赏当时已经初露头角的年轻人李商隐,对他开玩笑说:“老夫死后要是能投胎做你的儿子就好啦。”
  李一欢快道:“白居易比李商隐年长约四十岁,几乎要高两辈,能说出这样的话,足见对其爱重的程度。
  尽管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根本就是天差地别就是,但人可能就是喜欢自己没有的吧,比如白居易。
  值得一提的是,李商隐他……真的给儿子取名叫白老,绝了哈哈哈。“】
  白居易有点好奇,有点哭笑不得。
  元稹噗呲一声笑了,“这小朋友可真是不得了。”看兄弟的笑话他喜欢。
  李商隐眼睛放光,哎呀,这真是不好意思,嘿嘿。
  【“白居易是谁呢?”李一露出一个笑容,“李白写尽了浪漫主义诗词,无人能模仿,从未被超越,成为诗仙;杜甫把现实主义诗词写成了教科书,封圣诗界。
  整个大唐诗圈都笼罩在他们二人之下,直到白居易的新乐府出现,才被公认为唐朝第三大诗人。”
  “这就是白居易,一位几可比拟李杜的大诗人。”】


第254章
  【“李白杜甫白居易,算是公认的唐代三大诗人吧。”涉及排名这种容易争吵的话题,李一一般都引用比较公推的,不过她还是蛮喜欢白居易的诗的。
  “白居易的诗对上学的人其实不太友好,因为篇幅长,但是好就好在语言朴实易懂,做阅读理解比较好理解。”李一一会皱眉一会又笑,有点纠结。
  “就,如果需要背诵的话你会恨不得首首都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再不济床前明月光也行啊,主打一个短小精悍好背诵就对了,但白居易这种喜欢写长篇幅的都是不受欢迎的。”李一发出来自学渣的吐槽。
  “不过,”她话题一转,“只是单纯欣赏那白居易的诗对普通人就很友好啦,平易近人,不像某个喜欢引用各种偏门典故的诗人,光是去查典故就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时间了,这阅读门槛不要太高,对,我说的就是用典狂魔辛弃疾。”
  李一吐槽,“宋朝的词人都特别喜欢在诗词里面引用典故,简直是无典不欢,像苏轼、欧阳修、李清照这些大佬,随便翻一首诗词,基本都能找到典故,可以说用典在宋朝达到高峰,但这些人比起辛弃疾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辛弃疾用典疯狂到什么程度,他作一首词,可以做到句句有典,甚至还可能一句词有好几个典故,比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天知道这首词总共也就128个字。
  而这还不是辛弃疾用典最多的词,最多的一首整整十一个典故,就离谱,任何做阅读理解的人都会恨他的。“李一怨念道。】
  辛弃疾摸了摸鼻子,这个么,他那是必要用典,没有瞎用,后世的小朋友一定能理解的,对吧?
  【“不过辛弃疾作词虽用典颇多,但这是他词作语言特色所在,而且词中镶嵌典故要是用的不好就会让人觉得生硬艰涩,但辛弃疾却每每用典都能恰到好处,浑然天成,读来不觉有堆砌之感,反而更加奔放自如。”李一还是说一句公道话,“所以他的词虽然读起来有门槛,但是经典确实不少,很是值得品味。”
  李一说着,又继续道:“白居易是一个很与众不同的诗人,要知道在古代识字率是非常非常非常的低的,文人的作品通常都是给同阶层以上看的,普通老百姓哪里能看得懂那些优美的文章诗词呢?这当然不是他们写的不好,只是每天埋头田地,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哪里懂呢?可白居易却为他们写了浅显易懂的诗。”
  “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成语——老妪能解,出自《冷斋夜话》卷一:白乐天每作诗,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就是说白居易每作一首诗就念给老年妇女听,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们能懂。如果懂了,那么他就会觉得这很好,可以使得大家都懂,便将诗抄录出去,供大家传唱。
  白居易认为文章是写给大众看的,如果不能为大众所理解,即使再华丽的词藻,也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语言平易通俗,富有人情味就是白居易诗词最大的特点。”
  “像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李一随口念了好几首诗,然后笑道:“怎么样,是不是都很简单很好懂,在白居易的诗里,一般不会有让人看不懂的字眼典故,完全可以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充满平易近人的感觉。”
  “有人说,白居易的诗是写给老百姓看的诗,看起来确实如此。阳春白雪虽好,下里巴人也同样必不可少。
  与晦涩难懂的浪漫主义相比,白居易的诗歌显得更加通俗易懂,和蔼可亲了。
  但是白居易厉害就厉害在,哪怕他的诗已然接近现在的大白话,但是他在通俗之余却又不失华美,浅显却又意境优美,将诗歌与现实相结合而不失诗歌韵味。”
  “即,下里巴人他要,阳春白雪他也要,又要通俗易懂,又要文辞优美,而这些白居易都做到了,而且融合的很好,要不然说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大唐又一位大诗人。”】
  白居易很高兴,而他的小伙伴元稹看起来比他和更高兴,虽说文无第一,但是,元稹用力拍了一下白居易的肩膀,“我觉得第三大诗人听起来不够帅气,乐天你觉得呢?”
  白居易很难不笑出来,但是他还是克制道:“我觉得我挺努力了。”李白杜甫那是那么好越过的嘛?
  那可是李杜!
  白居易想了想,对元稹道:“要不然你试试?”
  元稹:我怕试试就逝世。
  一手将杜诗发扬光大的元稹和白居易对视一眼,那可是能折服他们,心甘情愿为其弘扬的杜甫!
  又想到几十年前就红遍大江南北,现在依然被追捧的李白......好兄弟俩顿时彼此虚假的笑了笑,算了算了,第三也不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李一随口念了首诗,神色轻松道:“白居易的景物诗也是一绝啊,用最简单是词组成最优美的诗歌。
  这首还是上学要背诵的呢,也很容易理解吧?“】
  很多百姓都不由点头,还真是一听就懂了。
  他们居然也能听得懂诗吗?
  那么了不起的东西……他们能听懂了!
  一种奇怪的感觉由心里慢慢升起,他们满是感激,对天幕,对白居易。
  天幕让他们知道全新的世界,给他们带来各种好东西,而白居易……他在为他们写诗啊,写他们这种人也能听懂的诗,他是个大好人,肯定也是个大好官。
  老百姓的想法就是那么纯朴,谁对他们好,他们就爱戴谁。
  【“白居易的好诗很多,但是我记得上课学到他的一首诗却让人看了很复杂,值得一观。”
  “不知道多少人读过《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五月农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返回首页]
喜欢本文可以上原创网支持作者!
用户名: